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分析保罗·西涅克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深入探讨情感因素对这位新印象派艺术家作品的影响。介绍西涅克的生平和艺术发展历程,详细解析其代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通过对比西涅克与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旨在揭示这位艺术家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之处。西涅克不同于大多数印象派艺术家对“光”客观剖析,而是以饱满的情感合理地驾驭科学与理性。这种特质使他在印象主义艺术中独树一帜,同时,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之后诸多年轻的野兽派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保罗·西涅克;新印象主义;色彩风格;情感表达
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新印象派与点彩派创始人之一。与著名点彩派艺术家——乔治·修拉,及印象派艺术家——文森特·凡·高互为挚友。西涅克的作品色彩明亮和谐,点彩技法短促的笔触及“分光法”的应用让画面看起来既丰富又稳定。他总被形容成一个开朗奔放的人,对自然充满了不带丝毫功利性和破坏性的好奇。在社会环境不够稳定和谐的时代,优渥且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带给西涅克的不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更是成年之后探索世界追寻所爱的勇气。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航海家。航海和绘画大概都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他热爱自然,热爱世界,也热爱自己所处的时代,并为此创作出了一大批极富热情的画作。
一、西涅克成长历程与作品风格
在普法战争以及巴黎公社的革命风暴相继结束后,法国逐渐步入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战争有相当大的厌恶,艺术等领域都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脱离社会政治现实而更加关注自然、浪漫而又美好的主题上。而新印象派的保罗·西涅克,其作品不同于这一时期大部分的艺术作品,时代意识属性并不突出,反而更偏向于对纯粹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与坚持,这要归因于他的成长历程。
西涅克在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出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巴黎出名的马具商人,他们当时的居所是卢浮宫附近的一所豪宅。在西涅克七岁时,普法战争爆发,西涅克的家人把他送到了住在乡村的外祖父家避难。他在那里生活了六个月左右,于普法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夏天回到巴黎。西涅克十二岁时,和家人一起搬到了位于巴黎北部皮加勒广场的家,那里靠近大名鼎鼎的红磨坊。当时,皮加勒大区皮加勒广场以及附近的街道,是众多艺术家工作室和众多文学咖啡馆的集结地。少年西涅克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下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中学时,十四岁的少年西涅克就展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其对绘画与自然的热情在这时已开始燃起。少年的他经常探索和尝试绘画的各种技法,而对于西涅克卓越的绘画天赋,家人希望他能够学习发展成一名建筑师,但是西涅克不喜欢学校里教条呆板的课程,并立志要成为一个画家。崇尚自由以及热爱自然似乎是西涅克天生的性格特质,这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基础上产生的,而这种“拒绝被规劝”和“不受束缚”也预示着西涅克在绘画风格上的独特。
西涅克十七岁时,遭遇了成长中的首个灰暗时刻——父亲的去世。西涅克随即辍学,同家人一起搬到了临近塞纳河畔的小城阿斯尼耶尔。西涅克在这里爱上了泛舟并时常流连于各种艺术展览,认识了一些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文人作家。十九岁时,西涅克和贝尔特·罗布尔斯坠入爱河,其后有许多作品都是以贝尔特为模特的,如《带阳伞的女人》(图1)、《红色丝袜》等。其中在《带阳伞的女人》这幅作品中,西涅克运用了较为常规的点彩技法,通过精细的色点来呈现形象和光影,展现了贝尔特平静而专注的姿态。这幅作品不仅捕捉了贝尔特的外在形象,还传达了一种内在的情感和氛围,反映了西涅克对她的情感以及他对光和色彩的掌控。西涅克在那段时期创作了许多探索光影和色彩效果的画作,这些早期作品表现出他对个人主题的探讨和情感的表达。
1884年对于西涅克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二十一岁的西涅克在和众多文学作家以及艺评家的固定聚会中,结识了不少对其后来的绘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朋友。也是这一年,一位收藏家购买了西涅克的油画。这是西涅克第一次售出作品,由此,西涅克正式开始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西涅克从开始接触绘画,就非常敬仰莫奈。通过临摹和学习诸多莫奈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大都带有典型的莫奈的影子。而在多次给莫奈写信请教之后,1884年莫奈终于回信给这个年轻人,相约会面,据西涅克书中记载:“我们的友谊从这一天开始,并一直维持到莫奈先生辞世。”在莫奈的带领和指导下,西涅克的绘画作品在短时间内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此后,西涅克与同时代著名印象主义画家毕沙罗和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结识,在众多热心前辈的帮助下,年轻的西涅克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展出。
之后,西涅克开始尝试分光技法,从他新画室所在的克里奇大道到夏日度假地诺曼底,将风景入画。西涅克在连续画了十几幅以分光技法来表现景色的画作之后,已完全掌握了这一印象派技法要领。新印象主义是严谨的,分光主义更不用说。但西涅克注定不是一位刻板的只遵循科学的艺术家。西涅克清楚地知道,情感的艺术比理性世界要复杂太多。西涅克在24岁时认识了凡·高,曾邀请凡·高到阿斯尼艾尔作画,但凡·高因为没有路费不能前往,于是西涅克与凡·高互赠作品。
西涅克人生中第二个重大灰暗时刻,是他重要的良师益友——修拉辞世。而新印象主义绘画仿佛也失去了领头人物。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不少学者认为,随着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乔治·修拉去世,新印象派也开始成为历史。修拉的离开对于西涅克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也对西涅克当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西涅克创作的《井边汲水女子》差评较多,可以看到他对于修拉作品的悲伤又理直气壮的致敬感。这幅作品和西涅克原本的风格毫不相干,然而对于还未走出阴霾的西涅克而言,创作本身早就超过了“被肯定”的价值。
