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化、科学化防范财务风险,是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不再契合,迫切需要运用互联网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升财务风险识别的精准性、预防控制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针对性提出了各个风险的应对路径,并立足平台、体系、制度几个方面给出了保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旨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与大数据时代契合性,进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化、高效性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风险应对
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数据信息的体量大增,随之产生的财务管理风险类型也更加多样。而财务风险管理是预防与应对风险、转移与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安全化、持续性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企业有必要分析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探寻出各类风险针对性化解的可行性措施,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为企业健康、长效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投入风险
企业项目落实、经营活动开展中,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时间以及人力,而此环节所存在的难以确定的风险便是投入风险。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为在大规模数据中及时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需要完善硬件设施、引进先进软件,还需培养专业的数据信息分析人才,若是投入落实时,出现决策失误,存在硬软件系统与数据分析不相符,或是技术引进不适合、人才配备不合理,可能导致投入失败,进而会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或生成的数据信息资源规模逐步扩大,若是资源的选择方式不恰当、分配方式不合理或是整合不到位,均会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且会降低资源利用率,也会对企业经营成本节约、经营绩效提升产生限制。此外,企业发展中,需要及时更新技术、调整业务发展模式,若是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时存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入不合理问题,也可能引发投入风险,会削弱企业创新力,降低其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资金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因资金流动不顺畅、资金来源稳定性不佳、资金管理出现问题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便为资金风险,一旦引发资金风险,企业资金流通能力会被削弱,经营能力也可能大幅下降,会降低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同时也会削弱其盈利能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运营发展、完善设施等各个环节,若是企业筹资途径过窄、资源到位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资金无法正常流动,难以为采购支出、运营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会出现企业经营稳定性下降问题,还可能影响企业声誉。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契机,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若是企业在资产并购、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或运营出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
(三)库存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需要储备物资或产品,若是库存管理能力不足、库存积压过多、产品销售预测不准或是供应链协调出现问题,均可能引发库存风险,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库存积压过多或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此部分资金无法及时变现,在企业遇到新的投资机会时可能会由于资金不足而错失,或是由于资金被库存长期占用,无法及时更新技术、更换设备或引进人才,会对企业的健康运营、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消费者诞生了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若是企业库存积压过多,可能会因技术更新或需求变化而导致产品贬值。此外,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产品供应链条逐步变长,若是库存管理低效化开展,会影响供应链顺畅运行,或是导致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增大,可能会因此降低企业的经营收益。
(四)管理风险
企业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因决策不当、执行不到位、监督不严格等原因引起的风险均属于管理风险。大数据时代来临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不断增加,若是企业没有出台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或是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督审计机制缺失,可能无法为财务管理提供保障,会引发财务信息管理无序、财务报告失真或重要财务信息泄露等问题,这会削弱企业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并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财务决策过程中,可能由于数据不准、信息重复而引发战略决策失误、财务资源配置出错问题,会降低财务管理绩效,也会削弱企业综合竞争力。此外,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对于人才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若是企业不具备兼具财务管理知识与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则会导致财务数据挖掘分析不深入,无法为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撑,也会由此引发财务管理风险,从而降低财务决策及运营管理效率[1]。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路径
(一)科学评估分析,有效应对投入风险
为保障项目投资、业务活动开展的顺畅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分析企业所要投入项目或开展业务的潜在风险隐患,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以便提高投资成功率,确保项目投资所投入资金及时回收。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市场变化信息及消费者行为信息进行实时、动态获取,以此明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把握消费者兴趣喜好,以之作为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尽可能消除隐性、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投资所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相关指标,对现行投资项目或是业务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进行准确识别,制定可行性风险应对措施,尽可能消除风险或将无法避免风险所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此外,企业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监控项目投资实施全过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投资中的异常情况,有效识别风险信号,从而通过有效干预规避投入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2]。
