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自动站资料探讨石家庄地区大风特征

2024-10-21 00:00:00李宁瑞蔡润生吴雪彤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7期

摘 要:选用石家庄市2017—2021年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正点10 min平均风向风速及极大风向风速资料,按照常规统计方法,通过风玫瑰图、大风日数及空间分布、月季变化、日变化、大风持续时间、大风极值、天气过程分类对国家站、区域站大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站数据可以作为国家站数据的有效补充。(2)石家庄大风出现的总体规律是西部地区多于其他地区,山区多于平原,同时具有很强局地性特征。(3)各地大风日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多,初秋少。大风日变化显著,白天出现大风次数明显多于夜间,下午出现大风次数明显多于上午。(4)在偏北大风天气过程中,中西部县(市)区域站大风持续时间>5 h;中东部县市区域站大风持续时间均<5 h。从西部开始到全区出现大风经过3~4 h,夏季雷雨大风从西北县(市)开始发展到全区经过1~2 h。

关键词:区域自动站;大风特征;大风日数

中图分类号:P45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7–0-03

石家庄市西处太行山中段东麓,东为滹沱河冲积平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差距大,地貌复杂。大风是石家庄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受大陆vMXNf2X4czyA0+X+Sw12e4QPNvQsl2BD1fslizXdVUk=性季风气候影响,石家庄大风主要分为4种类型:一是雷雨大风,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10月,以6、7月为主;二是寒潮大风,多出现在秋末至冬春季;三是偏南大风,主要发生在春季及夏季初期,且多出现于午后;四是偏东大风,主要发生在春、秋季。

随着现代气象科技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网的范围越来越大。石家庄地区共有1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297个区域自动站。其中,四要素气象站97套,六要素气象站25套,海拔>1 000 m的自动站5个,海拔>500 m的自动站14个,海拔>200 m的自动站29个。

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间间隔短的特点,一直是气象部门日常观测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精确初始场的重要资料来源[1-2]。当前,部分区域站数据多用于气温和降水量的研究,而用于大风上的研究利用率较低,适用性不明确。基于此,通过分析石家庄地区17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及12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风的观测资料,探讨区域自动气象站风数据适用性、大风天气特征及发生发展规律,得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大风易发点,为做好气象预报精细化服务工作、加强大风预报和预警监测、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作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用石家庄市2017—2021年国家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正点10 min平均风向风速及极大风向风速资料进行分析,当10 min平均风速≥10.8 m/s或极大风速≥13.9 m/s时,定义为大风日[3]。

此外,对相关时间段进行统一: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翌年2月;上午为08:00~14:00,下午为14:00~20:00,前半夜为20:00~翌日02:00,后半夜为02:00~08:00[4-5]。

1.2 方法

首先,对大风数据进行质控,根据10 min平均风速值及极大风风速值判断数据是否合理。

其次,根据大风发生前该站点风速的变化趋势,或周围站点风速情况,判别大风发生时刻是否为突变值。

再次,通过以上2方面排除异常值,筛选因仪器故障而产生的大风数据,确定最终真实、可靠的大风数据,选出大风天气过程[6]。

最后,按照常规统计方法,通过风玫瑰图、大风日数及空间分布、月季变化、日变化、大风持续时间、大风极值、天气过程分类研究石家庄市近5年国家站、区域站大风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风玫瑰图对比分析

根据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部分区域自动站14:00大风数据(图1),石家庄站与鹿泉韩庄站的主导风的风向均为东南,且风频差均<3次;晋州站与晋州前屯站主导风的风向均为南,且大多方向风频差均<3次,只有东南方向风频差为4次;赞皇站与赞皇岭根底站主导风风向均为东南,且风频差均<3次;井陉站与井陉窦王岭站主导风的风向均为东南,但东、西两方位风频差>10次。新乐站与新乐庄稼的主导风向均为南且风频差均<3。

通过对国家站与区域站风玫瑰图对比,其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个别方向风频有所差别,差距小的为2~3次,差距大的为10次左右;石家庄市东部县(市)下午主导风风向为南风,而中西部主导风风向为东南。

2.2 大风日数及其空间分布

从各国家站大风日日数得出,年均大风日日数>20次的有6个站,赞皇县每年出现大风次数最多,为45.4次;东部县(市)及城中(藁城市、栾城区、正定县)出现大风次数少,年均<10次,其中藁城市出现大风次数最少,为4.8次。

从各区域站大风日数可见,年均大风日日数>20次的分布在赞皇县、井陉县、行唐县、鹿泉区、高邑县和元氏县西部,赞皇岭根底每年出现大风次数最多,为45.2次。赞皇南部、赞皇与井陉交界处、井陉与鹿泉交界处、元氏西部、平山西部、行唐与灵寿交界处为大风多发区。

2.3 大风的月、季变化

石家庄地区全年四季均有大风出现,春季大风日日数最多,占全年日数的34.8%~42.5%,峰值在5月,其次是11月,再次是7月(多为雷雨大风)。而2—3月,6月、8—10月大风日日数最少,月大风次数<2次。

