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但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亟待优化。资金管理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做好此项工作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部分民企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流动资金频繁短缺、资金存量变动过大、资金结构不合理、未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等。本文从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在梳理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财务分析、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优化资金结构、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绩效考评机制等对策,期望为民营企业维持流动资金良性循环、保障资金存量合理、充分利用资金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金管理;资金配置
资金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血液”,一旦出现资金闲置、短缺等问题,将会导致企业运营发展陷入困境。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民营企业扶持和福利政策。但是,现阶段很多民营企业生产运营仍然存在资金供求失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其内部欠缺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为此,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民营企业必须紧跟市场和时代步伐,及时改进资金管理工作的薄弱之处,依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实现针对性优化,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一、民营企业开展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资金配置成效
民营企业拥有的资金数量有限,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合理配置有限资金,才能保障用有限的资金获取预期效益。资金管理工作通常会对不同部门的资金运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内部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协助和约束所有部门以既定预算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充分提升资金实际效用。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业务特征的限制,存在较多的闲置和短期资金[1]。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根据收支存在的时间差,能够使资金规划更加合理,例如使用闲置的短期资金购置理财产品,能够大幅度提升民企资金的配置成效以及收益。
(二)保障资金安全
民营企业强化资金管理,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和细致了解不同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而为内部资金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具体而言,在资金管理工作的支撑下,民营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动态化掌握不同部门资金流入、流出以及结存情况,能够及时明确资金流通过程的漏洞,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保障资金安全流通[2]。另外,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管理还可以强化收支管控,协助相关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纠正资金使用不规范行为,全面降低资金被挪用、滥用等问题的发生概率。
二、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动资金经常性短缺
第一,很多经营规模比较小的民营企业,同时其信用水平也有待提升,在银行贷款申请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会存在更多困难,通常来看很难通过银行获得和日常经营活动实际需求款项相匹配的资金,阻碍诸多经济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融资时以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为主,在实际融资工作中无论是融资成本还是企业资质都应当满足对应要求。民企不仅没有较多的融资选择机会,还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3]。由此可见,民企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多需要依靠投资者投资,但是有限的资金投入量,再加上贷款受限,使其难以获取足够数额的贷款。部分非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伴随着高成本的问题。第二,有的民营企业选择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自身销售额来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自身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且很多民营企业在售卖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想要促进销售额稳步快速增长目标的实现,会采取赊销方式。然而,大多数民企是直接通过供应商购买原材料,赊欠或延期付款的想法很难实现。因为销售应收账款数额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致使民企内部能够利用的流动资金不断减少,企业要面对的资金压力逐渐增大。随着这一问题的逐渐加剧,还会导致民营企业资金回收风险日益增加,同时还需要高度关注如何做好处理坏账问题的准备工作。
(二)资金存量变动过大
依据民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可知,其一般包含多元化的经营活动,无论何种经营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撑,因此一定要做好资金预测和资金计划。但是,部分民营企业具有业务稳定性差和经营灵活性强的突出特点,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会跟随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变动性极强的发展环境中,民营企业内部发展环境也会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导致企业资金具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在预测资金需求时也有较大难度,常出现预测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融资等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企业规模的壮大[4]。此外,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理念和技术明显滞后,过度依赖以往经验制定应急管理方案,这种方法难以更好地防范存在的财务风险,再加上盲目扩张,一旦行业环境和经济形势恶化,企业现金流就会显著减少,若此时再出现数额较大的到期债务,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正常运营。
(三)资金结构合理性不足
大部分民营企业对资金使用的合理配置不够重视,很难实现不同种类的资金有效协调,使得资金结构整体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现阶段,多数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更加侧重于资金安全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合理控制资金被占用的情况,基本上很少涉及资金结构的优化,因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问题值得关注。
(四)决策失误以及绩效考核缺失
