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黄化病是钙化土地区果树常见的病症,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发病范围广,致病因子多,发病机理复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以及化肥、农药等的大量施用,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果树黄化病的发生程度有越来越重的趋势。黄化病是制约林果产业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比较不同SPAD值库尔勒香梨叶片的营养元素的含量情况,进一步分析叶片黄化与营养元素间的关系,为解决香梨叶片黄化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黄化;营养诊断
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梨亚科(Pomindeae)、梨属(Pyrus L.),是古老的地方品种,已有1400多年栽培历史。2021年入选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100个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其具有香气浓郁、色泽悦目、酥脆爽口、耐久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梨中珍品”、“果中王子”。
2022年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为6.842万公顷,产量151.37万吨,栽培面积占全国梨面积的7.48%(91.497万公顷),产量占全国梨总产量的7.83%(1 926.53万吨),是新疆重要的特色林果,也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为果农增收致富开辟了重要途经。
库尔勒香梨主要分布在南疆,果园土壤主要为灰钙土,pH值偏高,导致土壤中铁等阳离子有效性降低,极易导致库尔勒香梨出现缺铁性黄化症状。一直以来,黄化病是影响库尔勒香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叶片发黄甚至呈现白色,叶片光合能力差,果树生长缓慢,树势弱,产量下降,品质差,严重时甚至导致树体死亡[1-2]。许多研究认为缺铁是出现叶片黄化症状的主要原因,为了验证该结论在库尔勒香梨叶片黄化症上的适用性,特开展库尔勒香梨叶片黄化症状养分分析研究(图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选取行株距4米×1米省力化库尔勒香梨果园,树龄10年,分别选取9棵正常以及9棵黄化树,采集相应完整展开的无损伤及虫害的叶片,将叶片采集后迅速带回实验室,依次用自来水、0.1%无磷洗洁精、0.1%盐酸清洗,最后用纯水清洗3次,后经105 ℃杀青30分钟,80 ℃烘干至恒质量,去除叶柄,粉碎后过1毫米筛,封装待测。
此外通过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分别选取SPAD值为0、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0~40范围内的完整展开的无损伤及虫害的叶片,制样方法同上。
1.2 检测方法
叶片经过浓硫酸-过氧化氢消化,转移并定容到100毫升容量瓶中,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消化液N含量,钒钼黄比色法测定P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K以及Cu、Fe、Mn、Zn含量。此外采用浓硝酸-过氧化氢硝化,转移并定容到100毫升容量瓶中,以La2+掩蔽干扰,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Mg含量。
1.3 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EXCEL、SPSS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1为正常叶片、黄化叶片及不同SPAD值区间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正常叶片与黄化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3],可以看出,叶片中P、K、Cu、Ca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N、Fe、Mn、Zn、Mg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黄化叶片中P、K、Cu含量高于正常叶片含量,分别是正常叶片的188.88%、111.18%、161.55%;黄化叶片中Ca含量比正常叶片低,是正常叶片的46.22%。进一步对不同SPAD值区间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独立性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表1),各营养元素在不同SPAD值区间总体呈显著差异,少数区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可以看出SPAD值最高时,Ca含量在SPAD值在区间内也最高。
