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珍藏唐人写经残片保护修复路径探索和利用研究

2024-10-26 00:00:00李寅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7期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破损纸质文物持续面临脆弱性和损害威胁的问题;对济南市博物馆所藏45件唐人写经残片的修复信息及修复方法进行了归纳梳理,重点介绍了修复文物本体的方案和具体操作;提出了修复后要提高预防性保护等方面的建设;随后探讨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在博物馆工作中的支撑。在记述了传统修复技术的保护之上,提出综合优化策略,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唐人写经;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合理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7.005

0 引言

纸质文物,是以纸为载体,通过书写、印刷、绘画等方式形成的古代文献档案、古代书籍和古代书画等,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传承文化、延续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对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文物往往面临脆弱性和损害威胁的问题,需要得到合理保护和修复。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现代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尤为重要。我国历史悠久,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已经形成个人保护或作坊保护修复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图书馆、博物馆等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也从传统修复工作开始起步。他们不仅继承沿袭了传统的书画装裱技术和古籍修复技术,而且一并着手中药防蠹纸应用于书画防虫防霉的研究。直至目前,我国仍以传统修裱技术为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发也愈来愈多,并且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逐步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无损检测研究、预防性保护、继承传统与科技开发相结合等方面。

在此次馆藏书画保护项目中对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的45件唐人写经残片(图1)进行了保护修复,整套文物黄卷璀璨、楮墨精良,字字笔酣墨饱,用笔巧妙。经文的内容主要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维摩诘经》、《金光明最盛王经》二卷、《大乘四法经》一卷、《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百五十一回等。通卷书法墨浓有力,行款风格符合时代特征,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赞叹,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

1 文物本体保护修复

此批经卷经历千余年历史变迁,加之保存条件有限,部分纸张残破不堪,出现残缺、断裂、污渍、褶皱、糟朽等病害,导致部分经文难以辨别,无法展阅。在持续保存的情况下,若不进行保护和处理,这些病害依然存在,且褪色、糟朽、残缺、污渍等病害仍有加剧的可能,故此45件经卷非常有必要进行保护修复。保护修复坚持从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书画装潢技艺出发,采取积极、科学、谨慎的态度,正确运用传统修复技艺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发展和提高对写经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增强自身的预防性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纸质文物造成的损害。并在修复完成后,从多个途径展现唐人写经残片的文化魅力,多措并举,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唐人写经残片是使用入潢打纸进行抄写的。打纸,是我国古代一种经过特殊的捶打工艺所制造的纸张,纤维致密,更加牢固,书写时不易湮墨。为了使纸张能够历时长久,古人发明了在纸张表面上蜡的工艺。打纸砑光上蜡后,表面光洁如莹,用手轻轻抖动,发出金石之声,称为硬黄纸。从抄本用纸看,此批唐人写经残片具有唐代打纸的典型特点。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的唐人写经残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行与行之间,基本有清晰的乌丝栏,抄经在乌丝栏之内,字迹乌黑光亮,整体上干净利落,外圃轮廓严整如界,这都是唐人写经书法齐整划一的重要表现。

此次修复项目涉及的未经装裱过的唐人写经45件,存在多种病害,多为褶皱、残缺、折痕等病害。为解决经卷本身继续出现不平展等现象,也为了实现博物馆对藏品保存、收藏及对公众展示的目标,此45件唐人写经残片修复后均用手卷形式进行装裱。

对残缺的文物本体保护是修复重点,首先进行灭菌杀虫,制作充氮除氧杀虫气密袋,为无氧杀虫创造条件。将文物置于气密袋内4周,其间定期监测氧气含量,以此达到灭菌杀虫的效果。

在本体修复中,大部分经卷有原托纸,用热水烫洗画心,在清洗、脱酸的过程中,揭除一层原托纸。根据每件经卷本身不同的颜色单独染制相同色系的命纸。托好命纸,出软局条,画心晾干后,背面向上置于拷贝台上,在折痕、裂缝处逐一贴折条加固,贴好后垫纸压实,静置待浆糊干透。配稍大一点的皮纸吸水附于画心背面,四周打糨糊上墙挣平。待画面干透后,做全色处理,颜色宁浅勿深,对于残缺的画面按整体色调进行补全,保持整体观感的协调。

画心处理好后,做手卷的装裱形式(图2、图3)。将画心下墙方裁、镶活,正镶工艺,镶隔水、尾纸、引首和拖尾,包小边,最后天地头分别折夹口、贴夹口纸。镶料颜色是裱件的灵魂,为了能使镶料配色与画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参照文物原裱件镶料色泽、质地,根据画芯的色彩基调、画意、画幅等多方面审定,分别进行染制调色。镶料使用花绫,并对天头与隔水分别进行染色。天头为湖青色凤纹花绫,隔水用暖色调的淡肉色凤纹花绫来衔接,使装裱配色整体古雅质朴,这也是明清手卷的特点之一。

镶料材质多为绫绢,是丝织品,一般多为素色,且绫绢本身质地柔软,使用前必须事先用宣纸托好晾干后染色使用。此次修复中对绫绢的染色使用的是刷染法。染色后的绫绢较湿不能直接上墙贴平,此时先把它起台,搭在案台边飘一会儿,让多余的水分自然蒸发一些,把它再次正面向下平放在台上用棕刷排平,后在四周打好稠糨糊上墙贴平。采用此法染绫绢时,一般每段最长不能超过3米,因为一般墙面高度也就3.3米左右,过长竖向贴不开横向贴不便操作也容易变形。

在镶接工序上,为使手卷所有部位镶接在一起后能整齐笔直,需要用一张裁正的长条形纸样衬在桌上作为镶接作直的依据。镶接顺序通常从尾至首,连接前严格保证镶缝宽度的一致,以裁正的下边口为准依靠纸样进行依次连接,待全部连接完成后,再裁正上边口,使整个手卷整齐笔直。

