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2024-10-23 00:00:00李宁辛云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0期

摘 要:现如今城市发展非常快,工程项目面临的供应链比较复杂,很多项目技术创新速度并不能跟随时代发展变化,这就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进行识别与应对,才能更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文章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展开探讨,以便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实用性的指导,确保项目可以完成并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理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应对策略

现如今商业环境复杂多变,工程项目管理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挑战,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软件开发等项目,风险都伴随着项目过程中,不仅会影响项目的成本与进度,甚至还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严重也会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是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发现潜在的风险与问题,并及时制定合理的应对测试,降低风险对项目的负面影响,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

所谓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项目各个阶段内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因素,一旦发生不确定事件就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还有成本与质量,严重甚至会影响工程项目无法实现。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风险的来源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技术难题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不当等;外部因素有市场波动或者自然灾害等,工程项目人员要有效地管理并识别这些风险,目的是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工程项目的影响[1]。

二、风险识别的重要性

(一)提高项目成功率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识别与风险评估,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提前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降低项目风险对于项目进度与成本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而且有效的风险识别可以让管理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对于资源分配进行优化,确保工程项目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关注,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成功率。除此之外,风险识别还可以让团队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作,确保相关人员对于项目存在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共同迎接挑战,进而让项目在预期时间内完成并交付。

(二)优化资源分配

识别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工作人员可以了解项目中各种不确定因素,让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并减少资源浪费情况。而且风险识别可以让管理人员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资源利用效率也会提高,减少突发事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确保项目可以顺利完工。

(三)增强决策制定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项目的风险分析结果获得相关不确定因素,并结合这些信息情况制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这样可以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一个可靠信息,还能够减少对项目风险的影响。可见,风险识别可以让项目更加合理地进行,管理人员也可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措施,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三、常见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

第一,技术不成熟性。在工程项目过程中技术风险比较常见,这对于项目顺利实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技术不成熟性是说采用的技术尚未经过充分的验证与证实,存在技术不确定与不可靠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顺利应用,这样既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甚至还可能出现成本超支,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技术难度高。所谓技术难度高是说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已经超出团队现有的能力或经验范围,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市场风险

第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是对项目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等方面无法精准预测在项目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导致项目无法在市场上获得预期的接受度,这样会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收入。而且市场需求不确定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偏好变化或者市场竞争较大,以及经济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导致。

第二,竞争对手影响。工程项目会有市场风险,竞争对手对项目顺利实施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竞争对手的行动与变化都可能会对项目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到项目的经济收入或者市场地位[2]。一般竞争对手影响会包括新出产品,价格战或者市场营销策略等,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减少,降低项目的收益。

(三)人力资源风险

第一,人员流失。人力资源风险是工程项目主要风险之一,其中人员流失会对项目进行有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人员流失是项目团队中关键成员或者技术专家因为各种原因离岗或者转岗,从而导致项目进度延误,甚至是工程质量下降,而且人员流失可能受到薪酬福利待遇或者职业发展机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增加项目人力成本。

第二,技能匹配不足。在工程项目中,项目团队人员的技能水平与项目需求之间有很大关系,如果技能匹配不足,就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或者质量下降的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是源于招聘流程不完善、员工培训不足等方面,增加风险发生概率。

四、应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的策略

(一)风险规避

第一,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工程项目管理中想要更好地应对风险,需要选择合适且成熟的技术方案,这样就可以减少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延误或者成本超支问题。比如在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如果决定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或者技术,虽然技术可能存在一些优势,但由于缺少相关工程的应用,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失败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充分验证和广泛应用的传统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风险问题。假设一个水处理厂建设可以选择传统的活性去污泥法而不使用新型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虽然后者可能更加高效,但是由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使用比较少,缺乏相关验证,所以为了项目的稳定运行,就需要选择传统的方式,这样既能控制工程进度,也能确保项目在预期时间内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时,相关管理中需要对所用的技术进行详细的评估,将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比较,综合考虑项目所需要的具体环境与需求,而且要与相关技术专家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确定最符合项目的技术,从而降低技术风险。

