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城里有一条河,叫城河。河上有七座古桥,给这条河平添了无限气韵。夜色朦胧,水波荡漾,我喜欢静立河边或沿河而行,来把古桥凝望、探访。
我先来到永兴桥。萧山曾名永兴,永兴桥因此而得名。我站在桥畔,看那柔柔的橘色光影从桥下浅浅晕出,一圈,一圈……重重叠叠,虚虚实实,似浓墨,似淡彩,晕染在斑驳的石桥上。石缝间,几株小草在风中摇曳,在光中吟唱。桥栏上的石兽在倾听水声,在互道晚安。半圆的桥洞和它水中的倒影相连,宛如满月。暖风吹过,吹皱了河水,浮动了月影,时光仿佛静止在这一刻。啊,这是古代文人醉酒相邀的明月,这是天涯游子夜雨愁眠的老桥,这是流淌着无尽思乡之情的一城河水……
顺着城河往东走,我来到了市心桥。这是一座建于南宋时期的石桥,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它既带有百年沧桑的古朴韵味,又有立在人间街市的烟火尘色。桥上青砖铺绿苔,诉说光影复流转。桥旁石台上的雕塑别有韵味,两位清代老者紧张对弈,一个儿童好奇旁观。月光流淌中,一幕成恒久。我静立桥头,依稀间,仿佛看到一群群南来北往客:有步履匆忙的,有闲散漫步的,有相互呼唤应和的,也有踽踽独行的。卖货郎或挑着货担,或推着独轮车,高声叫卖。孩童举着纸鸢,转着风车,唱着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近了,远了,远了,又近了……那歌谣,萦绕大街小巷;那灯火,点亮万家窗户;那石桥,记录岁月美好。
一路往东,我沉思着,从静卧清波的仓桥上静静走过,遥想它经历的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我慢慢地,踏着梦笔桥边的灯光诗路,揽月入怀。我静静地,走过惠济桥,走上东旸桥,穿过回澜桥,道一声:“你好,今夜我将枕星河入梦……”
啊,夜凉已如水,灯火尽阑珊。这七座古桥是城河上的春风古渡,是盛世的光阴回响,是繁华的千千阙歌。
今夜,在倾城的月光里,我数桥,望桥,忆桥。明日,我将在时光的喧腾里,跨过古桥,背起行囊,唱年少的歌谣,行远方的长路……
(指导教师茹国弘/插图张瑞)
家乡的桥,是岁月馈赠的风景,桥上、桥下风景,昨日、今日景致,让小作者流连。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并不仅停留在“景”的层次,而是由“桥”引发深思,产生了对盛世的赞叹,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茹国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