覆褙,将裱件画心向下铺在案面上,上包首、贴签条、加披肩;然后将裱件展平在案面上,用蘸浆水的宣纸团捋边;接着将覆褙纸均匀铺浆洒水,两人搭托覆褙,后贴搭杆纸;裱件四周上浆,底部预留启子口,上墙挣平。下墙后进行打蜡、砑光、剔边工序,裱件下铺垫干净细腻的宣纸以防画心受损,使用川蜡在覆褙纸上均匀涂擦;砑光时首先在包首处垫宣纸并打蜡,横向砑包首;再从右向左,竖向匀速砑褙纸,一遍以后,调换裱件天地头方向,从地头处以同样方法再次砑画;剔边时马蹄刀呈30度角,将裱件两边多余褙纸剔掉,剔完之后再用砑石将两边砑一遍。砑活完成后,再进行配装天地杆工序,依夹口纸的左右边缘为标记,锯掉多余木料,再用木锉打磨两端,打孔、装订铜鼻、贴包杆纸,最后穿绳、封箍。修复完成后悬挂展示,最后做好文物的拍照存档,收卷保存(图4)。

2 预防性保护建设

为了保证纸质文物的安全与完整,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延长纸质文物寿命,济南市博物馆作为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单位,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的扶持下,结合目前的馆藏文物保护现状,提出并建立了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系统平台、改造了文物库房和展厅环境等。与此同时,针对调控文物保存微环境以及建立文物保护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提出了解决方案,并逐步实施。

济南市博物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并在经费总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对重要的书画文物配置了专业的文物囊匣,为保存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减少和减缓了外部环境对文物藏品造成的损害。此外,库房内还配置了文物专用的恒温恒湿储藏柜(图5),文物保存微环境及小环境均配备环境调控装置,使珍贵文物处于精准的温湿度控制环境下,达到长期稳定存放的环境要求。

①使用环境控制功能设备,如空调机、除湿机、加湿器、臭氧发生器、紫外线灯等。利用自动监控功能,根据前期设定的温湿度范围来控制各设备的工作状态。与传统的温湿度测量与控制方法相比,成本较低,并能够实现库房温湿度24小时的实时监测、记录、分析等自动化管理,实现数据的长期记录和采集。

②纸质文物在保管期间,除了进行利用和整理外,还应确保避光保存。库房最好采用暗色内遮阳,加装木板或铁皮窗,提高库房的防光效果,在库房内不需要采光时,关闭窗户,不作业时,关闭库内光源。纸质文物还应做到入袋、入盒并利用纸质文物柜、文物箱进行保存,尽可能地选择使用具有防光能力强的黑色包装袋或盒等,以此形成一个局部良好的防光环境。做到纸质文物少接触,甚至不接触光线,从而减少光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作用。

③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有害气体及灰尘。可采用空气净化系统来降低纸质文物库房内的霉菌孢子含量,从而提升相关环境的空气质量,改善纸质文物的保存环境。与此同时,定期的清扫库房也是必不可少的,清扫时做到先除去门窗、地板缝隙内的尘土,再除去纸质文物柜架及纸质文物上的灰尘,最后使用墩布拖地来达到除尘目的dbb1f441cb10c0c58b7837698a06463c

3 文物的合理利用

文物的合理利用包括陈列展示、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数字化、文物交流与展览等多个方面。此批唐人写经残片修复完成后不仅能满足研究阅读的需要,还能完成展览展示的功效,达到集保护修复、展陈观瞻、研究利用于一体的文物保护和修复要求。

3.1 陈列展示

陈列展示是最常见的文物利用方式之一,可以揭示文物本身的艺术美,也可以使观众了解文物的背景、文化历史和历史价值。0bce0a05c8b52b381a463264a4cae84c陈列展示要立足于保护文物的安全,需要考虑到陈列设备(展柜)、观众流量、采光、通风、防火防盗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逐步发展,现代化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采用,陈列手法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在善于继承原有的陈列手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造新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陈列展陈水平。所以在此次陈列展示中,可以适当采取动态陈列和利用高科技。

3.2 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是教育与服务。在博物馆教育中,现在能够传播给观众的信息量日益增大,所涵盖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双向交流、双向影响。其中,文物教育是培养人们对文化遗产认知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文物都是信息的载体。博物馆是以实物资料为特征的知识信息交流中心。它利用丰富的馆藏珍品吸引着许多专业研究者和科学家。对此,济南市博物馆在做到在满足馆内自身的研究任务的同时,还应以各种方式为馆外研究者进行服务。

积极贯彻政府工作报告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保护是利用的前提,要坚持保护第一。利用是保护成果的转化,要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4 结语

济南市博物馆对馆藏45件唐人写经残片进行了保护修复,从修复前的纸质检测和病害分析,观察了写经用纸的物理化学特性,归纳了纸张病害类型。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可再处理性”等修复原则,通过揭、托、补、镶、覆等步骤对其进行了保护修复工作。本体保护修复后在预防性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提高了文物馆藏环境的监测调节能力,更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最后,在文物合理利用方面,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在陈列展示、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发现,结合唐人写经残片的特色,在后期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新媒体等创新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徐蒙.唐代佛教书法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6.

[3]甘岚,杜露露.河南博物院藏《唐人写经》卷的纸张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2):70-73.

[4]卢燕玲.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2):87-94.

[5]王惠贞.文物保护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6]刘小乐,赵娜.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初探[J].收藏与投资,2022(8):109-111.

[7]吴巧霞.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纸质文物保护措施探讨[J].收藏,2023(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