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2024-10-25 00:00:00蒲晶
大观 2024年9期

摘 要: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与繁荣,因此成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针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总结当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案例,探讨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根本原因是民族与文化之间深深融合,不可分割,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文化发展之源,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民族声乐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样,形式丰富,不仅是声乐艺术的展现,还蕴藏着民族特征。如今,我国文化复兴逐渐深入,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极为重视,同时也开始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而使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与民族声乐艺术不断交流与融合,继续创新我国声乐艺术,使其成为大众的、丰富的、具有传承精神的艺术文化。

一、民族声乐艺术简要介绍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系统性的有关声乐艺术的相关文化,其一般在民族文化融合期间广泛传播和发展。千百年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流传下来,形成形式多样、底蕴深厚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唱法大概包括民族唱法、民间民歌演唱、曲艺说唱、戏剧演唱等内容,以下是对民族声乐艺术唱法的介绍。

(一)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民间歌谣和宗教仪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民族唱法吸收了各民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

早期的民族唱法以口头传承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汉唐盛世,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交流融合使民族唱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随着戏曲艺术的兴起,民族唱法开始与戏曲表演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腔。明清两代,民族唱法继续发展,各地的民歌、山歌、小调等民间音乐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唱法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通过音乐院校的教育和专业团体的培养,民族唱法的技巧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代,民族唱法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韵味,还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与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多元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开放的发展态势。

(二)民间民歌唱法

民间民歌唱法是我国最受欢迎的民族声乐艺术唱法之一,该唱法在当前我国文化繁荣与复兴发展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明显,所以在民族文化发展之时,也因区域不同和民族不同形成不同语言风格的民间民歌。民歌的旋律、发音都与其他声乐艺术有所不同,其是在特定的语言、自然以及民生环境下形成的独特音乐艺术文化。该文化情感主题明确,具有良好的发展意义。

(三)曲艺说唱

曲艺说唱也是民族声乐艺术唱法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融合我国独特音乐元素之后,曲艺说唱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我国曲艺说唱艺术起源于隋唐时期。该艺术形式融入了戏曲唱法,不仅丰富了声乐演唱艺术,更强调语言的准确和清晰度,使说唱艺术真正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

(四)戏剧演唱

中国民间戏剧长久以来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形成了完整的声乐体系。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门类。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自先秦时期萌芽,在明清时期日臻繁荣。戏剧演唱体现了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有机结合,要求语言表达严谨,语调柔和、缓慢、细腻。其发音技术有诸多特性,如呼吸的深度、连续性、丰满性等,在声音共振中有“来自大脑后部的声音”,强调头部空间的共振。

二、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对该艺术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民族声乐艺术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民族声乐艺术传承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民族声乐艺术传承有利于文化认同的形成。民族声乐艺术蕴含历史底蕴,融合民族情感,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能让更多的声乐艺术文化爱好者看到、听到、学到传统声乐艺术文化,使他们在文化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产生自豪感,进而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复兴。同时,应对民族声乐艺术传承进行改革,防止民族声乐艺术一成不变,要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在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可引入新时代的音乐元素、创新声乐艺术创作手法以及表演形式,继而在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之下,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证其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并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和谐共处和发展。

(二)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社会意义

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全面建设与发展。通过对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出版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繁荣。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促进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承与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遇到一些问题,导致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之时,必须了解问题,针对性解决与处理。通过对民族声乐艺术传承进行研究发现,传承之所以存在困难,主要原因包括三点。其一,民族声乐不是热门学习科目,大众对民族声乐了解比较浅,在声乐和音乐艺术发展背景下,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学习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影响声乐艺术的传承[1]。其二,民族声乐艺术传承形式不够丰富。目前,民族声乐艺术传承活动相对较少,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地方文化部门组织的文艺汇演等,但是此类宣传形式不仅缺乏公众参与,而且吸引力不足,难以大范围传承与推广。

四、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对策

(一)打造群众学习、传承与发展的基础

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民族特性,是从民族融合发展中衍生而来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些年,我国艺术百花齐放,各种艺术文化的交流碰撞十分激烈,声音艺术开始成为热门艺术。但是,通过对声乐艺术发展现状的研究可知,目前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受到的关注有限,学习的人相对较少,群众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导致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到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面对此种情况,在当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首要工作是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奠定一定的群众基础后,才能够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传承的根基,使其在群众的学习和不断运用下快速发展[2]。

其一,支持和鼓励成立民间民族声乐艺术团队。当前,我国民间有一些民族声乐艺术爱好者,但是人数相对较少且比较分散,难以在声乐艺术传承中发挥作用。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建议地区相关文化部门积极鼓励民间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人或爱好者共同成立民族声乐艺术团体,将分散的爱好者组织成一个团体是民族声乐艺术广泛传播的良好开端。例如,地区文化艺术中心鼓励民族声乐老艺术家创办曲艺团、合唱团、交流协会等自发性团体,并且广泛吸纳周边民族声乐爱好者,通过聚少成多,形成独立的民族声乐艺术团队。在团队建设后,可定期组织文艺会议、声乐艺术学习交流等活动,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在团队不断地融合交流之中,促进民间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其二,艺术团队、艺术学校等要注重发挥艺术的群众特性,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为能够娱乐大众、陶冶情操、创新文化的艺术形式,使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艺术带回到群众中去。首先,艺术团队的宣传和发展可从群众中间入手,通过“一传一,十传十”,使民族声乐艺术被更多的人了解。例如,艺术团体要求每个入团成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艺术文化宣传,可在家人、朋友中积极宣传民族声乐艺术的性质和文化传承的作用,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使民族声乐得到传承。其次,艺术学校应注重民族声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设置单独的民族声乐艺术班级,重点宣传民族声乐艺术。同时,为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广泛吸纳学员,不仅要开设少年、青年学习班,还要开设老年学习班,如此一来,便能够广泛获得受众,使群众文化得到广泛宣传与推广,使学校艺术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3]。

(二)民族声乐艺术传承形式的多元创新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还需要具有多元化的传承路径,以满足不同群众对声乐艺术传承的要求。在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形式进行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宣传与分析,积极促进声乐艺术传承,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在整个民族声乐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声乐艺术,应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提高民族声乐的曝光率,使民族声乐传播得更加广泛。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民族歌曲独特的文化内涵,综合分析地域特色,寻找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比如,每个城市都可以将当地的民歌作为城市的形象歌曲,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充分融入歌曲,体现当地的文化和民族特色。近年来,城市发展需要发布更多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歌曲,因此可以将民族声乐作为创作素材,创作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歌曲,从而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此外,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还需要综合分析和掌握民族声乐的特点,将民族声乐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大众的兴趣。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将民族声乐呈现给大众,促进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在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可借助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文化传播有了新的平台。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传统艺术文化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也获得广泛的受众。对于部分群众而言,他们喜爱民族声乐艺术,但是一直没机会了解和学习,而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下,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因此,在民族声乐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单独的新媒体公众号,主要用于宣传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史、定期组织演唱直播、开设专门的培训班等。在线上组织艺术活动、组建艺术团体等,可起到宣传民族声乐艺术的作用[4]。

五、结语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策,包括打造群众基础、创新传承形式,希望能够为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奠定基础,促使民族声乐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玲玲.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名家名作,2022(23):116-118.

[2]姚仕秀.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索[J].收藏,2022(3):223-225.

[3]陈星汝.新时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思考[J].当代音乐,2022(1):105-107.

[4]李朝霞.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路径[J].艺术大观,2023(2):124-126.

作者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