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蒙古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创新蒙古舞,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阐述蒙古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蒙古舞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探寻蒙古舞的创新路径,以期为蒙古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蒙古舞;文化传承
注:本文系2023年度鄂尔多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OBE理念下高职舞蹈专业蒙古族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2023JGH116)研究成果。
在广袤的草原上,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蒙古族的舞者们以他们独特的舞步,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豪迈与柔情。蒙古舞,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还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冲击,蒙古舞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蒙古舞的传承与创新,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响应,又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蒙古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一)蒙古舞的起源与发展
蒙古族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草原先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通过模仿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的自然形态,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崇尚自然的思想和勇敢热情的民族性格,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的最原始状态。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上,留下了草原先民模仿猛禽走兽的白海青舞、熊舞、狮舞等原始舞蹈形态,证明了在长期的放牧与狩猎生活及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草原先民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形成了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其舞蹈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1]。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舞逐渐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蒙古族的节庆、婚礼、祭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舞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元代时,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蒙古舞逐渐传播到中亚、东欧等地区,并与当地的舞蹈艺术相互交流,丰富了蒙古舞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清代时,蒙古舞在宫廷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宫廷舞蹈与民间舞蹈相互影响,促进了蒙古舞的多样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舞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专业舞蹈团体的成立和艺术院校的设立,为蒙古舞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运动,“内蒙古文艺工作团”成立,蒙古舞蹈初见雏形,后经吴晓邦与贾作光推动,正式拉开了现代蒙古舞蹈的历史帷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牧马舞》《摔跤舞》等[2]。
(二)蒙古舞的文化象征和内涵
蒙古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文化象征和内涵的传递者。它深刻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首先,蒙古舞中的许多动作和姿态都是对自然界的模仿,如鹰的展翅、马的奔腾、鹿的奔跑等。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还象征着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蒙古舞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勇敢、豪迈的民族性格。其次,蒙古舞中的服饰和道具也富含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舞者头顶碗或灯,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舞蹈技巧,还象征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在劳作中就地取材的自娱追求;手持的筷子、盅子等道具,随着舞者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既是一种音乐伴奏,又传递出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再次,蒙古舞的仪式性质体现了蒙古族的民族信仰和精神世界。查玛舞和萨满舞等舞蹈通过神秘的面具和仪式性的动作,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这些舞蹈在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最后,蒙古舞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记忆。它不仅是对蒙古族历史和传统的回顾,还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映和对未来的憧憬。蒙古舞的传承和发展,展现了蒙古族文化的活力和包容性,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坚守和自信。因此,蒙古舞的文化象征和内涵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它不仅传递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还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3]。
二、蒙古舞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一)传承现状
近年来,蒙古舞作品层出不穷,数量多、质量高,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如《马铃儿摇响幸福歌》《走在阳光下》《遍地柳荫》等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中绽放光彩,标志着蒙古舞作品的一次又一次创新与突破。蒙古舞的传承渠道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许多专业艺术院校设有以蒙古舞为主要课程的专业,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训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蒙古舞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各地的艺术团体、学校和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蒙古舞的传承和发展。各类蒙古族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化演出也为蒙古舞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例如,在那达慕大会、草原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活动中,蒙古舞作为核心表演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舞比赛和全国性民族民间舞的比赛也为蒙古舞表演者和编创者提供了展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蒙古舞编创技艺的提升和普及。
(二)面临的挑战