分别对正常叶片,黄化叶片及不同SPAD值区间叶片的9项营养元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正常叶片中(表2),N与Mn,Fe与Mn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8,0.710,其中Fe与Mn为正相关,N与Mn为负相关;黄化叶片中(表3)Fe与Zn、Ca、Mg,Mn与Ca,Zn与Mg,Ca与Mg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868、0.867、0.816,0.838,0.849,均为正相关,Cu与Fe,Fe与Mn,Zn与Ca呈显著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0.726、0.779,均为正相关。不同SPAD值区间的(表4)N与P、Cu,P与K、Cu、Ca,K与Mn、Ca呈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0.843、0.932、0.846、-0.812、0.803、-0.897,其中P、K与Ca呈负相关,其余为正相关;此外N与K、Fe,K与Cu,Cu与Ca,Fe与Mg,Mn与Zn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0.705、0.784、-0.770、-0.755、0.700,其中Cu与Ca,Fe与Mg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叶片中各营养元素间存在互作关系,可认为正相关的因子间存在协同作用,负相关的因子间存在拮抗作用,由此可认为正常叶片中N与Mn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Fe与Mn存在协同作用;黄化叶片中Cu与Fe,Fe与Mn、Zn、Ca、Mg,Mn与Ca,Zn与Ca、Mg,Ca与Mg存在协同作用。不同SPAD值区间N与P、K、Cu、Fe,P与K、Cu,K与Cu、Mn,Mn与Zn存在协同作用,Ca与P、K、Cu存在拮抗作用。
由于各元素间具有复杂的协同、拮抗关系,无法确切判断各元素对叶片黄化症状的影响程度,为了将这些多个相关的变量转换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变量,减少变量总数,明确各元素在其中的贡献度,分别对黄化叶片及不同SPAD值区间的叶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黄化叶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了3个公因子,使用最大方差法,成分1的特征值为4.451,成分2的特征值为2.109,成分3的特征值为1.256,这3个特征的方差贡献率为86.85%。总的来看,原有的指标信息丢失较少,主成分分析结果比较理想。由得分因子矩阵可知,第一主成分有Fe、 Zn、Ca、Mg 、Mn、Cu组成,第二主成分由N、P、K、Cu组成,第三主成分由K、P组成。由各主成分的得分因子系数可知,第一主成分中Fe、Zn、Ca、Mg贡献率大于80.00%,依次为98.90%、92.10%、90.30%、88.40%。
对不同SPAD值区间叶片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提取了2个公因子,使用最大方差法,成分1的特征值为5.238,成分2的特征值为2.411,这两个的方差贡献率为84.99%。总的来看,原有的指标信息丢失较少,主成分分析结果比较理想。由因子得分矩阵可知,第一成分包括P、K、Cu、N、Ca、Mn、Zn,第二成分均包含Mn、Mg、Fe。第一主成分的大于0.8的各得分因子有P、K、Cu、N、Ca,系数依次为0.982、0.944、0.883、0.880、-0.855。综合两种主成分分析结果,在两种分析范围条件下,虽然提取的主成分指标信息丢失较少,结果比较理想,但是各成分包含的得分因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Cu、Mn、Zn、Ca包含于两次分析结果的第一主成分中,只有Ca得分系数均高于0.8,可认为对叶片黄化症状具有较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许多果树黄化病的研究结论认为,缺铁是造成黄化的主要原因[4-6],但本研究结果显示黄化叶片中Fe含量高于正常叶片,Fe含量随着SPAD值升高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与缺铁导致黄化症状的研究相反,可以通过果树铁黄化悖论解释该现象[7],果树铁黄化悖论目前有2种假说,一是认为果树缺铁黄化的PjUOE9kf0GUhmA35psTyzw==原因一是石灰性土壤的微环境阻碍了植株对铁的吸收和转运,包括HCO3-、pH值;二是HCO3-的远距离效应引起叶片质外体碱质化(质外体pH值升高),转运来的Fe3+ 易为OH- 或PO43- 捕获而沉淀,导致铁失活。库尔勒香梨果园的土壤条件与这两种假说条件一致,符合果树铁黄化悖论现象。有研究结果显示,库尔勒香梨黄化果树叶片全Fe含量高于正常叶片,但是有效Fe低于正常叶片,说明叶片中的Fe部分失活,验证了果树铁黄化悖论对库尔勒香梨叶片黄化症状的适用性。
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多种元素与叶片黄化具有高度关联性,同时这些各营养元素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包括与Fe发生作用,可以推断其对叶片中Fe的吸收、积累具有调节作用。
因此,矫正库尔勒香梨果树黄化病,直接喷施Fe肥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需要改善Fe的吸收积累条件,保证叶片中的Fe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泽军,赵越,殷文娟,等.果树“铁素黄化悖论”现象探讨[J].北方园艺,2013(18):174-178.
[2] 张苗,贾聪,周媛媛,等.3种铁肥对‘深州蜜桃’缺铁黄叶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果树,2020(2):58-62.
[3] 刘金生,陈旭亮,韦才学,等.乌什县核桃叶片黄化与土壤矿质营养的关系[J].天津农业科学,2019,25(6):68-71.
[4] 王亚国,李衡,郭培明,等.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J].土壤,2019,51(6):1100-1105.
[5] 赵晓伟,屈学农.秦岭北麓猕猴桃黄化病防治措施[J].西北园艺(果树),2015(6):36-37.
[6] 鄢新民,葛元华,刘建库,等.果树缺素症状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2(1):26-27.
[7] 刘东臣,刘藏珍,谭俊璞,刘文科,王国英.苹果花中活性铁与树体铁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31-34.
基金项目:第二师铁门关市科技攻关项目(2020NYGG07)。
*通信作者:林敏娟(1979年—),女,教授,研究方向为果树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