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基于对高校辅导员和毕业生的深入调研,构建一套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测评体系。应用现代先进的测评理论建立测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分析。通过增强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服务第一人的责任感,深化他们对就业新理念、新形势和新形态的理解,优化他们以就业为导向的全面指导流程,旨在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服务能力。这些举措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推进质量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测评;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8-0022-04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据教育部统计,到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1 158万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促进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对于建设质量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1-5]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职责之一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指导。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的关键成员,辅导员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增强就业指导服务能力,为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内在保障和动力[6-9]。因此,为实现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更好地将辅导员的“导”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导”中,以保障科学高效地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需求分析入手,探讨新时代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以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为切入点,构建科学的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该方法开展相关调研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提升措施。
1 新时代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
我国就业工作的战略目标经历了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到党的二十大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就业形势的新进展,即从“比较充分就业”向更高水平的就业质量迈进,同时彰显了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于促进就业质量全面提升的新要求和新期待[10]。大学生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就业群体,其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直接关系中国梦的实现。针对大学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国学者刘燕斌、岳昌君、董廷杰、杨宜勇等开展了不少的研究。纵观大学生就业的国家观、全局观、系统观、平衡观、稳定观,目前大学生就业依然存在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有机结合不够、职业规划不合理、主动就业意识缺乏、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心态存在偏差等问题。
在新时代就业新理念、就业新形势、就业新形态大背景下,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充分就业集于一体的就业、是高质量就业优于充分就业的就业、是高质量就业限定充分就业的就业;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充分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高效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持续有利于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惠及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高质量就业符合人力资本理论的高学历、高生产率、高薪酬,符合工作满意度理论中合理的激励促使快乐地工作,符合双因素理论中满意的工作性质形成良性的工作环境,符合市场分割理论中大学生期待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达到满意的单位性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大学生能够高标准就业获得充分的劳动保障、意味着大学生能够因爱上工作而发挥社会价值、意味着大学生因工作学习培训机会而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2 建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体系
2.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体系分析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衍生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以及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为了有效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带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作用,根据测评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疏导、双向信息契合和就业跟踪服务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能够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体系。
2.1.1 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应当从学生入学之初就主动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选择观念的引导和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就业方向,遵循新时代要求引导学生个人理想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个人价值要融入社会价值,从客观现实入手,深入分析学生个人情况,使学生能够全面认清与接纳自我,打破理想与现实的壁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1.2 科学化就业心理疏导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作为大学生的贴心人面对社会竞争、家庭期望、角色转变等因素可能引发焦虑、自卑、情绪低落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协作,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支持。同时,辅导员还应从学生个体出发,深入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调整就业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职业选择和未来规划。
2.1.3 精准化双向信息契合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应当深入理解并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耐心细致地与学生沟通,以充满同理心的态度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应根据每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和职业选择需求,提供分类指导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服务。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就业愿景和目标,辅导员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辅导员应当主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岗位需求,同时,要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时代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2.1.4 常态化就业跟踪服务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人,应在学生就业后畅通渠道,以情沟通。通过多元化调查形式、丰富调查内容,做好跟踪调查,充分分析调查结果,为常态化就业跟踪服务奠定基础。一方面通过倾听已就业大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已就业大学生就业工作后能力提升、心理健康、价值发挥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已就业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顺势进行关怀指导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已就业大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否适应岗位需要,有效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和反馈意见,为优化学科、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有助于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对新时代高质量充分就业内涵、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职责等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关于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服务相关文件学习、文献资料整理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疏导、双向信息契合和就业跟踪服务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见图1。
