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对本校的医疗器械相关专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实施了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项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医疗器械专业群
建设。
关键词 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9-0-05
0 引言
学分制是将教学计划需完成的教学环节以学分的形式进行量化,以选课为手段,通过考试成绩以及所获得的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教育教学制度。2015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职业院校要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学分制在学术型高等教育领域开展较早,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学分制探索和改革也迫在眉睫。实施学分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教学管理、人事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具体实施时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均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学分制改革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本研究从专业群建设的角度出发,尝试从课程体系构建开始,以点带面,推动学分制改革。专业群是以一个核心专业为引领,综合多个服务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组成的集合。事实证明,学分制改革和专业群建设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结合专业群建设的学分制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但医疗器械专业群的学分制改革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1],医疗器械类专业由原来的医药卫生大类中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类调整到新的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与药品类专业一起归属于药品与医疗器械类。医疗器械类专业从数量上看,分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两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六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一个。
本文主要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为例,介绍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2]。
1 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1.1 学分制改革是提高医疗器械类专业培养质量的关键方法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已被国家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产业升级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先进医疗器械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大批具备专业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纵观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可以发现对于掌握医疗器械领域高端技术技能的人才需求很大。这些人才能够解决生产、研发、服务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技术问题,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所涉及的知识多,目前的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专业设置过细,会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过窄,加之高职学生普遍难以对窄的知识点做深入学习,导致在就业和工作中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如果设置一个大的专业群,不仅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还可能导致学生因所学知识面过宽而感到压力巨大,难以深入掌握所需技能。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既具备广泛知识基础,又能在特定领域深入发展的医疗器械专业人才。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多产业融合的行业,按照原理分类,医疗器械可以分为无源医疗器械和有源医疗器械;按照监管要求分类,又可以分为I类、II类和III类医疗器械;按照面向医学的范围分,则可以分为电生理、影像、检验等设备。复杂的分类方式显示了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大杂烩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医疗器械人才的需求。而学分制改革恰恰可以将医疗器械专业的知识进行合理梳理,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授课,提高了培养质量,又可以为企业培养不同方向和不同规格的人才,这适应了医疗器械行业岗位繁多,每个岗位需求量都不是很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出满足行业需要的医疗器械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人才。
1.2 学分制改革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学生进入职业教育的渠道大大拓宽,医疗器械相关专业也不例外,近几年学校的医疗器械类专业生源呈现复杂多样的趋势,不同生源对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外语、动手技能等需求差异很大。学分制教学改革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自主权,教师也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选择需要完成的课程任务,选择授课教师、上课时间、授课方式和地点、学习进程等,变强迫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和潜质,将兴趣融入具体的学习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避开传统学年制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即一部分学生感到过于轻松而缺乏挑战,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学习难度过大,难以跟上进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加均衡和个性化的教学。所以,学分制改革既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的有效举措,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1.3 学分制改革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医疗器械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利器,必须确保其产业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撑显然必不可少,培养综合型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十四五”期间,国家要重点发展职业教育,而学分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
2 医疗器械专业群组建
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必须在医疗器械全行业背景下来进行,所以离不开医疗器械专业群的构建。目前,参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设置五个医疗器械高职专科专业的院校,专业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完全具备开展医疗器械专业群试点工作的条件。学校项目团队在研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校的医疗器械专业群。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医疗器械专业群总共包含五个专业,分别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医用材料与应用、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医用电子仪器技术和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如图1所示,医疗器械从厂家到用户(各级医疗机构)手中,大致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是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对应的岗位分别是产品设计、产品注册、产品检验、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产品装配、产品调试、产品检测、产品维修、产品培训等。根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主要对应有源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产品检验、原料采购、生产装配、质量管理、生产检验和生产技术;医用材料与应用专业主要对应无源医疗器械的原料采购、生产装配、质量管理、生产检验和生产技术;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专业主要对应医疗器械的产品物流与产品销售;医用电子仪器技术专业主要对应医用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技术服务;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则主要对应智能医疗装备的技术服务。这五个专业基本涵盖了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教学内容上略有交叉,共同合作完成对医疗器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3 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系统设计
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目前全国开设最多和较早的专业,主要涉及的是有源医疗器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此次改革主要针对有源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医用材料与应用专业所包含的内容则主要是在选修课程中涉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全面纳入无源医疗器械相关专业课程进入学分制改革项目。
众所周知,学分制分为完全学分制和部分学分制。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基本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故此部分属于课程必修而任课教师可选;医疗器械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属于专业基础必修内容,此部分同样是课程必修而任课教师可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为了保证不同专业差异化,此部分以课程模块方式选课;最后一部分专业选修课程为完全学分制,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与任课教师。
