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2024-10-23 00:00:00李汉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0期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重要使命。固定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和价值实现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的整体增值能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登记和标识不规范、资产使用与维护不当、资产风险管理不足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资产风险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资产流失的风险。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资产流失、闲置、损坏等问题,不仅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应用,而且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有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务必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主动掌握固定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风险,从多维度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安全,支持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既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还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风险,确保国企资产安全。主要意义如下: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高效应用,从而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这有利于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投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提升资产使用效益。通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能够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资产损耗和维修成本[1]。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登记和标识不规范,资产管理较为混乱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资产登记与标识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一方面,资产登记流程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缺少完善的资产登记流程,导致资产登记工作不规范、不全面。有些企业甚至存在资产登记遗漏、重复登记等问题,使得资产信息无法准确反映企业实际资产状况。另一方面,标识标准缺失。在资产标识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缺少统一的标识标准,导致不同部门或岗位在标识资产时存在差异。这种不统一的标识方式会显著增加管理难度,也会降低资产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用性。

(二)资产使用与维护不当,资产使用寿命缩短

部分国有企业资产使用与维护不当,难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缺少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现有的制度过于陈旧,不能全面覆盖固定资产申购、配置、使用、盘点等环节,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混乱,难以追踪和维护固定资产。其次,资产使用不当。在国有企业中,部分设备在未能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或未经过适当维护的状况下,因长时间、高强度使用而提前报废;一些员工在使用固定资产时,未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最后,维护保养不及时。许多国有企业对于部分设备在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时,未能进行及时维护,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

(三)资产风险管理不足,造成资产外流或损失

固定资产管理中涵盖着诸多风险,若没有做好风险识别和管理,可能导致资产外流或损失,不利于国有企业良好发展。第一,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风险评估体系,难以对固定资产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不能做出有效地应对和防范。第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缺失或不完善的情况,使得风险管理中易出现漏洞,增加了固定资产损失的可能性。第三,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滞后。不少国有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不能快速收集固定资产风险信息,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难以为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提供支持[2]。

(四)缺少有效的资产盘点和清查机制,资产易流失和损坏

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和清查不到位,资产易丢失和损坏。一是数据准确性问题。在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人员操作失误、记录不完整或遗漏等,导致资产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不仅影响了企业对资产总量的准确掌握,也影响了后续资产管理的决策。二是流程不规范问题。部分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时,缺少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盘点工作往往存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以及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仍停留于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缺少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不仅影响了盘点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五)资产处置重视度不够,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是确保资产有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资产处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处置合规性不足。处置合规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这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风险,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其次,处置流程不规范。部分国有企业处置流程不规范,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影响了处置工作的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最后,处置方式单一。有些国有企业仍选取传统的出售、报废等处置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多重处置渠道,导致资产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

三、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确保资产登记和标识规范化,保证资产管理到位

国有企业强化资产登记和标识规范化,有利于资产管理到位,可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方面,建立规范的流程。国有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资产登记流程,明确登记范围、登记方式、登记时间等要素,确保资产登记工作的全面性和规范性。同时,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资产登记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另一方面,制定规范、统一的标识。国有企业要制定统一的资产标识标准,明确标识方法、标识内容、标识位置等要求。通过统一标识,可以提高资产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用性,便于管理和查询。

(二)注重资产使用与维护,延长资产应用寿命和年限

固定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长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必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并且做好维护,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使用制度。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使用制度,明确各类固定资产使用范围、操作规程和保养要求。制度需要涵盖设备的日常操作、定期检查和维修等方面,确保员工可以正确、安全地使用固定资产。同时,制度应强调责任追究,对于违反使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员工对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的重视程度。其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通过定期培训和实际操作指导提高员工对固定资产使用的认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可以正确、高效地使用各类资产,以便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3]。最后,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国有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包含日常保养、定期维修和大修等。计划应明确保养的时间、内容和方法,确保固定资产可以及时有效地维护。同时,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档案,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情况,为日后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三)加强资产风险识别和应对,优化和改进资产管理环境

国有企业加强资产风险识别和应对,可以保证固定资产完整、安全,并且可以高效应用。

第一,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涵盖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等环节。通过对固定资产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为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第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流程和规范。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企业在固定资产风险管理中严格遵循明确的规则和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国有企业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企业可更加便捷地收集和分析固定资产风险信息,为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制定资产盘点和清查机制,避免资产流失或损坏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和清查是重中之重,避免资产流失或损坏,真正将资产用于实践中。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到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规范的盘点与清查流程。国有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制度,包含操作流程、责任分工以及时间安排等。通过规范的流程管理,确保盘点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盘点与清查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和检查。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确保盘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三是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国有企业可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集中化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及时掌握资产状态和使用情况;使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固定资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GH为国有企业,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将重点放在了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上,主要措施为:一是盘点清查方法和流程。GH企业制定了详细的盘点计划,确定了时间节点、人员分工和具体任务;利用条形码或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和跟踪;采用实地走访和数据核对相结合的方式,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逐一确认;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资产档案,记录资产购置、使用等全过程信息。二是技术应用和工具选择。GH企业在盘点清查过程中,注重先进技术与工具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做法包含采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减少纸质记录和人工录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清查结果进行深层次挖掘,发现潜在问题。三是通过规范、严格的资产盘点清查,企业得到详细的清查结果,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原因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对闲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优化资产配置。

(五)规范资产处置,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

国有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最为关键的任务是明确处置的目标和原则,以便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浪费和丢失。首先,强化资产评估和定价。资产评估是固定资产处置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处置效果和资产价值。国有企业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公正、客观。其次,规范处置流程与审批。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国有企业应建立处置流程和审批机制。处置流程包含资产申报、评估、审批等环节,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拥有明晰、规范的指导[5]。最后,多样化处置方式的选择。国有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管理时,应根据资产类型、使用状况和市场情况等因素,灵活选取处置方式。一般常见的处置方式包含转让、出租、报废等,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涛.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建议[J].理财(审计版),2023(02):66-68.

[2]冯叶颂.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文渊(中学版),2023(11):296-298.

[3]张鹤.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出租管理的策略研究 [J].商业2.0,2023(12):25-27.

[4]陈芙蓉.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23(30):23-25.

[5]余忠锦.国有企业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