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升市场化水平、创新运作方式方法、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等策略建议。通过优化资本运作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运作;风险管控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在资本运作中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径,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战略性调整。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进行系统分析,为优化资本运作策略提供参考。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特点
国有企业通常占据着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行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广泛的业务范围。这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够带动整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更高的社会关注度[1]。
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国有企业必须接受各级政府部门、审计机构等的监督和管控。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公开透明、规范运作的原则,防范道德风险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在资本运作中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坚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资源整合能力,激发内部活力和创新动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战略性调整[2]。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资本运作雏形。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主要依靠国家的计划性投资和行政性拨款,资本运作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一些国有企业开始尝试利用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资本运作起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国有企业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方式。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的资本运作快速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运作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优化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通过资本运营平台,加强对所属企业的股权管理和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和收益水平。
第四阶段是十八大以来的资本运作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国有企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大力推进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成效
首先,资本运作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通过资本运作,国有企业加快了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了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同时,国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处置了低效无效资产,压缩了过剩产能,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资本运作提高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收益水平。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资本运作方式,国有企业引入了各类社会资本,在所有制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实现了多元化,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同时,国有企业还通过资本运营平台,加强了对国有资本的统一监管和运营,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证券化、集中度和流动性,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最后,资本运作还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遵守资本市场的规则和监管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4]。资本运作还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接受了资本市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有效防范了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控制等问题。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涉及国有资产的处置和运营,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监管环境和更高的风险水平。一方面,现有的国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全流程、全要素监管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面临着决策失误、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多种风险,现有的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够健全。
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中还存在动力不足、约束不硬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的内生动力,对市场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更多地依赖行政指令和政策支持;同时,国有企业在法人治理、经营机制、考核激励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内部控制、道德风险等问题的有效约束。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外部环境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产生了复杂影响。一方面,不利的外部环境加大了国有企业跨境并购、海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资金来源、投资回报等产生了影响[5]。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策略优化
(一)提升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市场化水平
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运用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竞争态势、行业周期等因素进行决策,确保资本运作符合市场逻辑和商业逻辑。同时,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决策程序和权责机制,完善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治理主体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流程,提高资本运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兼并收购、资产重组、产权交易等关键环节,要坚持市场化定价原则,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市场竞价、协议谈判等方式形成公允合理的交易价格,最大限度地保护国有资产权益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企业要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和发展方式,在资本运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市场化重组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和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同时,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产业生态。
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入增量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和回报率。要同时发挥并购重组、混改等资本运作方式的资源整合功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二)创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方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推动国有资本与其他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有企业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混改,既可以通过出让部分国有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等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机制。
产融结合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路径,通过发挥国有资本的融资优势和产业资本的运营优势,可以促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要立足主业、做优产业,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资本与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要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利用基金、理财、信托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
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是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要按照“管资本”的要求,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平台载体和机构,积极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业务,提高国有资本的专业化管理和运营水平。要同时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考核机制,为国有资本运作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保障。
资本运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蕴藏着决策失误、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风险隐患。国有企业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完善资本运作的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对外担保等事项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严格落实风险准备金提取、风险补偿金缴纳等制度,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同时要强化资本运作各相关方的责任约束,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三)提升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风险管控能力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国有资本安全和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要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将风险管理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流程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边界和权责关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格局。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涉及投资决策、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多个关键环节,要从严从紧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在投资决策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尽职调查机制,严格投资项目准入标准和审批程序,防止盲目投资和过度融资。在并购重组方面,要充分评估并购标的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合理设计并购方案和整合计划,严控并购溢价和商誉风险。在资产评估方面,要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提高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产权交易方面,要规范交易行为,强化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管理,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此外,还要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风险、事事控风险”的良好氛围,增强全员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制度建设是风险管控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要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制定和完善覆盖各层级、各领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偏好和容忍度,规范风险管控的流程和方法,严格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报告体系,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此外,还要积极配合外部监管,接受国资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等外部监督,构建内外结合、多元共治的大监管格局。
结语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国有企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资本运作策略,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龚伦辉.国企在改革中如何应对财务风险[J].中国商界,2023(11):200-202.
[2]刘改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问题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3(09):34-36.
[3]郗殷颖.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思路[J].商场现代化,2023(06):150-152.
[4]干昕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新战略发展体系[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2(04):13-15.
[5]赵刚太.国企资本运作与融资的相关分析[J].财经界,2022(2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