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特征和开发路径

2024-10-22 00:00:00杨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18期

摘 要 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多数活页式教材存在诸多问题,未能达到“新型”要求。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质量,从职业性与实践性、行动逻辑与职业能力、数字化与立体化等方面论述其内涵;梳理出其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校企“双元”、融通立体的四新特征;提出开发路径建议:构建逐级强化思政模型、立足校企“双元”开发、融通“岗课赛证”育人、“数字+立体”媒体融合。

关键词 新型活页式教材;教材开发;职业教育;岗课赛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8-00-05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职教20条”),要求“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业界针对教材改革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已出版新型活页式教材1 200余套。然而,多数新型活页式教材只是在物理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胶装改为活页夹装订,并在封面上标注“新型活页式教材”之类的字样,本质上与传统胶装纸质教材并无多大区别[1]。根源是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特征、开发主体、开发路径及内容遴选、评价机制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相关出版社的调查显示,这类教材还存在装订工艺复杂、出版费用高昂、学生携带使用不方便、书页容易脱落、活页式特征基本未体现等突出问题。另外,业界对于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理解还被传统活页式概念所禁锢,尚未给新型活页式教材赋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束缚了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思路[2]。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存在机制不完善、内容不能紧密对接职业标准、开发流程走过场的问题。因此,对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基于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新内涵设计开发模式,梳理开发路径,对于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材改革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明显落后于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开发主体单一,内容更新滞后

当前普遍使用的职业教育教材,其开发工作主要依靠院校教师的单打独斗,虽然广泛宣传为校企合作开发,但是由于企业短期无法见利、人员工作繁忙、有些企业项目涉及商业机密等因素,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流于形式、纸上谈兵的企业实践制度已成为常态,阻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步伐,导致教师对企业工作缺乏了解,对工作岗位的任务提取不合理,岗位工作任务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要求更新滞后。

1.2 知识零散片面,项目关联断裂

现有教材通常对名词概念、设备参数、操作流程进行简单讲解,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很难自主构建知识联系,更难以举一反三。有些教材虽按照项目任务进行划分,但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学习起来如管中窥豹,无法建构知识网络,实现技能融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1.3 岗位工作虚化,数字化资源匮乏

虽然引入企业的工作任务,但多止步于单个任务的情境引入,未能真正针对企业完整项目流程展开,对于工作过程的认识缺失,实则仍旧是知识点、技能点的机械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素养提升。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匮乏,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反思,另外,教材缺乏恰当的学法引领和教法指导,往往被孤立为“教学的对象”,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匮乏,没有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4 评价标准不恰当,教材实用性较弱

职业教育教材起步较晚,开发之初,由于职业类型定位不明确,主要借鉴了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科建设模式[3],反映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材开发理念。学习成果的评价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较弱,不能契合岗位需求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实用性较弱。

2 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与特征

2.1 “活页式”概念及其演变

经文献检索,关于“活页”或“活页式”的论述非常少,在百科词典中,将“活页”解释为:“不装订成册而可以随意分合的书籍、簿本”。也就是说,用活页卡将这些书籍或簿本进行装订,其中每一页都可以随时替换或者撤除而不破坏其物理形态和结构。早期常见的有活页式账簿、活页式笔记本、活页文选等,“活页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物理形态上,方便使用者灵活选择和替换,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2014年创刊,分纸质版和网络版,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实时、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要求思政课教师及时把相关信息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和感染力[4]。“职教20条”提出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后,业界历经大量研究与探索,普遍认为除了原有物理形态上的特征外,新型活页式教材还应具有“教学内容模块化,且相对完整和独立,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替换不影响教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的特征[5]。目前对于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研究还不深入、不完整。

2.2 活页式教材的“新内涵”

2.2.1 职业性与实践性是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类型要求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内涵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为社会和行业培养职业人才,实现人在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6]。我国现代化进程高速推进,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快速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着眼于产业格局调整、技术工艺的更新迭代,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保障。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要求新型活页式教材必须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

