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技法在民乐演出中的应用探索

2024-10-25 00:00:00王丹婷
大观 2024年9期

摘 要:分析戏剧表演的特点和民乐演出的要求,论证二者的契合点,并从情感表达、节奏把控、形体动作三个方面,提出戏剧表演技法在民乐演出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恰当地运用戏剧表演技法,能够增强民乐演出的艺术表现力,提升演出效果,为民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通过将戏剧表演技法与民乐演出相结合,可以促进艺术形式的交流融合,推动民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戏剧表演技法;民乐演出;艺术表现力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跨学科培养民族器乐舞台表演人才模式研究”(2022B121)研究成果。

民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其演出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乐演出面临着艺术表现力不足、吸引力下降等问题。为了增强民乐演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提升演出效果,本文提出将戏剧表演技法引入民乐演出,以期为民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戏剧表演技法与民乐演出的契合点

(一)戏剧表演注重情感表达,与民乐演奏的情感诉求相契合

戏剧表演是一门以情感表达为核心的艺术,演员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将人物的情感状态、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特点呈现在舞台上。这种对情感的重视和表达,与民乐演奏中对情感的诉求不谋而合。民乐作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其旋律和音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无论是欢快热烈的节日喜庆曲,还是悲怆哀婉的叙事音乐,都需要演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将作品的情感内涵传递给听众[1]。因此,戏剧表演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和技巧,与民乐演奏中对情感的诉求相契合。民乐演奏者可以借鉴戏剧表演的情感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增强演奏的艺术感染力,使民乐艺术更加吸引人、打动人。

(二)戏剧表演强调节奏与韵律,与民乐旋律的起伏跌宕相吻合

戏剧表演是一种实践性艺术,它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言语、动作、表情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展现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在这个过程中,节奏和韵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节奏控制着表演的速度、强度、停顿等,影响着戏剧情感的起伏和张力;韵律则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创造出戏剧独特的艺术美感。这种对节奏和韵律的重视,与民乐旋律的起伏跌宕相契合。民乐旋律往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演奏者需要把握恰当的节奏速度和力度,通过音符的时值长短、强弱变化,展现乐曲的情感起伏。因此,戏剧表演对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启发民乐演奏者更加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控,使演奏更加富有张力和美感。

(三)戏剧表演讲究形体动作,与民乐演奏的肢体语言相呼应

戏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除了语言表达之外,演员的形体动作也是塑造人物、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戏剧表演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的,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义。这种对形体动作的重视,与民乐演奏中的肢体语言有着内在的呼应。民乐演奏虽然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但演奏者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2]。优秀的民乐演奏者,往往能够通过身体的律动、手指的运动、眼神的交流等,与乐曲的情感相呼应,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戏剧表演中,形体动作的设计和编排,需要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社会背景等因素。这种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动作设计,对于民乐演奏者来说也是一种启示。演奏者需要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情感内涵,设计相应的肢体动作,使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相得益彰。戏剧表演中的形体动作还讲究节奏感和韵律感。优秀的戏剧动作,往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能够与人物的语言、情感相呼应,营造出戏剧的张力和美感。同样,民乐演奏中的肢体语言,也需要讲究节奏和韵律。演奏者需要根据乐曲的节奏、旋律,设计相应的肢体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相融合。

二、戏剧表演技法在民乐演出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鉴戏剧表演的内心体验法

戏剧表演中的内心体验法,是指演员通过对角色情感的深入理解和体验,将自己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相融合,从而实现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这种方法对于民乐演奏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民乐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深入分析乐曲的情感内涵,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演奏[3]。这个过程与戏剧表演中演员对角色情感的把握和表达有着相通之处。演奏者可以借鉴内心体验法,通过对乐曲的反复研读和揣摩,找到乐曲的情感基础,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使演奏更加饱满、动人。

具体来说,演奏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运用内心体验法来增强演奏的代入感:首先,深入分析乐曲的创作背景、情感内涵,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其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找到与乐曲情感相似的个人经历,激发情感共鸣;最后,在演奏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乐曲的情感相融合,使演奏更加真实、自然。此外,在情感表达上,要注意情感的渐进、积累和爆发,根据乐曲的情感走向,合理安排情感表达的层次和强度。

通过内心体验法的运用,演奏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乐曲的情感,使演奏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内心体验法也可以帮助演奏者提升自己的情感表现力,使演奏更加生动、细腻、富有表现力。戏剧表演中的内心体验法,对于提升民乐演奏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演奏者可以通过对内心体验法的学习和运用,增强演奏的代入感,使演奏更加饱满、动人,从而更好地打动听众,展现民乐艺术的魅力。

(二)运用戏剧表演的节奏训练法

戏剧表演中的节奏训练法,是指演员通过对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的节奏把控,使表演更加富有张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民乐演奏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在民乐演奏中,节奏的把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演奏者需要根据乐曲的特点和情感,把握节奏速度和力度,通过音符的时值长短、强弱变化,展现乐曲的情感起伏。而戏剧表演中的节奏训练法,可以为演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技巧。

