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张,高处未必寒

2024-10-24 00:00冯卫东
师道 2024年10期

2024年6月23日下午,我受中国教师研修网之邀,为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来南通学习的近百名优秀教师做了一场关于“教学主张”的报告。

若尔盖县,我以前未曾关注过,似乎也未曾听说过。接受邀请之后,我“百度”了一下,知道它的一些大概。全县有一万多平方公里,处于3000-4000米高海拔地带,属于牧区;共计8万余人,千名教师;县域经济“脱贫”不久,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对“教学主张”问题有过专门和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过一本专著——《点亮教育人生的“灯”:“教学主张”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尽管我不认同“教学主张是名师的‘专利’”之类客观存在着的一些认知和理念,并在许多场合鼓励优秀或“走向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亮出自己或团队的教学主张;但同时又认为,不必和不宜使之泛化,更不要搞“全民运动”。毋庸讳言,我有点担心若尔盖县的老师们是否能“接受”,于是跟承办方建议改一下话题,譬如“让好课成为‘好作品’”,使报告能为大家所理解和领会。承办方说,这是县教师发展中心点的题,老师们也有提炼和践行教学主张的愿望;大家不仅想听我讲,还要由几位代表汇报各自初步的教学主张,并请我点评。我为此而感动,做了比较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期待自己有精彩的表现,彼此有精彩的对话与生成。

报告做了两个小时,我讲了“什么是教学主张”“为什么要有教学主张”以及“教学主张如何炼制与表达”等三个话题,其中有我和市内外部分教师共同做出、比较成功的近十个案例。例中含理,例中有法,从大家认真而专注的眼神和表情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求知若渴,感到先前的一点担忧是多余的:老师们能听懂、理会,他们也一定在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思考“我可以怎么做”等问题。我也不时提一些问题,总能得到热烈回应。双方都沉浸其中,似乎还能听到心灵拔节的声音。

接下来就是七位教师代表汇报各自所悟、所思和所获,谈个人想提出的教学主张。这里自然无法描述其时的许多细节,只能如实叙写双方对话的主要内容。

——林逸,小学语文教师。

她说自己思考最多的是两个关键词,一是“回归”,一是“生长”。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与规律,回归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需要,使其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实现自身以及语文素养的生长。她想提出“回归·生长”的主张。

这已经相当好了。即使在一些较高层次的名师、特级教师主题论坛活动中,我所听到的有关教学主张及其阐释大致就是这样的水准。相形之下,林逸老师并不逊色(事后得知,她还是四川省人大代表),她的精彩亮相也为后续活动起了一个较高的调子。

她名字中有一个“逸”字,有“超出范围”以及“安闲、安乐”等意思。她也说到语文教学还要跨出课堂边界,联系和链接社会与生活,等等。我即刻想到并送给她八个字:“逸中有归,应律生长。”在致力于追求语文学习的“对外开放”、活泼灵动之余,还要有对目标的达成,有对语文学习内在要求的回归,即“规则内的自由”;而语文能力的生长还要适当地符合、应和其内在的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节律,“应律生长”才能走向健康和谐,清新朗润。其间蕴含着教学和教育的辩证法。

——杨金玉,小学数学教师。

她说自己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引导,努力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大数学家陈省身语),由此寓教于乐。

我现场给她想出了“逗学数学”四个字。小学生的学习是最需要有人、有事、用心、用情去“逗引”的,老师“逗”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这四个字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短语,表明如此课堂的主要行为路径;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短语,表明课堂的风格与特征。它还可以成为个人或团队打造的一种教学品牌。我同时还给她八个字:“趣教乐学,引思诱探。”教师有趣地教,学生才能快乐地学;要以思维为核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向深处探索。前四个字可以打造成一种教学品牌,后八个字则是品牌之下相对更具操作性的教学主张。

——苏开敏,初中语文教师。

她是县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是省级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工作室的名称为“敏语文”。她特别强调要“做适合于牧区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说学校和班级内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教读朱自清《背影》第一小节,都要花上不少时间。她很有耐心,启发和引导学生实现差异性发展。

我建议她把工作室名称改为“开敏语文”,就“开”和“敏”二字,用上古代教育名言“开而弗达”(《学记》)和“敏而好学”(《论语》),前句说的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开导学生,却不把知识硬塞给他们;后句说的是学生的行为,或者说教学所追求的学习景象——灵敏而爱好学习。很显然,两句之间有着一定的条件或因果关系。在“开敏语文”的品牌之下,还有相对较为具体和有具象感的教学主张:“开而弗达,敏而好学。”而后,根据她所说学生之间差异的情形,以及牧区教育的特质,我提出,在这八个字之后,无妨再加上“同向异阶,纵擒自如”。牧区教学的应有特质可以形象化地表达为“牧式(课堂)”。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这两本优秀畅销书中,都有一些话语能给我们关于“牧式课堂”的启示,后者还将自身在教学处于最佳水平时的形象比作牧羊犬。“纵擒自如”大概算得上是“牧式”教学的重要乃至最大的特征。

我说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生命中的“金句”,这个“句子”不必限定在几个字之内。八个字可以,十六个字也不错。倘若有人问起苏老师教学主张是什么,她回应和回答这八个或十六个字,那自可做到底气十足,铿锵有力;也可以让人们想见一幅具体清晰的行路图。是的,教学主张不是为了说的,而是为了做的,为了做好,做得更好!