2月开始,春季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冷锋活动和气旋生成最多,且由于大陆回暖快使得进入黄海、日本海的大陆高压变性加强,当石家庄地区存在低压或是地形槽发展加深时,常产生大风天气,且大风日日数呈上升趋势;5月处于春夏交替时节,极易出现对流天气,双重影响下导致5月出现大风日日数最多。6—8月,石家庄地区盛行偏南风,地面气压梯度小,风速不大,受气旋、台风及雷暴等强风天气系统影响产生大风天气;10月以后,冷空气势力加强,冷锋过境和寒潮暴发造成大风天气,且大风日日数开始增加,11月处于冷暖交替、季节转换时期,易出现大风。

2.4 大风的日变化

如表1所示,上午出现大风次数占全天的18.2%

~30.8%,下午出现大风次数占全天的48.5%~59.1%,前半夜出现大风次数占全天的13.6%~20.8%,后半夜出现大风次数占全天的4.5%~12.9%。综上所述,大风日变化显著,白天出现大风次数明显高于夜间,下午出现大风次数明显高于上午。

2.5 大风的持续时间

以石家庄地区2018年1月7—8日偏北大风天气过程为例,世界时12:00起,赞皇嶂石岩观测站观测到大风,16:00左右,西部县(市)观测站观测到大风,18:00~19:00,全区站点均观测到大风天气(表2)。

此次过程石家庄地区西部县(市)观测站极大风速一直持续在7级以上,持续时间超过5 h;而中东部县市区域站大风持续时间均不足5 h;此次过程从西部开始到全区出现大风历时3~4 h。

以石家庄地区2020年8月1日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为例,北京时间19:00,井陉、平山、灵寿、行唐4个县(市)区域站开始监测到大风,平山秋卜洞站极大风速24.6 m/s。21:00,全区出现大风,晋州前屯站极大风速20.8 m/s;此次雷雨大风过程从西北县(市)开始发展到全区,大约历时2 h(表3)。

综上,在偏北大风天气过程中,中西部县(市)区域站出现大风持续时间>5 h;而中东部县市区域站大风持续时间均<5 h。偏北大风过程从西部开始发展到全区经过3~4 h。

在雷雨大风过程中,从西北县(市)开始发展到全区,经过2 h。在春夏交替或夏季午后对流天气发生时,若监测到上游县(市)出现大风,结合雷达可提早指导县(市)局提前发布预警信号。

2.6 大风的极值

>10级以上的大风大多分布石家庄地区的西部、南部,而鹿泉以东县(市)观测站极大风速均<8级;>8级以上大风天气大多为对流影响;赞皇岭根底、井陉窦王岭、平山合河口均出现过>30 m/s的大风天气,这与其地理位置、海拔有很大关系。

2.7 大风天气过程分类

石家庄地区出现大风天气多为偏北风和对流雷雨大风,偏北风出现频率为33.3%~63.6%,雷雨大风出现频率为27.2%~55.6%,而偏南大风出现频率仅为9.1%~14.2%,偏南风很少会造成大风天气。同时,石家庄地区易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所造成的雷雨大风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极值大等特点,因此,在夏季要加强对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的监测[7-8]。

2.8 大风易发点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2017—2021年国家站及区域站大风日数及空间分布、月季变化、日变化、大风持续时间、大风极值、天气过程分类分析,确定8个大风易发点(图2)。

3 结论

(1)2017—2021年间国家站出现139次大风天气过程,区域站出现273次;大部分测站的年平均大风次数在3~5 d,其中赞皇、井陉、行唐、鹿泉、高邑、元氏年平均大风日数>20 d,赞皇年平均大风日数最多为45.4 d,且大风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与之对应的风速较大。

石家庄地区大风出现的总体规律是西部地区多于其他地区,山区多于平原,且赞皇窦家寨(41 d)、岭根底(45.2 d)、嶂石岩(39.6 d),井陉窦王岭(27.4 d)、上水库(21.8 d),鹿泉韩庄(21.6 d),灵寿五岳寨(15.6 d),行唐张家庄(24 d)等站点为大风易发区,同时具有很强的局地性特征。

(3)各地大风日季节变化为春季多,初秋少,春季大风日数占全年的34.8%~42.5%,且5月大风日最多,9月大风日最少。大风日变化显著,白天出现大风次数明显多于夜间,下午出现大风次数明显多于上午。

(4)在偏北大风天气过程中,中西部县(市)区域站大风持续时间>5 h;中东部县(市)区域站大风持续时间均<5 h。从西部开始到全区出现大风大约经过3~4 h,夏季雷雨大风从西北县(市)开始发展到全区大约经过1~2 h。

参考文献

[1] 朱男男,赵玉娟,王彦,等.渤海西岸一次极端大风的特征和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23,51(6):858-866.

[2] 王婷婷,朱文剑,姚凯,等.2021年吉林中部一次极端雷暴大风的中尺度成因分析[J].气象,2023,49(10):1215-1226.

[3] 岳艳霞,智利辉,王磊,等.石家庄市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适用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2):53-62.

[4] 赵小红,吉秀娟,袁世龙,等.茫崖一次大风和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2):144-146.

[5] 周航,徐恩,唐舟,等.2018年5月16日宿迁市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0):232-234.

[6] 闫爱霞.正镶白旗2021年6月23—25日降雨、大风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14):109-111.

[7] 李姝霞,冀翠华,朱斌,等.2022年河南“7·25”雷暴大风天气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23,46(4):49-58.

[8] 李磊.沈阳桃仙机场2022年春季西南大风天气分析:以2022年5月3日—5日大风天气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24):51-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