图2为基于“平台+模块”的医疗器械类专业学分制系统设计示意图。本项目改革方案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程,对于此平台课程,学生不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只允许选择任课教师;第二层为医疗器械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分为电子基础和医械基础,与上层类似,只允许学生选择任课教师;第三层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学生可以对课程模块进行选择,选择好课程模块后,不允许对模块内课程进行自由选择;第四层为专业选修课程模块,此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对于拓展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选修模块内所包含的课程根据自己的规划进行自由选择。学分制改革将按照此路线图实施,并对改革方案不断优化,直至完成。
4 医疗器械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医疗器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总体来说,遵循“基础课程共建共享、核心课程分类突破、拓展课程交叉互选”的基本原则。
4.1 基础课程共建共享
基础课程共建共享,即构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医疗器械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这个基本平台对整个专业群内的专业有共同的支撑作用,达成的学习目标类似,属于医疗器械专业群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其中,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包括医疗器械专业群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创业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训练、体育、职业英语、劳动及安全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通识类课程,医疗器械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包括专业群内各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素质,共同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此次改革所面对的专业,该部分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电子电路基础和医疗器械基础。电子电路基础主要包括实用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分析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分析与实践,医疗器械基础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医学基础、医疗器械管理与法规、医疗器械概论。
4.2 核心课程分类突破
核心课程分类突破,即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分类构建各专业核心课程平台。根据医疗器械专业群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面向岗位,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体现专业理论与职业综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实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在本环节,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很好地体现专业特征,并能使学生在擅长的领域学有所成,满足个性发展需求,有利于其未来专业
发展。
该部分核心课程是模块化的培养模式,分为医电模块、智能模块和检测模块,每个模块包含6~8门核心课程和2门集中实践课程,学生选择模块后必须认真完成该模块学习,修完学分后才能毕业。医电模块属于医用电子仪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医电设备维修和开发技能,核心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生物医学电子学、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医用超声诊断仪器分析与维修、数字化医学仪器设计等;智能模块属于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医用人工智能技术、PLC智能装备控制技术、医用X线设备技术、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技术、医用光学智能成像技术、医用CT设备技术等;检测模块属于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有医用电气安全检测技术、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实务、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学计量技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实务等。
4.3 拓展课程交叉互选
拓展课程交叉互选,在学校医疗器械专业群方案中是指专业群拓展课程。该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注重学生基础的底层培养平台,学业中期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核心课程内容,有了基础后,在毕业前学生通过对行业的进一步了解,具备了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拓展岗位的能力。在拓展课程交叉互选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进行选择,以便于日后在相关行业领域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本部分专业群拓展课程由专业选修课和职业素养拓展课两个模块组成。专业选修课由研发课程、检验课程、注册课程、生产课程、销售课程、维修课程组成,目前选修课程库里共29门课程,以后每年都会根据行业发展现状进行递增。而职业素养拓展课程主要解决学生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的训练问题,由攀登计划训练课、挑战杯训练课、技能大赛训练课、“互联网+”训练课和创新创业训练课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可选择1~3个课程包学习,并可折算专业选修课相应课程学分[3]。
5 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关键步骤
5.1 设立专业群学业导师制度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安排导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分制有效进行。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试点专业学生入学后,学校为每位学生分配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和在校期间每学期的选课及学习。同时,导师也是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一直指导学生直至毕业。学生在学分制导师的指导下,理解学分制选课的管理制度,根据学分制培养方案和本人未来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就业计划,按照一定的选课原则,在教学系统的指引下自主选修课程,自主安排学习和动手技能的训练,自主选择授课教师。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根据满足最低学分的要求来选课。导师长时间的跟随指导,将确保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发展充分适应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最后获得与职业相关的学习进展[4]。
5.2 构建完备的医疗器械选修课程库,实施课程超市制度
针对学分制改革中选修课数量少,导致学分制流于形式的弊端,学校医疗器械专业群在学分制改革中首先对已有专业课程进行重新分类、规划,打破各专业核心课程不能动的固有思维。培养标准调整后,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被放入“课程超市”,目前课程超市里的课程已达29门,后续还将不断补充。其次,以不同专业的核心技能培养为基础,找到不同课程涉及知识点和技能的不足之处,根据医疗器械不同专业方向所对应的岗位和工作职责要求,鼓励专任教师根据自身专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弥补课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同时加入一些有前瞻性的课程。最后,为保证选修课质量的无差别性,集中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对选修课进行建设,达到学分制改革对选修课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5.3 构建合理的医疗器械专业群课程体系,用学分制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群构建和学分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帮助学生有序选择课程,有助于学分制有效实施。项目组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医疗器械产业链,按照医疗器械产业流程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结合医疗器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原材料到产品、由简到难实施课程教学。在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动态调整选修课的授课门数和时间,利用学分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试点三年后,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医疗器械专业群课程体系。
6 结束语
医疗器械专业群学分制改革实施后,初步带动了医疗器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核心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对广东省乃至全国医疗器械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了示范作用。学分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新的培养体系,学生自主选择所学课程,学习积极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重修学分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也使学生有了一定要考试合格的意愿。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因材施教,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增强,初步缓解了珠三角地区医疗器械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A/OL].(2021-03-22)[2023-05-2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22/content_
5594778.htm.
[2] 崔志钰.专业群要发挥“群效应”[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增刊1):17-18.
[3] 张艳.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20(19):246.
[4] 张光梅.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9.
*项目来源: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医疗器械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2GYB58。主持人:徐彬锋);2022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医疗器械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05。主持人:徐彬锋);202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医疗器械工程技术》高等职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G454。主持人:徐彬锋)。
作者简介:徐彬锋,副教授;胡亚荣、翁灿烁,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