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4-10-26 00:00:00李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7期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盘山县革命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特点,重点分析了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沙岭战役纪念馆等代表性文物,并探讨了存在的保护现状和问题挑战;其次,探讨了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式,包括提升革命文物利用价值、加大维修修缮力度、推动文物与文化旅游融合等;最后,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包括加大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创新利用方式、加强技术手段支持等。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盘山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理论与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以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也通过对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分析和总结,为其他基层县区文物保护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式;未来发展建议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7.009

0 引言

盘山县涵盖的革命文物跨越了近代抵御外来侵略、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见证了盘山人民在革命斗争中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象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源,深入研究盘山县革命文物的特点、价值和利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盘山县革命文物的历史背景、保护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深化文物保护工作,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基层县区文物保护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丰富了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1 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分析

1.1 盘山县革命文物概况

盘山县境内共有14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沙岭镇、甜水镇、胡家镇、高升街道和吴家镇等地。主要包括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图1)、王铁汉故居、沙岭战役纪念馆(图2)等。这些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记录了盘山人民艰苦奋斗、英勇抗战的光辉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2 盘山县革命文物的特点

盘山县拥有的革命文物展现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方特色。其中,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作为绿林草莽转变为抗日义士的见证,详细展示了张海天、项青山、蔡宝山、盖中华等抗日义士的英勇事迹。这些英雄人物率先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在食物和弹药匮乏的困境下,以老旧武器与日本侵略者搏斗,展现了东北民众的民族气节。另外,盘山县的沙岭战役纪念馆作为沙岭战役的见证,生动记录了当时的战斗场景和英勇抗战精神。沙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

1.3 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挑战

盘山县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尽管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文物年久失修和损坏,急需及时修复和保护,以避免进一步损失。其次,文物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升文物保护意识。最后,管理机构的力量和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因此,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体系,以保障革命文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2 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式

盘山县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式突出了教育功能,通过建立纪念馆、纪念园等场所,展示历史文化;举办主题展览、教育活动等,向公众传播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结合文物修缮、文化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方式探索创新,以文物资源为载体,深度挖掘历史内涵,推动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人们对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2.1 提升革命文物利用价值

开展革命文物教育活动,利用文物展览、讲座、演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革命精神和历史知识,唤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首先,盘山县充分利用重要的文物展馆,如盘山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图3)和沙岭战役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其中,盘山县第一党支部旧址作为盘锦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见证了当地的红色历史发源地和红色政权诞生地。经过保护修缮,该旧址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演出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革命精神和历史知识,唤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人们对革命文物的认识和理解,也为盘山县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同时也为加强党性锻炼、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盘山县连续开展革命文物培训,邀请文物属地领导和文化站工作人员参与,旨在提升对家乡文物的认知,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并为革命文物属地管理提供方法论支持。同时,通过县电视台的播出,将盘山革命文物保护呈现给公众,推动了家乡历史的传承,提高了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这一系列举措使每个人都了解家乡的文物资源及其保护方式,促进了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提升。

此外,盘山县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革命文物保护宣传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团体编排相声、小品、歌舞等形式的节目,结合本县革命文物,在社区、村舞台上进行表演,深受百姓喜爱。这种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使百姓更容易记住革命文物的历史故事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盘山县图书馆以皮影戏的形式讲述盘山革命文物的小故事,备受孩子们的欢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有效提升了人们革命文物保护意识,为革命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2.2 加大革命文物维修和修缮力度

为了保护革命文物,盘山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革命文物维修和修缮力度。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盘山县制定了维修修缮计划,并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文物得到及时修复和保护。革命英雄故居作为承载红色文化珍贵记忆的重要场所,其修缮工程被视为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在2018年,盘山县文物主管部门成功争取到辽宁省革命文物维修工程预案,其中包括对王铁汉故居的修缮(图4、图5)。王铁汉故居位于盘山县羊圈子镇才屯村,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重要文物。修缮工程历时3个月,专家们采用原工艺、原材料进行修复,包括复原囤顶式建筑结构、保留石砌基础和原有青砖、按原样制作木制花格等。修缮后的王铁汉故居已免费对外开放,成为盘锦市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贡献了重要力量。

2.3 推动革命文物与文化旅游融合

盘山县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与文化旅游的融合,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增加文物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盘山县推出了“甲午末战遗址群—沙岭战役纪念馆—盘山县第一党支部旧址”红色旅游线路,并将其纳入了2021年度全省红色旅游线路推广体系。这一旅游线路的推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全面了解盘山县革命历史的机会,也将盘山县的革命文物资源整合到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意义的旅游线路中。此举进一步提升了该线路在全省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先,推出这一旅游线路为盘山县的文化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可以便捷地参观多个重要的革命文物景点,深入了解盘山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贡献,从而提升了游客对盘山县的认知和兴趣。

其次,将该线路纳入全省红色旅游线路推广体系,将盘山县的革命文物资源与全省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相连接,形成更为完善和丰富的红色旅游网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盘山县在全省范围内的旅游地位,还有助于促进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该线路的推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相关的旅游服务业将得到发展和壮大,从而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推出“甲午末战遗址群—沙岭战役纪念馆—盘山县第一党支部旧址”红色旅游线路,并将其纳入全省红色旅游线路推广体系,不仅对盘山县的文化旅游业、知名度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全省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4 深化实地调研,发掘文物

盘山县通过深化实地调研、发掘文物,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盘山县红色标语保护案例展示了实地调研的成果,通过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镇(街道),特别关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纪念馆等地点,成功发现了多处红色标语,如古城子村的“为人民服务”(图6),这些标语是历史的见证。尽管建筑物有损,标语文字均保存良好。该项专项调查摸清了盘山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资源底数、保存状况和管理情况,为建立全国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数据库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要深化实地调研,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

2.5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盘山县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其中测绘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盘山县利用测绘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地理信息采集,确保文物位置的精准记录。这一操作有助于建立文物的数字化档案,为文物保护与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其次,盘山县通过测绘技术实现了对文物保护范围的精准控制。借助测绘数据,县级文物部门能够准确识别文物保护范围,从而更好地保护文物免受建设项目等影响。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文物保护的精准度和效率,也为革命文物的利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手段和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盘山县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将持续深入,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发展建议

3.1 加大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

盘山县将进一步加大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通过多方面的举措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首先,加强监测和巡查,定期检查文物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保护措施。其次,加强公众教育,提升文物保护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再次,加强技术保障,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确保其延续历史价值。最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加大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文物安全。通过以上措施,盘山县将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确保其得到有效传承和永久保存。

3.2 创新利用方式,拓展社会效益空间

为了创新利用方式,拓展盘山县革命文物的社会效益空间,可以采取多项措施。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旅游项目,结合革命文物举办主题展览、文化演艺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学习,提升文物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线上展览平台和文化教育应用程序,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参与革命文物保护。

3.3 加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推广工作

开展革命历史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3.4 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和扶持,确保革命文物长期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这些举措将为盘山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盘山县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唯有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创新利用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盘山县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风,杨洪琦.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2]杨洪琦,杨春风.盘锦市文物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3]张士尊.盘山简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