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4-10-23 00:00陆超袁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19期

摘 要 近年来,宿迁学院实施“4+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开展书院制、分类培养、卓工班、竞赛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开展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培养自信。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思考和实践,通过构建“1243”人才培养体系,从多方面科学规划,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通力协作,全员参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自主学习能力;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9-0164-03

1 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现状

对江苏省有代表性的应用型高校开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调研,发现当前影响和制约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瓶颈是“学生”。江苏省应用型高校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较多,占比达60%,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占比不到40%(将其称为“四六”现象)[1]。进一步调研发现,这一现象在我国应用型高校中非常普遍。如何转化占比高达60%的这部分学生,成为破解当前应用型高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难题的关键。产生“四六”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缺乏目标、缺少自信。学校需要引导这部分学生树立目标,允许他们选择兴趣爱好学习,以促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状态,从而改变这一现状。

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欧美学者开始对自主学习理论开展研究,20世纪90年代达到研究高峰,欧美学者研究的成果中有六种自主学习理论模型最具代表性,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理论开展研究[2-6]。然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很少对应用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实践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自主学习”,查到22万多条文献,检索“自主学习”+“应用型高校”,只有96条,可见当前对应用型高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宿迁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省属院校,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4+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开展书院制、分类培养、卓工班、竞赛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16年起开展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以赛促学、导师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推动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人才两类人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深度剖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对“四六”现象长期跟踪和研究,发现所谓“不好好学习”的这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好好学,也不是缺乏好好学的能力,而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发现,90%的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集中在四个方面:

1)学生不了解专业,看不到专业发展未来和前景;

2)学生不了解所学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好课程,课程学好到什么程度;4)学生不知道四年八个学期,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后开展加强入学专业教育,开展各年级学年和学期专业教育,开展专业导论课程改革,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教育和学术报告,加强课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措施。实践结果表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四六”现象仍然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依然较弱。

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与中学生有本质上的区别,升学压力引起的诸多问题是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厌学更多是由缺少目标、缺乏信心所致[7]。没有目标,人就会失去希望、失去期待,从而导致失去正能量需求,失去与外界沟通与互动的动力[8]。成年人没有目标,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希望、对工作失去动力,往往通过找朋友倾诉、运动、旅游和读书等方式自我调节,一段时间后大都能够自愈。大学生由于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若无有效干预,往往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困境,行为上最显著的表现是对学习失去兴趣,生活中看不到正能量期望,此时学生会变得无精打采、意志力消沉,沉迷网络游戏大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与这部分学生交流中,发现他们其实不愿意如此颓废,他们也想积极向上,知道每天得过且过是浪费时间,但他们依靠自己无力改变,这种无法改变的状态会加剧他们内心的不安和苦恼,此时,部分学生变得自暴自弃、沉迷网络,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游荡在校园各个角落,尽管他们每天也“按时上课、听课、完成作业”,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多么彷徨、空虚和无助,他们不想这样度过大学生活,却没有勇气和毅力改变。这部分学生是可以转化的,他们不是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对生活彻底失去动力,他们只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心智迷失,通过系统科学引导、有效激励,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建立自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2.2 顶层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直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最初以赛促学、实验小班化教学试点,到逐步开展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导师制、系列教学改革、三全育人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一二四三”人才培养体系,即一项制度(导师制)、二类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四项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和“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如图1所示。

2.3 实践开展

“一二四三”人才培养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理实相融、学以致用、因材施教、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多角度综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1 一项制度

导师制在“双一流”重点高校早有实践,但在应用型高校中开展较少,主要原因是“双一流”重点高校教师大多指导研究生,可以利用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生,应用型高校教师很少有研究生协助,一名教师需要指导四届学生,工作量太大,即使有应用型高校开展导师制实践,也基本在开展几届后不了了之。导师制的推动和落实需要从学校或二级学院自上而下进行,需要指导教师有教育情怀。导师制应循序渐进逐年级开展,初始阶段建议从大三、大四阶段做起,这阶段的学生相对成熟,工作开展效率和效果更好。导师制需要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安排具体负责人。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师制由系副主任负责,第一届导师制选择三年级开展,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毕业和就业,建立指导档案,根据学生选择的培养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和辅导。实践表明,应用型高校更应该开展导师制,应用型高校学生成长路上更需要有人指导和陪伴,导师制的实施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全面保驾护航的作用。