具体来说,演奏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运用节奏训练法来增强演奏的韵律感:首先,通过对乐曲的反复研读和分析,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和变化规律;其次,在练习中,注意对节奏的精准把控,提高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最后,在演奏中,根据乐曲的情感特点,灵活调整节奏的速度和力度,使节奏与情感相呼应、相融合。此外,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通过节奏的快慢、强弱、停顿等,营造乐曲的张力和美感。在合奏中,注意与其他演奏者的节奏协调和配合,使整体节奏更加和谐、统一。

通过节奏训练法的运用,演奏者可以更加精准、灵活地把控乐曲的节奏,使演奏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节奏训练法也可以帮助演奏者提升自己的节奏感和时间感,使演奏更加稳定、有力、富有感染力。总之,戏剧表演中的节奏训练法,对于提升民乐演奏者的节奏把控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演奏者可以通过对节奏训练法的学习和运用,增强演奏的韵律感,使演奏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张力,从而更好地展现民乐艺术的魅力。

(三)采用戏剧表演的形体训练法

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训练法,是指演员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控制和训练,使形体动作更加准确、到位、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民乐演奏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在民乐演奏中,演奏者的形体动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优秀的演奏者,往往能够通过身体的律动、手指的运动、眼神的交流等,与乐曲的情感相呼应,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训练法,可以为演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技巧。

具体来说,演奏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形体训练法来增强演奏的视觉冲击力:首先,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控制和训练,使身体动作更加协调、到位、富有表现力;其次,在练习中,注意将乐曲的情感与身体动作相结合,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乐曲的情感;最后,在演奏中,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设计相应的形体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得益彰。此外,注意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动作与乐曲的节奏、旋律相协调、相融合。在合奏中,注意与其他演奏者的动作协调和配合,使整体形体表现更加和谐、统一。

通过形体训练法的运用,演奏者可以更加自如、准确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使形体动作更加协调、到位、富有表现力。同时,形体训练法也可以帮助演奏者提升自己的肢体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演奏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视觉冲击力。总之,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训练法,对于提升民乐演奏者的形体表现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演奏者可以通过对形体训练法的学习和运用,增强演奏的视觉冲击力,使演奏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展现民乐艺术的魅力,触动听众的心。

三、戏剧表演技法应用于民乐演出的意义

(一)增强民乐演出的艺术表现力,提升演出效果

将戏剧表演技法应用于民乐演出,可以从多个方面增强民乐演出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戏剧表演注重情感表达,演奏者借鉴戏剧表演的内心体验法,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乐曲的情感,使演奏更加饱满、动人。其次,戏剧表演强调节奏与韵律,演奏者运用戏剧表演的节奏训练法,可以提升演奏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演奏更加富有张力和美感。再次,戏剧表演讲究形体动作,演奏者采用戏剧表演的形体训练法,可以使演奏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到位,增强演奏的视觉冲击力。通过戏剧表演技法的综合运用,民乐演出的艺术表现力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演奏者的情感表达会更加充沛、真挚,演奏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会更加鲜明、有力,演奏的形体动作会更加生动、传神。这种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必将带来演出效果的显著提高,使民乐演出更加吸引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增强民乐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拓宽民乐演奏者的艺术视野,促进艺术形式的交流融合

将戏剧表演技法引入民乐演出,不仅可以提升民乐演出的艺术表现力,还可以拓宽民乐演奏者的艺术视野。戏剧表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其表演技法涉及声音、肢体、情感、节奏等多个方面,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民乐演奏者通过学习和借鉴戏剧表演技法,可以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同时,戏剧表演技法与民乐演奏的结合,也是不同艺术形式交流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民乐演奏吸收戏剧表演的表现元素,不仅可以丰富民乐演奏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为戏剧表演提供新的艺术素材和灵感来源。这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推动艺术的创新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更加立体的艺术体验。

(三)为民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乐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将戏剧表演技法引入民乐演出,为民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通过戏剧表演技法的运用,民乐演奏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扩大民乐艺术的受众群体。同时,戏剧表演技法与民乐演奏的融合,也为民乐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激发民乐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民乐作品的创新发展。此外,戏剧表演技法的引入,还可以为民乐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民乐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民乐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戏剧表演技法作为一种成熟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在情感表达、节奏把控、形体动作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民乐演奏者学习和借鉴。将戏剧表演技法恰当地运用到民乐演出中,能够使民乐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推动民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倩文.民乐赏析教学的创新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4(13):187-189.

[2]李禹慧.戏剧表演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研究[J].艺术品鉴,2022(30):94-96,163.

[3]唐进,赵炜伦,龚小净,等.殊音同韵:民乐钢琴化改编中音响、技法及风格的模拟[J].艺术教育,2022(8):79-83.

[4]白杨.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点探析[J].大观(论坛),2021(10):72-73.

[5]郑巧.当代民乐中新音响的创作技法研究[J].艺术教育,2021(1):113-116.

作者简介:

王丹婷,硕士,哈尔滨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二胡演奏、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