第二,选择稳定的市场定位。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并确定一个稳定的市场定位,这样可以降低在市场层面的风险。市场定位稳定,就会让市场需求更加明确,而且市场环境也可以更加清晰,有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比如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可以选择经济稳健且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开发,这样可以避免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3]。如果开发商选择了经济不稳定的城市,可能会面临房产销售不畅,或者资金回收困难的风险,从而影响项目的整体收入情况。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工作人员需要对市场进行详细调研,分析目标市场经济环境与人口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对比不同市场的稳定性,选择一个具有安全稳定的市场进行定位。比如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以选择政府大力支持,以及电力需求增长快的地区,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也能降低市场需求不确定的风险。

第三,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团队中的成员能力可以全面发挥,减少由于人员不足或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工程延误风险。比如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会涉及比较复杂的施工环节,包括土木工程与机械安装,以及电气系统集成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每个环节都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如果在关键环节缺乏经验丰富的师傅,可能会导致建设过程出现问题,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需求以及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评估各个阶段的任务,确定各岗位的专业技能与人员数量,并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经验与技能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在IT项目中,开发团队或者测试团队以及运营团队都需要不同的经验与技能人才,管理人员应该根据项目的需求合理分配开发人员以及测试工程师,确保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

第四,做好财务预测和资金管理。想要更好地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需要做好财务预测与资金管理,保证项目在各个阶段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避免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工程停工,包括对现金流量管理与资金措施,以及财务风险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比如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时,会涉及很多子项目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精准地预测成本,对其中的材料、人工费用,以及设备采购费用等进行规划。同时也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每个阶段资金都能够满足需求,假设项目在进行到一半时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施工停滞,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少可能引发的影响。

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需要使用科学的财务预测方法与工具,对现金流量预测或者盈亏平衡分析,全面评估项目资金需求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比如新能源项目过程中进行现金流量预测,可以提前识别项目高峰期的资金需求情况,确保在设备采购和安装阶段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定好项目的盈亏点,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财务方案。

(二)风险转移

第一,保险和担保。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者担保机构,可以让项目减少因不可预测事件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确保项目的成功。比如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可以选择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会包含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以及人为错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与额外费用,假设在进行建筑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保险公司可以帮助项目方迅速获得赔偿,涵盖设备维修费和延误损失费,从而减轻项目的财务压力,确保施工可以快速恢复。

又或者可以找担保机构转移风险,比如在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项目业主可能要求施工承包商提供履约保函,确保可以在合同要求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承包商并没有履行约定,担保机构将会支付一定赔偿金额给业主,从而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二,合同约定责任转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可以使用合同约定责任转移方式降低风险,将合同条款进行明确,并且将特定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相关方,减少因为责任不明确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在建设一个大型桥梁项目时,合同中可以明确规定,由于承包商负责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与环境影响,将特定的施工风险转移给承包商,承包商要自行承担安全防护措施与环境保护措施,还需要在事故发生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赔偿。经过这样的合同约定,项目业主可以将施工过程安全与环境风险转移出去,避免因为施工事故影响施工进度与成本。

(三)风险减轻

第一,制定备用计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制定备用计划,将风险减轻,确保项目可以顺利地实施,减少突发事件对项目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时,可能会因为天气或者设备原因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制定一系列的备用计划。假如出现意外的自然灾害、暴雨天气等,可能会导致工程停工。在这时使用备用计划调整施工顺序,先进行不受天气环境影响的工作,确保项目进度风险减轻。

或者在一个复杂的IT系统集成项目时,可能会因为技术故障或者软件漏洞出现风险,相关工作人可以预先制定一个技术故障应对计划,利用备用服务器和数据备份系统,确保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中,保证系统可以连续运行。

第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为了更好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可以建立一个应急响应机制,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可以做出迅速反应。比如,在建设化工厂时可能会突发火灾或者爆炸事故,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发生,应急响应机制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分工。在此基础上,项目管理员需要组织团队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悉逃生路线。而且在应急预案中要规定,发生火灾时各小组如何快速组织撤离;如何启动应急设备;如何与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些备用机制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控制局面,减少人员的伤亡与财产损失,将风险降到最低。

结论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效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至关重要。通过细致的风险评估与规划,以及灵活的应对措施,项目能够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持续的监控与反馈机制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及时调整策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对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项目的成功完成。

参考文献:

[1]杨宏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09):156-158.

[2]刘保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解析[J].新城建科技,2024,33(04):174-176.

[3]李燕君.成山泽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