西涅克也从不掩盖自己作品的装饰特性,他认为装饰画最大的使命,就是为一栋昏暗的建筑物带去光彩。后来西涅克创作出著名的《和谐时光》,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修拉的怀念,逐渐从悲伤中走出的他,还是回到了“希望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期盼”的坚持。
西涅克31岁时开始研读德拉克罗瓦日记,也是从那个时候着手创作《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派》,此后在绘画中专注于风景画而放弃了人物肖像作品。值得称赞的是,那时的西涅克也逐渐走出了修拉去世的阴影,开始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的个人特色的作品。西涅克过着自己旅行、绘画的悠闲生活。他36岁出书,44岁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45岁接任独立艺术家协会会长。1935年,72岁的西涅克于巴黎逝世。和同时期许多名留青史的艺术家不同,西涅克的一生可以说是平坦,在良好的物质条件支持下,西涅克自由而纯真执着的天性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西涅克的一生是幸福的,爱所爱之人,爱所爱之物,都毫不胆怯地用尽了全力。
二、西涅克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尽管印象派作品的诞生多是出于理性的迸发,西涅克作品里浓郁而温暖的浪漫气息都是藏不住的。因为理性所以从容,因为细致所以柔软,如西涅克某一时期活泼又明亮的色彩,像在描绘小爱丽丝掉进的兔子洞。这样的作品出自一个从未失去过纯真盼望、从未真正地丧失信心的孩子,他总是对色彩充满好奇,想要将其掌控,但又总在快要抓住它的时候仿佛无意识地松懈一点点。
西涅克17岁时就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自己摸索着创作,后来受到莫奈的指导与影响,在正式开始印象派绘画的学习之后,他创作了一系列颇具“莫奈特色”的作品。他以“圣·布里亚克”系列参加了第八届印象派绘画展,其中一幅如图2所示。这一系列大部分作品画幅虽小,却受到了当时众多艺评家的一致好评。该系列作品用非常小的笔触点绘,构图简单明了,主题以大海为主,有表现朝阳升起的海滩,有落日归西的黄昏,色调处理得非常恰当,给人以温柔而精美的感受。
这一时期的西涅克热衷于“分光法”,他认为分光法是确保色彩鲜明度、色彩以及调和达到极限的方法,在利用光谱的颜色时,色阶不可相混,还要隔离固有色(物体的真实色彩)与反射光等,要根据色调和辐射的对比,平衡色彩因子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考虑色点即笔触大小。西涅克早期画作中的情感大多来自对技法的热情。这种由兴趣生发的探索与剖析,无不透出年轻人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这样的激情让原本枯燥的技巧也生动起来,使画面中起风的海岸颇具影像感,人们站在画作前,仿佛可以嗅到夏日暴雨前咸湿海风的味道。
分光法强调一幅画作的成功必须通过准确而科学的计算来构图。西涅克娴熟地运用分光技法,又流露出一种诗意的、静谧的幸福感。在将理性与感性交织这一方面,1g2mYVnuv7lbq1UZXHf0hzDL+WI9rsQtT8j43yZ/tmA=西涅克无疑是出色的。西涅克坚守所爱的能力不仅来源于其勇敢自由的灵魂,还来源于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和一双观察入微的眼睛。
艺术家挚友修拉的去世让西涅克的创作一度停滞不前,他的画风在一开始的转变也并不那么成功,但在抵达普罗旺斯的圣托贝港时,他写信给母亲说在这里他有一辈子也画不完的题材。此刻,西涅克终于开启了新的生活。在圣托贝隐居的西涅克,画树影,画港湾,画下了整个普罗旺斯的风貌,创作的画面活泼而靓丽。地中海的热情与阳光把西涅克从阴霾中拉了出来。旅行和绘画对于西涅克来说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创作热情再次高涨之后,西涅克创作出了用色最为鲜艳大胆的作品《两株柏树》和具有独特装饰性风格的《法国梧桐》。前者画面中的黄蓝红绿相间,就像和好友马蒂斯在艺术上的相互影响;后者在构图和色调上有着不同于西涅克以往作品的日本浮世绘风格,描绘了温暖而又光影交错的午后,逆光中枝条妖娆的高大梧桐,树下背对观者的老人或许是在和时间对话,这一设定也让画作的叙事性更加强烈。法国梧桐可以说是西涅克人生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西涅克乐此不疲地通过这些他最为熟悉的景物抒发情感。
三、结语
保罗·西涅克作为新印象派运动的关键人物,其作品以独特的点彩技法和对光影及色彩的精湛掌控著称。他的情感表达和其艺术成就密不可分。西涅克深受科学色彩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关于色彩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影响人的情绪和感知的理论。他通过精确计算的方法应用色彩,力图通过色彩本身来传达情感和氛围,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西涅克的作品常常传达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他的海景和港口画作不仅仅捕捉视觉美,更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传达一种宁静、孤独或沉思的情绪。西涅克的艺术探索对后来的多种现代艺术运动,如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都产生了影响。他对于色彩和形式的实验推动了艺术从传统表现主义朝更为抽象和符号化的方向发展。
保罗·西涅克的艺术成就在于他通过新印象派的技法革新了视觉艺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色彩和光线,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化了艺术的内涵,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环境的深刻关注。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在视觉上独特且在情感上引人入胜,具有持久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何政广.西涅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西涅克.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派[M].闵书骞,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3]林彦君.新印象派中的海洋画家:西涅克[J].济宁学院学报,2013(2):72-75.
[4]徐洁茜.19世纪点彩画派中绘画语言的探析:以修拉和西涅克为例[J].艺术研究,2019(3):8-10.
[5]龚志群.保罗·西涅克绘画的象征主义与艺术语言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12):127-129.
作者单位: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