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施工企业收尾并账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及其核算方法。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长,成果不可逆性,因此,竣工结算项目成为施工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项目结算时间长、竣工资料多,使得项目竣工后进行结算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收尾项目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随后详细描述了并账项目管理的关键流程,包括项目整合、资金结算和资料归档等环节。同时,文章还分析了财务风险评估在收尾并账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性。最后,本文指出了持续改进与优化对于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建议。目前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搞好竣工结算及事后管理,避免“虎头蛇尾”,达到“善始善终”。
关键词:收尾并账;效益;会计核算
在施工企业运营中,项目收尾并账是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环节。项目收尾不仅代表着项目工作的结束,更是项目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的关键时刻。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管理及核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收尾并账项目管理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施工项目并账管理的必要性
(一)收尾项目比例过高
以一kZa/Mheahjvh0KxvuxYxWAMTBxwAW+ShLxucRABOIiA=家企业现行的会计制度为例,在2016年,共107个会计机构,包括38个已完工的项目,占总数的35.5%;2017年度报告统计的114个单位中,已竣工的有55个,占总数的48.2%,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收尾项目费用开支管控困难
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原本应该是建筑企业盈利的核心,但在完成总承包金额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成本中心,之后的一切支出都是在透支前期的净利润。到了最后,大部分的项目负责人都会转移到新的项目上去,每个项目的最后阶段,都会留下一些商业人士,他们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再加上复杂的工程数据,可能只要一个月就能完成的工程,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给工程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施工项目部“山头”主义严重,抵触并账
当前,工程经理及相关业务单位对并账存在着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对并账管理的错误理解,认为项目合并以后,所有的成本都会得到控制,项目公司失去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利润丰厚的项目上,项目管理者总是以“花钱更容易”为由,拒绝并购。这就导致一些竣工后的工程结算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几年才结完,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1]。
(四)集中管理债权债务,更好地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大多数建设项目的施工,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方,都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项目管理机构,在工程结束后,相关部门将被取消,相关人员也将被调走,使得各类产值的认定与索赔的难度加大。对于已完工的工程,采用并账方式,由公司清账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会计、管理,能更好地解决债权、债务问题。对各种债务进行登记,对数额大、期限长的重要债务进行筛选,并对相应的到期债务进行跟踪。通过发函催收、债权保全、诉讼等手段,确保每一笔债权均有专人负责。
二、施工项目并账管理及会计核算现状
(一)施工项目的并账流程
并账前项目部领导班子应召集各业务单位召开专题会,安排并账工作,并以会议记录的形式进行。财务部应与计划承包部门一起,对全部的合同和工程量清单进行核对,逐笔核对,形成对上对下的结算记录表,由两个部门负责人签字;物料部整理物资账目,核对与建筑队之间的物资转移,清点物料的损益和财政挂钩;设备部根据公司规定,对各项固定资产能够调拨的全部进行调拨程序,无实际利用价值的,要及时上报审批。
(二)并账项目会计核算模式
在现代企业中,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其所属的各个项目,通常采取并账会计的方式。并账会计有两种主要形式,即定期汇总并账模式和同时登记并账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第一,定期汇总并账模式。定期汇总并账模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首先会按照各个项目的原始凭证登记基建账会计科目。然后,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会按照一定的周期(如周、旬、月)将汇总完成后的基建账转并登记到财务大账中,完成并账的数量。这种方式适用于基建项目较多、财务核算内容较为复杂的企业。通过定期汇总,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个项目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
第二,同时登记并账模式。同时登记并账模式则是一种更为实时的并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基建账会计科目登记的同时,会按照原始凭证直接登记财务大账,完成并账处理。这种方式适用于基建项目较少、财务核算工作较为简单的企业。通过同时登记,企业可以更加及时地掌握各个项目的财务情况,提高并账处理的效率。
(三)现有并账项目会计核算及效益追踪方面存在的弊端
在并账项目中,由于多个项目的财务数据被合并处理,可能存在数据真实性难以监控的问题。具体来说,可能存在一些项目为了自身利益,故意篡改或隐瞒财务数据的情况,导致整体会计核算结果失真。并账项目涉及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效益实现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在效益追踪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项目的效益实现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然而,由于不同项目的业务模式、市场环境等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效益追踪的难度较大。由于并账项目涉及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效益实现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难以准确评估整个并账项目的效益。此外,可能存在一些项目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使得效益评估更加复杂。在并账项目中,会计核算和效益追踪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然而,二者之间需要紧密衔接,以确保会计核算结果能够为效益追踪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与效益追踪结果之间存在偏差。
三、施工企业并账项目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弥补会计核算弊端的动态台账管理
第一,建立动态台账管理体系,强化项目基础信息管理。动态台账管理是一种实时更新、灵活调整的项目管理方法,有助于弥补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的不足。施工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动态台账管理体系,包括项目基础信息、合同信息、收支明细、成本核算等模块,确保项目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实时更新。在台账管理中,应重视项目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项目启动之初,就应建立详细的项目档案,包括项目名称、业主单位、合同金额、工期等基本信息。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更新和完善项目档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加强合同信息管理,实现收支明细实时更新。合同是施工项目的核心文件,也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在台账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合同信息模块,详细记录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情况。通过合同信息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减少会计核算的误差。施工项目的收支明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通过动态台账管理,实现收支明细的实时更新和核对。每笔收支都应及时录入台账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
