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仔戏作为福建闽南地区独具魅力的地方戏曲形式,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备受瞩目。剖析《珍珠塔(跌雪)》,从演员视角探讨表演技巧与艺术理解的精髓。通过对歌仔戏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简要梳理,分析福建闽南地区歌仔戏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色,对《珍珠塔(跌雪)》片段进行细致分析,揭示歌仔戏在情感表达与角色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在此过程中,分享笔者的表演体验与艺术理解,提出如何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对歌仔戏在现代舞台上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歌仔戏;《珍珠塔(跌雪)》;艺术表演
歌仔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流派,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戏曲艺术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歌仔戏起源于台湾,后在传入福建闽南地区时,逐渐与闽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闽南歌仔戏。随着时代的演进,歌仔戏在继承传统戏曲艺术精髓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创新与发展,融入了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从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珍珠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剧目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为众多戏曲艺术家的重要表演素材。在歌仔戏的艺术实践中,《珍珠塔》亦被改编为多个版本,其中“跌雪”片段尤为引人注目。该片段通过演员们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充分展现了歌仔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歌仔戏的起源与发展
歌仔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支,起源于台湾。歌仔戏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在两岸频繁的文化交流下,歌仔戏逐渐融合多种地方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曲风格。早期的歌仔戏以民间小戏为主,通过歌舞表演传递故事情节,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歌仔戏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涵盖了唱、念、做、打等多种戏曲表演元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歌仔戏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歌仔戏以民间表演为主,演出形式较为简单,但已初具规模。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歌仔戏在台湾逐渐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出现了专业的歌仔戏剧团,演出剧目也日益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歌仔戏的黄金时期,随着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歌仔戏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许多优秀的歌仔戏演员和剧团涌现出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同时,歌仔戏开始走出台湾,进入福建、广东甚至东南亚各国进行交流演出。进入21世纪,歌仔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生存和传承的压力;另一方面,歌仔戏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尝试与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相结合,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许多歌仔戏剧团通过创新性的表演和现代化的舞台设计,使歌仔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福建闽南地区作为歌仔戏的重要传播地之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闽南歌仔戏深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表演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生活气息,在音乐、唱腔、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闽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如南音、鼓乐等在歌仔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歌仔戏的音乐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地域特色;在唱腔方面,闽南歌仔戏讲究音韵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演员通过细腻的声调变化和情感投入,生动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表演形式上,闽南歌仔戏注重写实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在服装和道具方面,闽南歌仔戏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服装色彩鲜艳、造型独特,道具则注重细节的刻画,使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观赏性。
二、歌仔戏版《珍珠塔(跌雪)》
《珍珠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杰出代表,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该剧的主要角色为方卿、陈翠娥等,以方卿家族的衰落为背景。方卿父亲去世,家族陷入困顿。方卿千里投亲求贷,却被势利的姑母羞辱出门。贤淑温良、重情重义的陈翠娥把价值连城的珍珠塔巧妙装饰成点心,送给把人格、尊严当成生命的方卿,方卿却未察觉翠娥的用心良苦。最终两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相守一生。该剧以珍贵的珍珠塔为线索,演绎了世态炎凉、众生百态,展现了爱情与意志的力量。
歌仔戏版《珍珠塔》在恪守原作故事情节精髓的同时,巧妙融合了歌仔戏特有的表演方式,赋予了这部经典作品崭新的艺术魅力。首先,在音乐与唱腔层面,歌仔戏版进行了革新性的尝试。歌仔戏以声情并茂、唱腔优美动听的特质,展现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在《珍珠塔》的歌仔戏演绎中,演员们凭借微妙的声调变化与深沉的情感投入,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在表演形式上,歌仔戏版亦注重细节的精心雕琢与情感的精准表达。强调演员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丰富性,通过多样化的表演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在《珍珠塔》中,方卿与陈翠娥的情感纠葛被表现得尤为细腻,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此外,歌仔戏版《珍珠塔》在舞台设计与服装道具方面亦展现出独特之处。舞台设计简洁而大气,服装与道具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既保留了古典戏曲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美学的元素,使整部剧目在观赏性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珍珠塔》的“跌雪”片段是全剧最具戏剧张力和情感冲击力的部分。在歌仔戏的演绎中,“跌雪”片段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将这一片段的核心情感和戏剧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员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细腻的音韵变化,将方卿在大雪中的绝望和坚定表现得尤为生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增强了表演的戏剧效果。歌仔戏强调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传递角色的内心世界,“跌雪”片段中方卿在大雪里跋涉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得到了充分展现,演员用细腻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将方卿的痛苦、绝望和坚定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够与角色共情。同时在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上,该剧也有所创新。舞台设计简洁大方,背景以风雪为主,营造出一种冰天雪地的氛围;灯光效果则通过冷色调的运用,增强了寒冷和绝望的感觉,使整个片段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表演体验与艺术理解
