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4-10-23 00:00:00罗玮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0期

摘 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建设,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国有企业亟需提升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预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关键构成,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着紧密联系,成为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视角,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企业预算管理理念、完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专业预算管理团队等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业财融合;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一、业财融合与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业财融合是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诉求相结合的产物,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管理工具,促进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管理协同,最终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和战略目标,借助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编制、执行和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具体过程,不仅包括基础性的财务预算,同时也包括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预算等多种因素,关系到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绩效管理。

业财融合理念的引入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注入了动力,在业财融合理念下,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效率大幅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能够优化企业的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促进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协同管理,预算目标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为业财融合提供全面、准确的业务和财务数据支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为企业的后期发展提供正确的目标导向,对于企业的后期管理和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系统、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等多个阶段,能够大幅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各项经济活动,减少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数据和信息,提升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预算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自动生成专业的报表和数据分析报告,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实现对各项成本因素的有效管控,确保企业成本处于预算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1]。

(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管理层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管控,开展科学的资源需求预测,避免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短缺问题,通过对市场需求、生产计划等多种因素的分析,企业能够科学安排生产资源和销售资源。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能够引导企业及时发现资源浪费现象,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通过对预算的比较和分析,确定各项资源的配置比例,为企业后期的成本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大幅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引导企业将战略目标细分为具体的预算目标,制定相对合理的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推动战略目标的实施和落实,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偏差,保障各项预算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够帮助企业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基于对战略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价,积极总结发展经验与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优化与完善,制定科学的市场开发计划和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为企业后期的转型与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有待普及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升级与完善的基础与保障,业财融合理念在诸多企业中并未得到充分的普及,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受阻。部分企业受传统预算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预算管理仅为财务预算,因此大部分的预算管理工作都由财务部门推进,忽略了对业务的控制。同时,对业财融合在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深入业务一线,对业务流程缺乏全面的掌握,导致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难以推进。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涵盖范围并不完整,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开展,长此以往,企业容易忽视对下属机构的预算管理[2]。

(二)预算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为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需要将考核管理工作同经营绩效充分联系起来,但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考核机制的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完善的考核指标,企业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难以突出预算考核重点,再加上缺乏量化的考核标准,使得预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考核目标有待进一步的明确,部分企业并未将员工薪酬与预算编制进行挂钩,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预算考核激励内容并不全面,导致企业预算编制同后续的执行存在脱节问题,“重预算轻执行”的情况较为常见,也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造成了阻碍。

(三)数字化转型推动力相对不足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但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并未发挥相关技术的优势,数字化转型推动力相对较为薄弱。企业在后期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信息和数据的口径和来源并不统一,缺乏完善的管理标准,不同业务线对于数据记录存在较大差异,大多依靠人工完成信息和数据的整合,这种工作模式的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对于后期的预算编制工作造成了阻碍。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大,在企业内部存在多样化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对于一些下属机构较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业务系统和财务预算系统并未推进集成化建设,由于缺乏综合性的全流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四)缺乏专业预算管理团队

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能够有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团队缺乏编制预算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导致预算目标的制定并不合理,对于后期的预算编制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趋于复杂,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对各类新型财务工具和软件进行利用,往往需要开展复杂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但由于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全面预算管理任务难以推进。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培训体系,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预算管理人员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日常运营造成了阻碍[3]。

四、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企业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地的关键工具,在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治理和经营绩效,同时也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转变企业预算管理理念,推动业财融合,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合理发挥业财融合理念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得预算编制更为科学,预算执行更为有效,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基于企业的战略导向,利用预算管理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细分为可操作的预算指标,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在预算编制中,要充分考虑不同部门的需求,促进财务预算与业务计划的有效结合,构建一体化的预算编制体系,同时,通过定期会议的方式,促进预算编制中各项信息的共享和协调。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全面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发现预算偏差,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保障预算执行工作的有效性,借助科学的预算纠偏机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合理调整预算目标和计划,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二)完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有效结合,对于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关键作用,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建立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个人绩效的刚性关联,实现全面预算的闭环管理。首先要对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和业务,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为后续预算考核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动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激励工作的推进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将财务和业务的考核进行挂钩,充分调动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基于预算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预算目标,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细化处理,保障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并通过文化引导等措施,营造重视预算管理的企业氛围,使得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正确的导向[4]。

(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推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关键作用。在业财融合理念下,企业的预算管理涉及海量的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如何实现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和处理,成为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合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大幅提升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质量,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显得愈发重要。企业需要搭建专业的财务信息数据平台,基于标准化的业财信息和数据,综合考虑自身的业务流程、系统需求和组织架构,打造专业化、综合性的数据平台,结合国有企业下属机构的工作特点,促进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融合,实现对预算编制、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管理,从多角度对业务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改善策略。此外,还要促进数据口径的统一,应基于以往的预算管理经验,对企业的预算管理需求和规划进行梳理,打通企业内部存在的数据壁垒,着重对财务预算和业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打造具有企业发展特色的业财一体化数据链。

(四)打造专业预算管理团队

针对专业预算管理团队的培养,需要从多项措施入手,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脚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诉求进行分析,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的方式,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充实预算管理团队,并为预算管理团队提供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多项内容,使得人才能够胜任预算管理的各项任务,明确预算管理团队的职责和职能,对权责和义务进行细分,不仅能够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为后期的追责工作创造便利。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要引导预算管理人员学习全新的预算管理方法和工具,使其能够针对不同的预算管理需求,合理选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现代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同时,合理发挥大数据分析工具的优势,有序开展预算编制和分析工作,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5]。

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推动企业的后期建设与发展,需要合理发挥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优势,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脚步,以业财融合理念为抓手,通过转变企业预算管理理念、完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多种措施及策略,促进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补齐全面预算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短板,以数字化赋能全面预算管理,辅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正确的企业决策,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惠.业财融合视角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24(04):120-122.

[2]王小鹏.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今日财富, 2024(10):137-139.

[3]杨雪.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天津经济, 2024(03):79-81.

[4]陈倩.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金融客,2024(03):84-86.

[5]熊健.业财融合视角下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支点,2024(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