2.2.2 行动逻辑与职业能力是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本质要求

学科逻辑的知识体系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是知识本位的;行动逻辑是按照工作流程组织,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是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是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学习过程。职业技能既包括人们肌肉记忆中的条件反射式的操作技能,还包括人们大脑中的认知反应式的心智技能[7]。所以,行动逻辑符合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是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要突破学科知识体系思维定式,对标职业岗位,以实际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工作产品为学习成果;以职业技能标准为考核标准,对专业课程进行职业化改革。

2.2.3 数字化与立体化是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时代要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系统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成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催生新业态,必须敏锐把握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新内涵,创新活页式教材形态,加强教材开发时效性,优化教材资源的共享机制。在教材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赋予新型活页式教材数字化内涵,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充和延伸教材的应用场景,实现“活页式”数字化、立体交互化。

目前,纸质新型活页式教材中多有通过插入二维码或者网址链接等形式加入“融媒体”元素的,用以提升学习者的使用体验,其中存在一些弊端:内容更新替换后,章节页码不连续;不能及时对教材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携带不便,容易脱页,成本高;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更新不能及时印刷到位;无法实现师生同步进行课程学习的互动;学习数据无法有效收集,学习评价无法及时反馈,未能脱离传统教材的禁锢。

2.3 活页式教材的“新特征”

在产业迭代迅速、信息技术发达、智慧教育普及的背景下,突破认知局限和传统观念,把握“新”与“活”的特征是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关键所在。一“新”是“立德树人”,“职教20条”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思政育人,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注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入教材内容。二“新”是“以生为本”,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技能成长路径,把传统的教材转化为个性化“学材”,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技能发展逻辑。基于学情基础,采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提高教材的吸引力、亲切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三“新”是校企“双元”开发,多方协同,融入生产岗位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灵活转换工作场域和学习领域,基于工作流程凸显教学内容的岗位需求。教材内容“来源于企业而高于企业”,将有关企业工作情境、职业规范、员工精神风貌等的未来工作任务灵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与企业的初步接轨。四“新”是“融通立体”,以“岗”为本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赛”为引领丰富5k7LMLfG0jK26PFTkxaw7Hn0b7xvOAljYqFnDZ9F8Fg=提升学习内容,以“证”为标准融入职业技能标准,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体系;立体配套,丰富教材的融媒体呈现形式,支持线上线下混合交互的立体教学空间,同时便于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智慧学习、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持续提升。

3 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路径

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需要协同多方主体,优化开发机制,明晰教材内容组织的行动逻辑范式,灵活设计教材的呈现方式,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更新优化教材。

3.1 构建逐级强化思政模型,实现德技融通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模型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对接岗位学习内容,精选相关领域大国工匠或者科技英雄事迹,向学生推介行业企业明星,形成“榜样引领—过程融合—实践检验”的逐级强化思政模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符合职业人才“知—练—行”的思政育人培养规律。课前,通过思政导学模块推送榜样故事,让学生领悟人物事迹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实现价值引领。课中,有机融入标准规范、严谨细致、创新担当、追求卓越等思政元素,深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课后,设计拓展活动,充分运用工程思维,开展创新应用,完成品质塑造。

3.2 立足校企“双元”开发(图1),对接职业需求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职业院校应主动承担组织新型教材编写的工作,组织学科领域专家、一线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信息技术人员协同建设高水平的教材开发团队,实现“职教链—岗位群—产业链”跨界融合。参编的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应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优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主要承担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工作案例内容合理转化为教学场景,确保教材思想的正确性、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内容形式的合理性、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企业专家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形象,熟悉岗位技术需求和工作任务,掌握岗位对应的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场景素材,主要负责“教材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使教材内容符合职业岗位需要”[8]。信息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形象,具有高水平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够承担数字化融媒体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工作,可以由一线教师和企业专门的技术人员共同担任。从教材设计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企业元素,体现教材内容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并不仅仅是编写人员简单叠加,教材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及时融入行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水平、新工艺,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9]。