(二)加强资源管理,合理应对资金风险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防范资金风险,企业应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对现有的资金筹集渠道进行拓展,并提升资金管理能力,使资金利用更为高效、资金流通更加平稳。第一,企业可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与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引入预测模型,对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现金流状况进行合理预测。第二,可以结合历史数据、根据市场变动趋势,对资金需求的变化走向展开分析,制定出可行性资金管理对策,有效防范资金闲置、资金短缺等原因所引发的风险。第三,企业应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金融市场、投资者行为展开深入分析,进而优化融资方式,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以此延展筹资途径,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四,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平台、先进的应用程序,优化资金管理过程,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利用状况,以此保障资金的合理配置,防止出现资金利用低效、运营成本增大等问题。第五,企业应推动资金决策管理的自动化发展,引进先进算法,运用数字模型,对现有资产结构展开剖析,根据发现的问题调整资产结构,以此分散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配置,从而减少资金风险发生率。
(三)做好库存预测,针对性应对库存风险
应对库存风险时,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库存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实现库存情况的动态化监控,并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合理优化,以此实现库存高效化、低成本、安全性管理目标。首先,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数据预测模型,对企业产品库存的需求变化展开全面预测,并合理制定库存管理规划方案。可以根据往年的销售数据,在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动向、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对各个月份、季度的产品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从而针对性调整产品库存数量,防止因库存积压或不足而引发风险。其次,企业可以运用数据监控系统,结合智能算法,对库存情况展开实时监测,了解产品出货速度,掌控供应链动态,一旦发现库存异常或是接收到风险信号,应立即运用大数据技术展开深度分析,从而及时调整库存,以此防范库存风险的发生。最后,企业还要对供应商、物流、产品交易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供应链配送流程、库存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构,打造一个多方协同、可视化运行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多方协作提供支持,进而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由于供应链运行不畅所引发的库存风险[3]。
(四)采取监控措施,科学应对管理风险
为防范管理风险的发生,企业需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对管理风险进行识别与预测,并需加强监督与管控,对管理决策进行合理优化,尽可能减少管理风险发生所产生的损失。一方面,企业应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获取与深入的分析,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管理协同的平台,在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突破部门屏障,以此提升管理风险识别与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针对性采取可行性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及相关指标,对可能引发管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准确识别,或是运用大数据算法、在数字化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展开风险模拟分析,并针对性优化与完善管理风险预控方案,利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企业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督管理风险,一旦发现管理隐患,立即发出报警提示,在完善的智能化数据监控系统、智能报警机制支持下,抑制管理风险影响效应进一步扩大。
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构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为保障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工作的科学化、高效性开展,企业需要搭建一个覆盖多领域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应从网络上收集与行业企业相关的投资、经营等各类数据信息,以便加强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并在信息获取后第一时间发布在内部交流平台上,但要注意保障内部信息流通的安全,避免信息外流对企业决策、战略制定与实施产生干扰。在此平台支持下,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市场动向,依据准确、全面的信息,合理调整决策管理方案、预测发展方向、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而为各类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规避提供有力支持。
(二)打造财务风险识别预警体系
市场具有瞬息万变的特性,在市场变动的同时,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也会同步改变,为此,企业需要依托于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创建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风险预警体系,进而快速、准确排查出各个环节所潜在的风险因素,在发现风险的第一时间发出告警提示。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支持下,实时获取市场动向,并且需要构建财务风险监控部门,引进专业化的风险监控所需的技术装备,并在财务部、监管部、审计部等多个部门联动配合下,对财务风险展开预测、识别、分析与控制,从而利用全过程的风险监控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安全性[4]。
(三)制定与推行敏感数据利用制度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泄露隐患,而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为此,企业需要制定与推行敏感数据利用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分配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员的权限,普通用户仅能浏览非机密性、非重要性信息或财务数据,而各个部门也要根据其工作需求为其分配对等的数据文件查阅权限,以免敏感数据外泄而引发财务风险。此外,在敏感数据利用制度落实过程中,企业要展开全面的监控,并着力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引导其按照制度要求主动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以此防范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5]。
结语
大数据技术及相关分析工具,可为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开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能赋予财务风险管理更加多元的方法模式,通过全面监控、精准识别、有效控制,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准确把握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通过科学评估分析、加强资源管理、做好库存预测、采取监控措施,合理应对投入风险、资金风险、库存风险及管理风险,并应完善构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打造财务风险识别预警体系、制定与推行敏感数据利用制度,为大数字时代财务风险管理有效实施提供保障,进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扬.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06):166-168.
[2]张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3(24):17-19.
[3]王程军.刍议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对之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06):61-62.
[4]钟小玲.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新的特点及应对之策[J].中外企业家,2020(14):51.
[5]王洁静.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02):167-168.
作者简介:张廷杰(1983.01-),男,汉族,天津人,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