2.2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模型建立
结合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分析现代综合决策方法的优缺点,遵循准确性高、适用性强、操作简单、拓展性好的原则,依托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指标赋权等理论建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模型。具体测评过程如下。
2.2.1 层次结构、测评指标和测评等级的确定
根据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可确定测评模型中的层次结构和测评指标,由图1可知,层次结构共分为两个层次,依次是一级测评指标和二级测评指标。一级测评指标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疏导、双向信息契合和就业跟踪服务。
每个一级测评指标都对应一定数量的二级测评指标,职业生涯规划对应的二级测评指标是逐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不断优化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疏导对应的二级测评指标是多角度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和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内生求职动力;双向5vcQACq2ewQ74P6lIn5W6SV0RLdOpf+yTMlOIiJgxmA=信息契合对应的二级测评指标是精准掌握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目标、细化掌握岗位职责与要求信息和系统分析双向信息;就业跟踪服务对应的二级测评指标是丰富跟踪调查形式、充实跟踪调查内容、拓宽跟踪调查渠道、持续关怀指导教育和强化校企沟通交流。
决策方法论中建议综合决策时测评等级采用三至五级,结合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快速、科学、准确的要求,测评等级选择四级,分别为很高、较高、一般、不高。
2.2.2 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理论和指标赋权理论,采用德尔菲法和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首先使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然后再运用德尔菲法对权重W''进行确认。最后,使用组合计算公式W=(W'+W'')/2计算各测评指标的最终权重。不论是单个赋权方法还是组合赋权方法,一级测评指标和二级测评指标的权重总和都为1。
2.2.3 测评结果的确定
采用模糊分析法,分单指标测评和综合测评进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根据测评指标和测评等级,首先通过调查统计法确定二级测评指标对一级测评指标的测评等级模糊隶属度,即二级测评指标相对一级测评指标的单因素模糊测评,每一个二级测评指标的所有等级隶属度之和等于1,对一级测评指标下所有二级测评指标的单因素隶属度进行整理,可以得到一个模糊关系矩阵,根据图1可知,可以得到四个模糊关系矩阵。
使用M(.,+)模糊合成算子,结合一级测评指标下的二级测评指标权重向量和二级测评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得到每个一级测评指标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的隶属度向量。将计算得到的一级测评指标隶属度向量构建成一级测评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采用同一种模糊合成算子将一级测评指标权重向量与一级测评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行模糊合成,从而得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的隶属度模糊向量。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评价的结果。
3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分析
通过对就业管理部门人员、用人企业、毕业生家长、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疏导、双向信息契合和就业跟踪服务等方面了解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案例分析,为探索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案例分析
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二级测评指标的单因素模糊分析数值,运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得到各级测评指标权重。根据计算所得到的各级测评指标权重值可以看出权重区别不明显,说明测评指标均有效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应用单因素模糊测评,结合各测评指标的权重,按照上述分析方法,最终得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得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很高、较高、一般、不高等级测评隶属度分别为:57.9%、18.0%、13.9%、10.2%。按照隶属度最大值原则,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整体测评为很高,与调研对象总体认为很高相吻合,说明从学校到学院都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2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提升分析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测评分析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针对从一级测评指标到整体测评都很高的分析结果,根据对不同对象进行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在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第一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新”精准掌握、一体化全过程指导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开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从而达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的。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的重要引导者,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指导方法,增强作为就业指导服务第一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分析研究就业政策,不断强化就业新理念新形势新形态精准掌握,做好收集就业信息,分析毕业生个体情况,精准推荐信息,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不断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全过程指导能力,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恰当的择业理念、合理的就业定位,形成就业系统化育人指导,显著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期望,从而全面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4 结束语
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下,面对就业领域的新理念、新形势和新形态,为了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需要创新就业观念和模式,同时要严格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在强化结果导向的基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的良性循环,从而更有效地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这也是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测评指标体系,应用现代先进的测评理论建立测评模型,并应用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分析中,从提升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服务第一人的责任感、强化就业新理念新形势新形态精准掌握和优化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全过程指导能力等方面着手,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对于不同高等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 08-0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 content_5721685.htm.
[2] 杨宜勇,黄燕芬.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显著特色[J].人口与经济,2023(2):13-19,26.
[3] 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特点、变化与差异研究 [J].中国青年研究,2023(5):5-13.
[4] 刘燕斌.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内涵及其衡量指标:学 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J].中国就业,2017(12):9-12.
[5] 岳昌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 坛,2023(14):63-66.
[6] 李家华,祝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 [J].北京教育(高教),2023(5):54-56.
[7] 李明珠.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探 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 152-155.
[8] 温雪飞.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与作用 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6):172-174.
[9] 严雪.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 能力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2(12):124-126.
[10] 董廷杰.从“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到“高质量充 分就业”的战略目标转换[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2022(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