为了确保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质量,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教材开发制度和规范。一是项目负责制。职业院校负责组织教材开发团队,审核参编人员资质,提供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委任能力过硬的项目负责人(教材主编)负责教材开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二是审查和校对制度。采用内容加技术双审查制度,对纸质教材、数字化教材等进行审校,确保符合国家教材管理规定、内容准确无误。三是项目合作制度。教材开发前、中、后各阶段,项目负责人须召集团队成员进行研讨或者参与培训,协商教材开发的总体方案、开发模式、开发流程、逻辑主线、内容特色等,及时把握教材开发进度和方向,明确任务分工,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四是评价和完善制度。项目团队要围绕教材开发目标,及时对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充分了解岗位技术更新、产业发展动态等信息,持续进行质量追踪,不断改进和完善。

3.3 融通“岗课赛证”育人(图2),凸显职教特色

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订单培养、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10]。新型活页式教材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都强调学校与企业、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的对接,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生态规律,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从概念和价值取向来看,“岗”是学生技能学习的方向,“课”是学生技能学习的基础,“赛”是课程教学的示范和标杆,“证”是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检验[11]。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是职业教育教材的重要舞台,课程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提供了教材开发内容来源、组织形式、评价标准。

3.4 “数字+立体”媒体融合,突出交互灵动

3.4.1 纸质新型活页式教材数字化

运用信ddcd9677a90f29875d7dddf226e14be9息技术赋予新型活页式教材新的内涵,对纸质教材进行补充和延伸,实现“活页式”数字化。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企业设备立体结构和生产过程,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仿真教学资源,实现纸质教材与信息化资源的有机结合。重视二维码的运用,不应局限于呈现模型动画和视频,还可以置入在线习题、MOOC和拓展阅读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二维码链接互动平台,让学生参与评论互动,及时反馈新形态教材使用意见。开发团队应敢于尝试、大胆改革,运用多项技术、多种方式呈现新形态教材内容,将VR、AR等技术运用到新形态教材开发之中,增强新形态教材的互动性,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

3.4.2 数字新型活页式教材立体化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大量减少理论文字陈述,融合微课、动画、音视频、3D等媒体,创设百科、思维导图、PPT课件、操作工单和量化评分标准等资源,结合教学平台交互学习、测试、行为记录等功能,实现“教、学、管、考、评”全方位精准跟踪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包、封装,借助蓝墨云班课、泛雅学习通等网络学习平台在校内使用,支持学习者开展移动学习、融媒体学习、交互式学习、社交化学习,具有全内容大数据特征,学习行为可精准跟踪、学习过程可追溯,支持教师开展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 参考文献

[1] 许辉.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新商科新型活页式教材开 发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5):15-19.

[2] 杨浩,付艳芳,方娟,等.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 的时代内涵及开发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14):30-37.

[3] 王玉静,刘丽,闫智勇.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21(22):69-75.

[4]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 页》使用的通知[A/OL].(2014-11-20)[2023-11-21]. http://www.moe.gov.cn/s78/A13/tongzhi/201411/ t20141120_178624.html.

[5] 蔡跃,王偲,李静.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 特征及开发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 88-91,96.

[6] 邢彦明.从教育类型学观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类型” 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3):24-30.

[7] 吴全全,王茜雯,闫智勇,等.新时期职业教育活页 教材开发流程与开发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2, 43(14):18-24.

[8] 郑雁.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比较分析与发展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71-77.

[9] 蒋丽平,王静.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 教材的内涵及开发[J].教育学术月刊,2023(6):43- 48.

[1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A/OL].(2021-12-08)[2023-11-2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08/content_5659302.htm.

[11] 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5):9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