在歌仔戏版的《珍珠塔(跌雪)》中,方卿和陈翠娥是两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角色。方卿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却家境贫寒的书生,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执着。在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方卿在追求功名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持。陈翠娥则是一个坚强、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对方卿的深情厚谊,同样需要通过演员的精准把握来呈现。在对角色的分析与理解过程中,演员不仅需要研读剧本,还需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与角色进行情感共鸣,从而更加真实地还原角色的内心世界。
笔者通过实际参演《珍珠塔》这部剧目,在不断排练和角色打磨中,感悟着艺术源自生活的真理。在戏曲表演中通常需要夸张演绎,但这些夸张产生于人们的日常习惯。例如在“跌雪”片段,大量抛伞、转伞、扔伞等动作,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演员通过夸张而又细腻的演绎,让观众感受到剧中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以及人物在风雪中的无奈和挣扎。这些夸张的动作不仅增强了舞台张力,更锻炼了演员对角色的判断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表演过程中,唱腔作为演出的核心,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需要唱腔柔美、音律准确,并融入人物情感,使唱腔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例如在唱“天寒地冻路难跑,狂风阵阵如虎啸”时,演员需要准确传达出天气的恶劣和人物的恐惧与饥寒,使观众能够共情到角色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唱腔对于情感表达非常重要,其是演员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情感表达亦是歌仔戏演绎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传达给观众。在《珍珠塔(跌雪)》中,方卿和陈翠娥的情感纠葛是剧情的核心。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的结合,将方卿的痛苦、绝望、坚定和陈翠娥的坚韧、善良、深情演绎出来。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外在的表演,更需要融入演员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深入的角色分析和自身情感的投入,演员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角色的情感状态,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在角色塑造方面,演员需要通过多次排练和反复揣摩,找到最能表现角色特质的表演方式,塑造出独特的角色形象。
在《珍珠塔(跌雪)》的表演中,演员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角色的复杂情感和故事情节完整地展现出来。歌仔戏的表演节奏较快,演员需要在短时间内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情感表达,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传递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其次是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歌仔戏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有其固定的表演程式和规范,但在现代舞台上,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形式不断变化,演员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创新,使表演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最后是如何在高强度的表演中保持情感的真实和稳定。歌仔戏表演需要演员高度集中和持续的情感投入,长时间的排练和演出对演员的体力和精神都是巨大的考验。
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首先要保持对角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只有真正热爱角色,才能在表演中投入全部的情感,真实地还原角色的内心世界。其次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通过向前辈请教、观摩优秀作品和自我反思,演员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最后是注重观众的反馈,观众的反应是检验表演效果的重要标准,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和反馈,演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角色的表现方式,使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四、歌仔戏与《珍珠塔(跌雪)》的关系
在《珍珠塔(跌雪)》中,歌仔戏的元素得到了完美展现。首先是唱腔的运用,歌仔戏以独特的唱腔著称,在“跌雪”片段,演员通过高亢、婉转的唱腔,将方卿和陈翠娥的情感直观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在方卿绝望和坚定的情感交织时,演员通过声调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波动。其次是表演形式的多样化,歌仔戏注重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跌雪”片段,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将方卿在大雪中的挣扎和绝望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歌仔戏的音乐伴奏也在“跌雪”片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南音和鼓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戏剧氛围,增强了表演的效果。
歌仔戏演员在“跌雪”片段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整个剧目的亮点。演员通过细腻的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将方卿和陈翠娥的复杂情感传达给观众。方卿在大雪中的绝望和坚定,陈翠娥的坚韧和深情,都通过演员的声音、动作和表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演员在表演中注重情感的真实和细腻,结合歌仔戏特有的唱腔和动作技巧,使角色的情感变化自然流畅,富有层次感。此外,演员在表演中的投入和专注,也为角色的塑造增色不少。通过多次的排练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演员能够在舞台上自如地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
五、结语
歌仔戏以其自成一派的表演风格,赋予了《珍珠塔》这部经典剧目新的表现,使其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歌仔戏元素的深入分析和演员的精湛演绎,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了歌仔戏的艺术魅力,还能对传统戏曲艺术及其传承与创新有一定的认知。歌仔戏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观众带来了更多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黄梓涵.传统戏曲现代化传播探索:以锡剧《珍珠塔》为例[J].艺术科技,2022(1):20-22,26.
[2]徐文初.同里《珍珠塔》与戏曲《珍珠塔》[J].江南论坛,2017(1):59-61.
[3]徐文初.同里“珍珠塔”与戏曲《珍珠塔》[J].中国戏剧,2016(11):74-77.
[4]陈伟.从戏曲《珍珠塔》故事看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特点[J].民主与科学,2005(1):34-37.
[5]黄宁,耿鹤鸣.歌仔戏电影:戏影联动间的闽台文缘[J].东南传播,2023(10):46-50.
作者单位: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