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在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25 00:00:00王欢
大观 2024年9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音乐这一强调个性化和创造性表达的艺术学科中,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探讨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问题,分析OBE理念与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关联与融合意义,并且对基于OBE理念的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其他艺术类学科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OBE理念;高校教育;音乐教学;教学质量评价

注:本文系吉林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四位一体’音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非遗传承视角下吉林省特色音乐文化研究”(SPSK23156)研究成果。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个性化发展,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是艺术类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障高质量音乐教学课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阶段目标,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充分实现“教—评—学”三方协调成为重要课题,进一步保障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在学科细分的教育背景下,可以将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OBE教育理念相结合,激励教师通过评价体系的指导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OBE理念作为推动音乐教学课堂的指引,从理论维度到具体实践为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保驾护航,这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问题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相关要求,各院校各学科都已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学质量监督和督导方面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专业化的音乐督察专家组,以常态化模式管理监控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当前高校运用的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弊端日益显著,现有的评价模式难以如实反映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依循的管理思路是“问责”型,而非“改进”型[1]。建立这种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区分教师等级,为相应的荣誉绩效评定、职称晋升等提供依据。这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呈现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规定性、强制性特征,大多划定了单一的评价标准,简单省事、易于操作,而不是根据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形成机理与改进机制来设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诊断问题、反馈改进的初衷,无法真正凸显教学内容的问题所在。尤其是音乐教学课堂,在专业细分的背景下,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风格、流派各异,评教中学生无法准确区分和评价,致使音乐教学课堂评教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浮于表面的评教对于高校师生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多余和负担,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辅助作用。

(二)评教体系缺乏科学性

首先,高校音乐教学多注重音乐专业能力的发展,而忽视综合文化艺术水平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乐器类以演奏为主,声乐类则以演唱为主,这两类学生相比于音乐学、作曲类的学生而言,乐理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更浅层的阶段,难以将演奏、演唱等技巧与创新和多样的音乐实践结合起来,导致音乐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其次,评教体系忽视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音乐教育不应该仅仅为学生传授高超技巧,它本身是一种通过音符、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全面塑造学生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高校音乐评教还存在未把平衡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需求的内容纳入评教体系的问题,缺少对音乐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问题的重视,难以解决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指导性不突出。

(三)指标设计重心偏移

当前高校的评教指标主要包括领导、督导、同行、学生评教四种,学生的评教主体地位被忽视,聚焦教师“教得怎么样”,而忽视学生“学得如何”。音乐艺术类课堂因其特殊性,常以一对一或小班授课的形式展开,但由于专业过强,教师艺术风格迥异,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等原因,评教活动暂未建立起一个能够与学生有效对接的体系。如今大部分的指标设计都围绕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具体涉及教师的语言运用是否合理、板书是否美观规范、知识体系是否全面、个人素质高低等,但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评教占比,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关注太少。

二、OBE理念与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

关联及融合意义

鉴于上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反思现行教学理念为逻辑起点,探究OBE理念与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关联及融合意义可以为教学提供一定的有益启发。OBE理念,也被称为以教学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简言之就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清晰地构想出在教学设计与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并以逆向思维为依据来设计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给予评价和反馈[2],由此保障学习结果。音乐专业教学可以与OBE理念联动,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将音乐学习产出作为驱动力,由此构建起来的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全新体系。

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OBE模式的运行首先对准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效应,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灵活定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反思传统的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其一直以来以模式化的形式去套用其他专业的评教体系,忽略了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真实应用情况。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的特点,音乐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抛弃传统的设计思路,将学生需求、学生困难等内容作为评教的重要依据,与时俱进地更新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现代化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来取代以单向度讲课、教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应用目标。

授课教师应该贯彻OBE理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学习产出视为教学首要目标。以乐理基础课为例,首先教师要明确乐理虽然是一门音乐专业方向的基础公共课程,但学生乐理知识基础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是明显存在的,不同音乐专业对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教师使用同一种授课方法和模式,不仅会导致乐理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上课兴致寥寥,还会导致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吸收,使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仅凭教师课前准备和上课教授是很难了解到学生实际学情的,而单凭领导评教、同行评教等,无法让教师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反馈。那么教师在授课前期就应该详细了解学生的毕业要求和就业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强调学习产出,在课程内容效果反馈中,反向设计课程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指导,如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查漏补缺,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鼓励其积极参加比赛,积累各方面学习经验,之后再根据学习的内容科学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以OBE理念来构建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推动高校音乐课堂全面深化改革。音乐专业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表演技巧、作品创作能力、分析鉴赏能力等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诠释与创作音乐作品的重视,使学生在把握音乐创作原则的基础上,与美育、时代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建构中,应及时关注音乐类教学的专业独特性,即学生天赋条件、音乐技艺基础等差异,以及不同专业对嗓音、手指等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维度、多层面、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来引导音乐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管理,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应用性和音乐类教学的实践性。

三、基于OBE理念的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

体系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评教的价值取向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强教育评价改革[3],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教师评价改革,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突出质量导向。与OBE教育理念相结合的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新建构了教学评价体系,聚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大学质量文化。基于OBE理念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统筹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与各环节,使各个要素和环节环环相扣、彼此支撑;另一方面能够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主体,重新思考音乐课堂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依据。音乐本身就是充满个性化、差异化的专业类型,因材施教是音乐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要树立正确评教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的音乐专业产出情况,如汇报演出、音乐作品创作及改编等,从而形成从教学目标到专业产出的双向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评价,并不是一味迎合学生诉求,而是建立起有效的师生“教学互促”的交流沟通渠道,促进双方成长与发展。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双向评价体系以任课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为核心,但真正有效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角色和多维度的。为了有效且全面地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需要推动评价参与主体多元化,让音乐同行、学生和专家等多方参与评价,并形成全方位的反馈机制。首先是学生和教师,OBE理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课堂质量评价自始至终都应该遵循着教学相长的事实规律,既要重视音乐教师“教得如何”,又要关注学生“学得如何”。音乐教师同行之间通过互相观课、听课以及参加教师经验讲座等方式进行评教,主要包括是否深度思考音乐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理念更新,是否紧跟理论前沿进行课程内容的修改完善,是否运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帮助学生达到学习效果等。其次,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闭环,可以问卷、组会、面谈等形式给予学生提出意见的渠道,聆听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专业投入以及呈现效果方面的思考。最后,借助专家的力量加强评教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音乐学科专家更加清楚当前音乐专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三)完善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

优化音乐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其根本还是应该落实到音乐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上,多维度、深度性、专业化是专业知识与表演展示相结合的音乐类艺术学科科学评教的主要特征。应针对音乐专业的表演、理论、创作等不同方向制定评价指标,以OBE理念为指导,从学习成效和质量方面实施评教,在指标设计上侧重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行为。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导向,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能力、技能为评价标准[4]。舞台是音乐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表现和综合艺术素养展现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将声乐教学内容与舞台表演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增强声乐表演意识,在演唱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同时教师要更进一步细化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合理赋值,按照指标各项内容,划分指标等级,合理设定比重,得出科学结论。

四、结语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全面激发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围绕学习成果导向,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的评价路径,让音乐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为实现教学目标、人才培养,以及构建更完善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强.超越管理主义的平庸: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审视及其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20(10):25-34.

[2]刘晓燕.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督评导”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2):90-95.

[3]韩捷进.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高校教学督导新格局:海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探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04-109.

[4]丛海燕.OBE理念下音乐艺术类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音乐生活,2022(11):60-63.

作者简介:

王欢,硕士,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