第三,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并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动态台账管理,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实时记录项目成本的发生情况,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各项费用。定期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为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施工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内部网络平台或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各部门和岗位应及时更新和发布项目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竣工审计与并账后动态过程审计相结合
这种结合不仅可以确保项目财务的合规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加强风险控制,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下是关于竣工审计与并账后动态过程审计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第一,竣工审计准备,成本核算审查。在项目竣工前,应提前进行审计准备工作。这包括收集项目相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如合同、图纸、变更单、验收报告等。同时,还要建立审计小组,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成本核算审查是竣工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查过程中,应对项目成本进行逐项核对,确保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第二,收入确认审计,合同履行审计。收入确认审计是确保项目收入合法、合规的关键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对项目的收入进行逐笔核实,确保收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关注收入确认的时效性和合规性,避免出现延迟确认或违规确认的情况。合同履行审计是对项目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在审计过程中,应对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进行逐项核查,确保合同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执行。
第三,税费缴纳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税费缴纳审计是确保项目税费合规缴纳的重要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对项目的税费缴纳情况进行逐笔核对,确保税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还要关注税费优惠政策的利用情况,为企业合理避税提供支持。
(三)改变项目绩效考核模式,用考核倒逼成本管控
在施工企业并账项目管理中,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可能已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成本管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建议对项目绩效考核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考核机制推动成本管控的落实。
第一,建立成本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传统的以完成工程量或进度为主的绩效考核模式转变为以成本控制和效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通过设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将成本管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良好氛围。
第二,强化过程管控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管控。在改革后的考核模式中,应加强对项目成本管控过程的考核,确保各项成本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结合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四)施工项目前期及运营管理中的“1+2”理论
在施工企业并账项目管理中,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率与效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与成功交付,我们提出“1+2”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将项目管理划分为前期策划与预算、合同管理与风险评估、资源优化配置、进度与质量管理、成本监控与调整、安全与环保措施、团队建设与培训、风险预警与应对等八大方面,并明确“1”代表项目管理的核心,而“2”则分别代表项目的前期阶段和运营阶段。
第一,“1”代表项目管理核心。项目管理核心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对项目的整体方向、目标、资源和风险进行统一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核心过程。这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并实现最终效益的关键。
第二,“2”代表前期和运营两个阶段。一是前期阶段。前期阶段主要包括前期策划与预算、合同管理与风险评估两个方面。在这一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预算、时间表和风险。同时,还需要与项目相关的各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启动。二是运营阶段。运营阶段则涵盖了资源优化配置、进度与质量管理、成本监控与调整、安全与环保措施、团队建设与培训、风险预警与应对等方面。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执行、监控和调整,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并及时应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5]。
结语
建筑企业收尾并账项目管理始终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环,但是,在当前“提质增效,清收减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这场战役中,搞好并账结算项目的核算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收尾管理要点方面,本文强调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明确项目目标、完善管理流程、加强沟通协作,确保项目收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并账核算方面,本文指出了其对于确保财务透明度和准确性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核算方法和步骤。对于风险控制与措施,本文提出了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等建议,旨在降低项目收尾阶段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在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方面,本文建议施工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化手段等方式提高项目收尾阶段的工作效率,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企业步入“项目要收入”“抓收入”“有收入”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金达.施工企业收尾项目并账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2(19):128-130.
[2]李树远.建筑施工企业收尾阶段的成本管理[J].投资与创业,2021,32(16):164-166.
[3]曹英翠.加强施工企业收尾项目财务并账管理的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9):131-133.
[4]杨朝琴.浅谈施工企业收尾工程项目的管理[J].铁道建筑技术,2015(z1):380-383.
[5]王亚敏.建筑施工企业收尾阶段的成本管理[J].财会学习,2019(31):168,170.
作者简介:梁娅(1990.10-),女,汉族,四川广汉人,本科,研究方向:施工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