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下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探索

2024-10-22 00:00顾宏亮景魏
职业 2024年18期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加速了传统产业技术迭代,对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带来了新的要求。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在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建设中进行了 “政研行企校”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带来新途径、新经验。

■关键词: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OSAT 产业学院建设案例研究”(编号:XHYBLX2023162)、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立项课题“数字时代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在加速传统产业技术迭代过程中,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和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承担着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技工院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依托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封测产业优势,以深度产教融合政策为驱动,以区域重点发展半导体产业急需技能人才为牵引,以多方共建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为抓手,围绕精准培养、提质培优目标,探索“政(政府)研(研究所)行(行业)企(企业)校(学校)”五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地区、学校特色,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为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提供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经验。

一、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

2022年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的技师学院,联合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建设产业学院”的指导意见下,中国职协启动全国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紧密围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开展产业学院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探索,为提升技工教育产教融合水平,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成果借鉴。

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可结合技工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围绕深度产教融合、汇聚产教资源、多方共建共享、构建命运共同体等角度为出发点,培育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新时期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二、五位一体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探索

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形态,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是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形态变革的创新。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实践探索中发现,“构建产教资源命运共同体、打造产业学院特色” 是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构建产教资源命运共同体,形成多主体育人联盟

构建产教资源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实现产业和教育的紧密衔接、相互依存、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行业联盟等方式,搭建产学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需求和教育培养模式的无缝对接,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需求,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和效率。在产教资源中政府、研究院、行业、企业、学校是技能人才培养所涉及的主体,通过以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业学院建设,五位一体联动将发挥更大的协同育人作用。产业学院建设对于政府而言满足了产业研发支持、创新创业支持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需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研究院而言能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进步;对于行业而言能加快技术推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对于学校而言能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这些就是政府、研究院、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共建技工院校产业学院的共赢点,能够满足各方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发挥技工教育优势,打造产业学院特色

1.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数字时代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工学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2.提升专业集群建设质量

围绕区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以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产业群的专业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实现多职业(工种)交叉复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构建品牌特色专业群,推动专业集群发展,探索专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3.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资源

借鉴企业新型学徒制课程资源开发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引导研究院、行业和企业等多部门深度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关注行业动态发展趋势,加快行业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引入,加快课程内容迭代更新,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产品开发流程、生产组织形式等紧密对接,合作制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标准、职业(工种)课程教学标准、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共同开发工学一体化工作页、职业(工种)培训题库、技能等级认定卷库等,建设了一批高质量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新类型。

4.建设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

针对数字时代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变革,结合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统筹校企各类优质资源,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创新行业、企业、政府等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营造满足工学一体化课程学习需要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仿真企业工作现场开展体验性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开展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凸显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交替新特点。

5.培养工学一体化教师团队

探索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紧紧抓住企业实践和教学培训两条主线,构建分层、分类、分级培养体系,建立教师轮训、专项培训、企业实践、项目研发和大师名师工作室研修等机制。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畅通企业能工巧匠进校任教途径。联合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工学一体化教师研修工作站,开展技术技能交流、技术革新研讨、骨干师资培训等业务,形成工学一体化教师团队培育新方法。

6.促进教培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共同建设和分享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优质资源,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平台,集聚行业、学校内外各方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同发展,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打造教培资源相互融通新平台。

7.构建多方合作命运共同体

鼓励校企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夯实产业学院建设,通过资金共投、机制共建保障产业学院日常运作;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发挥校企协同育生、育师作用;项目共研、技能共拓开展教学资源开发与技术革新;成果共推、多方共赢构建命运共同体,服务社会与产业,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促进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效能提升,实现多方共赢目标新突破。

8.健全管理保障机制

探索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格局,建设科学、高效、稳定的保障机制。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及面临的形势,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与优势,优化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的新机制。

三、五位一体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建设途径的实践探索

(一)瞄准区域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急需,建立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

无锡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的地级市,撑起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脊梁。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其中封装测试和配套支撑居全国第一。面对无锡半导体封测岗位人才稀缺的现状,2022年10月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与当地区政府、半导体行业协会、微电子研究院、相关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实施政府、研究所、行业、企业、学校产教资源合作,创新产教融合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以更高的视角建立一个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机构,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创“芯”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同时,无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产业学院建设纳入打造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中,产业学院建设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依托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优势,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

学院在2009年、2022年、2023年先后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立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以此为依托,学院与微电子研究院、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半导体封测技能人才工学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编写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相应课程教学资源,经半导体行业协会论证后使用。同时,秉承“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以“互联网+教育”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相融合为抓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企业将生产设备搬入校园,校企共同建设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满足学生实训需要,积极打造“生命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基础性实训,在企业跟岗实训完成专业性学习,校企建立稳定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同时,研究院、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开展半导体封测设备调整工新职业开发,面向社会开展项目制培训试点,深受企业满意。

(三)以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发挥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专业集群发展作用

学院以专业集群建设思路为指导,实施凸显以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为特色的工业4.0专业群建设。一是对接产业链,开展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分析,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新专业建设;二是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依托学院世界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国家集训基地优势,对传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转型升级,加快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三是对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结合半导体封测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提升对半导体封测职业岗位群的对接度;四是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对接半导体封测职业岗位,开发半导体封测设备调整工新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和认定卷库。通过阶段性努力,工业4.0专业群被评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群,充分体现新兴产业、新技术对技工教育专业的促进、引领作用。

(四)围绕“投—建—享—育—研—拓—推—赢”八个共同,依托产业学院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

半导体封测产业学院建设具有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特点,注定产业学院建设需要多方协同,只有建立命运共同体才能取得成功。一是地方政府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半导体封测技能人才培养出台各种激励政策,扶持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二是企业需要与学校合作,帮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满足了企业生产运营需求;三是由于新技术的特点,学校需要企业、行业、研究所给予技能人才培养上的技术、师资、场地等支撑,通过合作提升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了一支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四是多方命运共同体建设初见成效,签订了多方合作协议并有效实施,绍兴市政府主要领导参与了产业学院建设启动仪式等。

产业学院建设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提供学生实践岗位、专业实训设备和专业技能教学等,培养了满足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问题;对于行业而言,通过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就业与人才培养,履行社会职能;对于研究所而言,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帮助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研究水平提升,拓展了合作网络,促进了科技转化;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多方合作,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通过发挥政府、研究所、行业、企业、学校多方优势,共同在人力、物力、资金、政策等方面投入,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形成牢固的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

四、结束语

产业学院作为聚集多方产教资源、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种创新模式,要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坚持技工院校办学制度,发挥工学一体化育人特色,在合作深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应对数字时代高质量发展环境下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许小桦,共享经济背景下关于产教融合中供需对接问题的思考[J].海峡科学,2018(4).

[2]夏积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特征及有效路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2,34(2).

[3]顾宏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生命课堂构建策略研究——以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为例[J].职业,2019(29).

(作者:顾宏亮,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科研处处长;景魏,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