——胥斌,高中数学教师。

他说到“小学习”和“大学习”两种学习情形,分别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学习。这种说法比较新颖,也不无道理。他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立场、视角和学情等出发;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和保持较为强烈的共情心理、共情效应。

我给他八个字:“教自学始,学教相长。”教师教的行为要从他自身的学习开始,其学习行为可以是多维度、多层次和丰富多彩的,而“直接的学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向教材文本的深度学习,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学习心理学习。如此才能较好地实现杜威所说的“教材的心理学化”。“学教相长”既包含了《学记》所说的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意涵,还指向教师自身及其内部的心智结构:他要有所学,才能有所教;要在自我之学、自我之教之间实现相长或共生之效。

我还灵机一动,现场送了他一句话:“向学生的学习学习。”事后想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经验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学习素材或资源,读懂和学会这些,教学才有了切实而准确的逻辑起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当今是前喻、互喻和后喻等三种学习关系并存的时代,学生已然表现出来的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的才智,以及独特而优异的学习方法都值得教师学习,“以生为师”完全可以是“现在进行时”;教师还可以倡导、发起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进而达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学习效应……如果胥斌老师以这句话作为教学主张,那接下来可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来一次较大幅度的刷新和重构。

——波措,高中英语教师。

这是一位藏族教师。她说自己很喜欢“明远四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她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民族教育的特征,注重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通过丰富的教学与课程活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她提出“丰富活动,培育情怀”的教学主张。我送给她四句话:“基于实情,尊重‘民风’(民族传统与风尚),寓情于语(语言及其学习活动),偕群向远。”

——卫婧,初中英语教师。

这位老师特别活泼、开朗,还有点风风火火的味道。她没有讲自己的教学主张,只讲她与学生及同事相处过程之中,特别注重“照顾”彼此的经历。她还讲了如何打开车灯,照着一群学生骑车回家的经历。优质教学其实是从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开始的;“照顾”是一个好词,也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很好的情感。我建议她提出“照顾式教学”的概念,还可以把这两个字嵌入两句话之中:“照亮心堂,眷顾学习。”人们常说“哀莫大于死心”,“心生”才有“人生”,“心动”才有“灵动”。教学首先要照亮学生的心堂;心堂被照亮了,他们才能自我眷顾(关心、牵挂)学习;当然,教师也要时时“眷顾”学生知识与道德等方面的学习,而不能一味“自顾自”地教。

这两句话可以成为一种教学主张,它带有一点诗性的色彩,似乎也有点“虚”的意味。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无中可以生有,虚里能够见实,倘若我们以这八个字来规约、鞭策自我的教学行为,它所包含的教育理想与理念必将产生较大的教育生产力。

——泽木初,藏中(高中)英语教师。

这位老师很年轻,听课极为专心,两个小时全神贯注,不时颔首,说明有所意会和理解。她说,自己生性比较幽默,也有爱心,而爱心是教与学的动力。她善于与学生共情,有时学生因为学的单词容易忘记而自怨自艾,她便说:“老师记单词也是这样的,不时忘记,时时巩固。”她想提出“幽默激趣,以爱励学”的主张。

这个主张我是认可的。就与学生共情这一点,我送给她三句话:“‘稚化’教师,智化学生,智化师生。”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先前常常念叨。接着又给她送出十六个字:“情为引擎,‘内在奖励’,寓庄于谐,多向智化”,可以视为她个人主张的“扩展版”。“内在奖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来的,教师的情感以及评价行为等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最终要转化为学生自我内心的强烈学习动机;幽默或诙谐是值得教师追求的教学风格,当然,如此教学之中还要寓含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以及正确的价值导向;既要教、学知识,更要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教出智慧的学生,而后者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提升。

承办方事后向我反馈,老师们反映这个半天大家过得特别充实,收获很大。就此,我有几点思考:

其一,对于“教学主张”,广大教师不必有“高处不胜寒”、敬而远之之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主张”为“对于如何行动持有的见解”。我们都是教育行动者,焉能对“行动”没有一点“见解”呢?一定的见解、思想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没有它,何以指望教学工作能做到心知肚明、方向正确、行稳致远?在这个意义上,若尔盖县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无疑是明智之举,值得肯定和嘉许。

其二,提炼(我常说的是“炼制”)教学主张的过程也是教师澄清自我教学工作意义与价值(观)的过程,着意澄清,才能变得清晰和澄明。这一过程未必能一蹴而就,广大同仁也无须操之过急。“慢工出细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悟,最后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先有一个初步、大致或轮廓化的东西(要保证在总体方向上没有偏误),而后再作“加工”、有所调整、渐渐成型并且适时“迭代升级”,这些不正是专业精进的可由之径,或者说业务攀高的“登天之梯”

吗?

其三,必须承认,一线教师往往长于实践,短于思想;长于感性经验,短于理性提升;长于原样叙事,短于抽象表达。有时候,大家有较为切己的体察、较具深度的感悟,却缺乏对此加以简明言说的能力,不善于用较为精妙的语词去“洞穿”或“推出”它。“理论工作者”对此可以有所介入乃至深度参与,协助他们走好炼制与表达教学主张的“临门一脚”。当然,这既要尽可能细致入微地“望闻问切”,也要注意“协商建构”,而不宜越俎代庖。“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专家的“专业思想”与“专业表达”融入一线教师的思想血液,化为他们的行为、行动,才能真正生效。

其四,绝不可能“主张一有,万事皆成”。教学主张要有鲜明的实践品质,这或许才是它的最大生命力之所在。我常讲,“行不行取决于‘行不行’。”事实正是这样,以上七位老师所言,以及我的一些“建言”,可以说,莫不可行。表里一致的言说、知行合一的作为,必定能使他们超越当下实然,走向未来应然。这应该也是类似培训活动以及更多的教师教育工作的旨归之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