尽管蒙古舞在传承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现代化冲击。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蒙古舞传承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逐渐减弱,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蒙古舞的历史文化学习和参与热情不足[4]。其二,生活环境变化。蒙古舞的根基在于草原生活,但随着牧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舞蹈环境和氛围逐渐消失。在城市中,蒙古舞缺乏原生态的文化土壤,传承的难度加大。舞者们在脱离草原环境后,往往难以保持舞蹈的原汁原味和独特风格。其三,传承人才不足。尽管专业院校培养了大批蒙古舞人才,但由于工作机会有限,许多优秀的蒙古舞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导致了人才流失。同时,传统蒙古舞的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一代缺乏足够的接班人,这对蒙古舞的长期传承构成了威胁。其四,多元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涌入,导致我国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蒙古舞作为蒙古族文化及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如何保持个性、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蒙古舞
创新的路径
(一)深入民间采风,汲取文化精髓
蒙古舞的创新需要深入民间,进行实地采风。通过深入蒙古族社区和草原地区,采集和记录原生态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方式,能够直接汲取蒙古舞的文化精髓。民间采风不仅有助于了解蒙古舞的历史和现状,还能发现那些尚未被广泛传播和记录的珍贵舞蹈素材。这些素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创作和创新蒙古舞的宝贵资源。通过民间采风,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体验蒙古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音乐和舞蹈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内涵。这种直接的文化体验和互动,不仅能使舞蹈创作者获得灵感,还能保证创新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准确把握。此外,采风过程中收集的音视频资料、服饰道具和故事传说,也为后续的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民间采风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还能增强当地居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热情。通过采风活动,舞蹈创作者与民间艺术家和社区居民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形成了传承和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融合现代元素,展现时代风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需求不断变化,蒙古舞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可以从舞蹈编排、音乐创作、舞台设计等多个方面融合现代元素。在舞蹈编排上,可以借鉴现代舞的编创手法,注重舞蹈动作的创新和表现力,打破传统蒙古舞的固定模式,增加舞蹈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在音乐创作上,可以将传统蒙古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音乐作品,赋予舞蹈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在舞台设计上,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灯光、音效、多媒体等,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增强舞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在综艺《这!就是街舞》节目中,舞者李德戈景辅导学员将街舞与民族舞融合,使蒙古族舞蹈的包容性得以展现。在这个过程中,蒙古舞融合了动感的节奏、自由的动作等街舞的一些元素,同时又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三)强化舞蹈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能够为蒙古舞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舞蹈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能够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首先,在舞蹈教育中,应使学生对蒙古舞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通过教授蒙古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风格特点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蒙古舞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对蒙古舞的认同感和热爱。其次,要加强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形式。再次,舞蹈教育应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将现代舞蹈元素与蒙古舞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例如,启发学生运用现代编舞手法,对蒙古舞的队形、动作进行重新编排,以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最后,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舞蹈比赛、演出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挖掘文化内涵,提升艺术品质
文化内涵是蒙古舞的灵魂,深刻的文化底蕴不仅能赋予舞蹈丰富的艺术表达力,还能提升其感染力和影响力。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深入挖掘和解读蒙古舞的文化内涵,能够为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首先,需要深入研究蒙古舞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了解蒙古舞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能够帮助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研究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创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蒙古舞的动作和表现手法,从而在作品中融入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其次,需要关注蒙古舞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蒙古舞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蒙古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体现。例如,舞蹈中常见的马步、鹰姿等动作,不仅是对动物形态的模仿,更象征着蒙古族人民的勇敢、自由和对自然的崇敬。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象征意义,创作者可以在作品中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舞蹈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最后,应注重蒙古舞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蒙古舞的音乐、服饰、道具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通过与传统音乐、民间故事、绘画艺术等的结合,可以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提升其艺术品质。例如,通过将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和乐器引入舞蹈表演,能够增强舞蹈的节奏感,使观众更加全面地感受到蒙古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通过深入民间采风、融合现代元素、强化舞蹈教育和挖掘文化内涵等多种途径,可以在保持蒙古舞传统精髓的同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活力。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探索和实践蒙古舞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锡林夫,任语迟.浅谈蒙古舞编创与现代性元素的融合[J].内蒙古艺术,2022(3):19-23.
[2]陈笑嫣.民间舞蹈的创作思辨:以蒙古族舞蹈创作为例[J].今古文创,2022(18):98-100.
[3]冯陈鑫媛.浅谈蒙古舞编创与现代性元素的融合[J].明日风尚,2023(13):11-13.
[4]梁悦玲.当代蒙古族舞蹈创新实践探析:以呼和浩特地区近年蒙古族舞蹈作品的创作生产为例[J].内蒙古艺术,2022(3):8-11.
[5]钟琛.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研究:以舞蹈作品《我们看见了鸿雁》为例[J].环球首映,2021(11):73-74.
作者简介:
欧丽斯,蒙古研究大学博士研究生,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