2.3.2 二类培养

为引导学生树立目标,从二年级开始,开展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学生根据未来择业意向和进一步深造学习意愿,参考高等数学和电路分析课程成绩选择培养类别。要求进入创新人才班的学生须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两类人才班级的人数采取浮动制,每学期期初可以申请调换班级。为减少分类培养实践阻碍,两类培养采用同一套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课程采取分层教学。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较深层次专业理论知识、前沿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比较扎实、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未来电子工程师。

分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为有共同意愿志向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分层教学满足两类人才对知识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目标的树立。

2.3.3 四项建设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路径。

1)课程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必修课程必须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新型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课程建设可为学生自学提供一站式教学资源。

2)实践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自制,涉及硬件实验项目均采取小班化教学,开展“实验教学三步法”和实验考核方式教学改革,启动实践教学五年质量工程,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对C语言、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等六门课程开展课内实验开放。实验小班化、实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考试方式改革极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3)创新创业。为鼓励学生“动”起来和“加”进来,由系部组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教师结合科研,组建“三大赛”和学科竞赛指导团队,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开展创新创业与课程学分置换互认,加大创新创业在学生评奖评优等方面所占比重,对参加竞赛和参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加大教师指导创新创业年终绩效考核比重。实践表明,通过制度、平台、团队、师生绩效等方面设计创新创业,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又能够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和调剂,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优化学生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桥梁,宿迁学院近年来提出“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的“三联三融”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引入宿迁电子龙头企业和校外知名嵌入式培训企业,形成“校、企、培”三方人才培养架构,将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学生专业教育、专业导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培训企业参与专业教育、嵌入式课程、嵌入式实训等教学环节,毕业后,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上岗,无需岗前培训。产教融合帮助学生解决了就业压力,打通了分类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

2.3.4 “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是“一二四三”人才培养体系的催化剂和加油站,是“一二四三”人才培养体系取得实效的基础和保障。这里重点介绍学工辅导员的“三全育人”。学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研活动,每周入住学生宿舍至少一晚,每周随班级听课至少一次,设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制定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班级学期特色文娱活动,开设心理辅导站和就业工作室。

2.4 阶段性成果

全面实施“一二四三”人才培养以来,学生课堂抬头率大幅度提高、课堂玩手机现象基本消失,晚上主动到自修室、实验室和图书馆学习的学生率达到92%,学生普遍比以前更加积极阳光,每周定期运动两次以上的学生达到95%。近三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获“互联网+”国家赛道铜奖1项,省挑战杯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获奖12项,省级竞赛获奖113项。近五年,研究生平均考取率为19.2%。专业发展取得突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1年获批省一流专业,2023年获批省卓越工程师2.0专业。

3 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在深入研究问题症结后,科学规划,合理制定方案,务实、求实、扎实开展工作,与时俱进,方能有成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自上而下推动,教学部门与学工部门双线联动,参与教师要具有高尚教育情怀。回顾实践过程,有三点很重要:1)强有力的主持人,科学的改革方案;2)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学习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3)辅导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

4 参考文献

[1] 梁斌,易金翠,夏倩.研究生自主学习、交际沟通能力与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5):43-48.

[2] 刘云杉.掌控的反噬:目标导向的自主学习者[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7):1-20.

[3] 谷炳海.行知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以践促专”:评《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5):65.

[4] 李璐.自适应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21(11):52-59.

[5] 孙佳林,郑长龙.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国际研究:现状、趋势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1(1):67-84.

[6] 尹晓琴,李文丽,彭颖胜.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维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3):18-20.

[7] 李津蓉,孙勇智,费正顺.工科专业课程中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信号与系统为例[J].高教学刊,2023,9(28):94-97.

[8] 何振芳,肖燕,马雪梅,等.基于“团队+竞赛+导师”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育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31):74-78.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9.164

*项目来源:2023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宿迁学院华清远见嵌入式定向人才培养”(20230111385);2024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培养卓越工程师——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23110046130551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应用技术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YB169)。2024年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基于 OBE 的理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231002108082853)。

作者简介:陆超,博士在读,副教授;袁静,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