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系统观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事物普遍联系的认识。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客观认识和把握系统中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联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普遍联系、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该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其中各有侧重、相互联系而又互为补充的诸多方面。
第一,树立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维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一基本概念的政治认同,而且也强调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认同,以上多维度视角就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多面性。因此,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要开展一些政治性强的主题育人活动,也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
第二,加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大中小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21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大中小学各学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该在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教育目标等方面贯通互融,统筹部署,打造大中小学系统性、一体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比如,搭建主题教育平台,推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之下各学段教师的课堂展示、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学科研究等常态化、制度化的互学互访机制;挖掘本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建设虚拟仿真教学系统、VR体验教学系统,实现各学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用;立足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各学段共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基地。
第三,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主体协同体系。一方面,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应该包含教师和家长。课题组调研发现,学生获取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课堂讲述,另外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也会极大影响子女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学校通过对接社会资源,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而树立正面榜样,对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主体不仅仅是学校,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大众传媒等对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影响,通过多主体协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方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因素,以点带面,实现教育效果的反哺与拓展。
本文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3年度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WHDHSZZX202315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