第一,大多数民营企业实施资金管理,除了确保生产经营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外,往往还会大力探寻新项目,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企业在面对新项目时,一般需要评估投资价值,但是这一工作有较高的难度,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具有极强的市场敏锐度。此外,民企的经营决策通常只有管理者来负责,这样制定的经营决策主观性较强,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甚至使企业陷入倒闭的困境。第二,部分民营企业即便在资金管理方面采取了绩效评价措施,但是考核机制往往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企业所辖控股公司、分支机构等往往也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从而使资金管理成效明显削弱。
三、民营企业强化资金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引入财务分析,维持流动资金良性循环
为了精准预估自身资金需求,确保流动资金保持良性循环状态,民营企业应当将财务分析合理融入资金管理中,具体可以依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各项财务比率等,有效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更好地控制现金流动。首先,为优化流动资金循环状态,民营企业应重视自身偿债能力、运营资金周转、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分析工作。以偿债能力分析为例,要重点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在分析运营资金周转能力时,需要重视应收账款、净营运资金、流动资产等指标。其次,企业在现金支出管理时,要重点分析历史支付记录,同时还需要综合统计不同阶段的现金支出情况,在明确收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评估企业实际的资金结余情况。若是结余相对较多,可通过投资进一步促进资金增值;若发现资金短缺问题,应合理调度资金。通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发现企业面对资金不足问题,及时安排资金筹集,最大限度地规避资金链断裂风险。最后,为了优化财务分析效果,企业应当重视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以此来统一分析处理资金支出管控、投资计划制定、项目设计规划等工作,增强财务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全面性,确保各项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获得更为可靠的财务数据支撑。民营企业可依靠c55616e9aa4233279eb107350b47acd59428942fedf4594fc4e6ee12bbd9924b财务分析结果,统一调配和集中管理资金,保障资金利用、回收、融资等工作规范开展,进而为资金流入、流出的合理化调整提供助力,有效防范流动资金及非流动资金失调的问题。此外,民营企业在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时,还应当在全面调查评估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对其划分出相应的信用等级,优先考虑和选择信用状况优良的客户。在与客户签约时,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差异化赊销额度,并严格依据合同催缴应收账款。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企业,应注重对企业形象的持续优化,提升自身信用等级,进而从银行处争取更多的贷款资金。
(二)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存量处于合理水平
第一,民营企业应当站在整体层面,科学、精准地预测自身资金需求量,同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现金持有量。在开展存货管理工作时,应当重视先进管理理念以及经验的引入,不断增强存货管理的合理性。另外,民营企业在构建存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有机融入零库存管理理念以及实践经验,促进存货资金流动性的提升。第二,民营企业还需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为资金有序使用提供保障,增强自身资金结构的合理性。为了有效落实预算事项,民营企业财务部门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企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效编制各类经营活动资金预算。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加大现金预算管理力度,将预算作为重要标准,有机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综合分析资金预算编制基本方向以及侧重点,增强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企业在分析和编制预算时,可将月度或者季度作为一周期,充分分析周期内现金收支、结余、投融资等指标,据此加强现金预算编制,保障企业后续制定资金计划有更加可靠的依据。
(三)合理优化资金结构
在优化资金结构时,民营企业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应优先满足各项日常活动实际的资金需求,在这一前提下,需要将相关流动资产占比尽量控制在最低区间,以此来增强成本控制有效性,促进企业资金营运价值全面提升。其次,民营企业应当重点改进以往资金安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如在购入固定资产和开展长期投资时,尽可能减少或者逐渐停止应用流动负债。最后,为了将流动资产存置引发的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民营企业要明晰借入和权益资金、流动与长期负债之间的比例,从而增强调控流动负债的灵活性,使自身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流动资产环境[5]。
(四)不断完善资金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为了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民营企业必须重视评估与激励机制的构建,并且还应结合资金管理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动态化更新。首先,在具体的资金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立足宏观视角,充分探究投资方案的可实施性,综合评价所有的投资项目,为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可能发生的资金风险。其次,民营企业还应重视筹资方案评估体系的构建,根据工作实际,构建针对性评估方案,据此细化各类评价指标,同时对各个方案进行细致、合理的评分,为企业筛选最佳筹资方案提供保障。最后,民营企业投资后同样需要推进相关的管理工作,定期评价以及不定期检查投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解决投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投资资金应用效果,民营企业可以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重点奖励、鼓励回报相对较高的业务,为促进资金高效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资金管理工作还要求民营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为实现这一目标,民营企业需综合评价资金管理绩效,具体可以应用聚类分析、AHP等方法,科学分析投资回报、利润收益、成本控制等。在这一基础上,同样需要构建与项目管理层个人薪酬直接关联的奖惩机制,对相关人员共同努力实现资金管理目标起到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9):88-91.
[2]陈苗苗.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陆桥视野,2023(09):96-98.
[3]樊小妹.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质量与市场,2023(05):163-165.
[4]王锦飞.民营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应对举措[J].质量与市场,2023(17):139-141.
[5]刘金宏.民营科技型企业资金管理相关探讨[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3(0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