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引导乡村社会风俗变革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文旅融合不仅展现了其巨大的潜力,而且成为当前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路径。对此,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关联,分析了文旅融合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文旅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乡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快速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农村经济;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7–00-03
近年来,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新征程我国“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和重点任务。乡村振兴涉及地区、领域、层次的广泛性,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立体性、长期性的重大变革[1]。政府着眼于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持续发展,以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和农村不充分发展问题[2]。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多条路径中,乡村文化旅游是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旅游是文化得以发展延续的重要载体,这两大产业要素经过置换、重组推动了乡村地区的业态创新和区域联动[3]。
1 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关联
1.1 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价值逻辑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逐渐凸显,城市凭借特殊优势不断吸纳乡村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导致乡村面临一种失序的状态。为了使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乡村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成为当代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4]。
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村民和游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的作用,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通过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等方式,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了乡村产业价值的提升;社会组织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推广乡村旅游等方式,增强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村民作为直接参与者,以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传承和展示乡村文化等方式,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
1.2 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政策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发展的目的都在于化解乡村经济落后、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其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强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通过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多个方面的振兴,全面提升乡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政策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其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文旅融合政策的实施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发展[6]。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旨在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消费,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文旅融合还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2 文旅融合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现阶段,在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和社会参与的共同推动下,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上看,文化与旅游产业及农村经济的融合在规模、结构、品质和机制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地方文旅与农村经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应充分挖掘农村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融合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7]。
2.1 丰富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个人增收
文旅融合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其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以往,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稻谷、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农村经济对气候和市场波动的敏感度增加,农民收入不稳定,同时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8]。
文旅融合可以将农村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转化为经济价值。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农村地区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这种产业升级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这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可以参与旅游服务、导游讲解、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有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9]。
2.2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具有深远影响。文旅融合不仅能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的转型,还能引领农村地区向旅游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产业迈进,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面提升,为农村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通过融入文化和旅游元素,农村地区能够开发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乡村民宿、农耕文化体验、手工艺制作等。这些新兴的旅游业务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拉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交通、导游等。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农村地区的服务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下,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带动了农村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促进了经济的循环和增长[10]。
2.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文旅融合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有利于奠定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且多方面的。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便捷性、通讯效率和生活环境质量,这不仅为农村居民带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而且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农产品和资源的流通也更为顺畅,从而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能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3 文旅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文旅融合有利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既能通过吸收外来资金盘活当地经济,同时也能作为文化输出的媒介,成为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发展阶段,高品质的文旅项目应当与时俱进,紧密跟随消费需求扩容的趋势[11]。在规划和设计文旅项目时,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推陈出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文旅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品质的文旅项目应当充分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
3.1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构建文旅融合新型模式
文旅融合新模式的构建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框架和指导,通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建立起共享发展的合作模式。
第一,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赋予了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印记,这也是各地文旅资源的独特魅力所在[12]。政府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本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评估。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可以明确当地文化的核心符号和旅游资源。这种对本地资源的全面把握,不仅有助于凸显地方的文化特色,而且能避免盲目开发和同质化竞争。在整合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时,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将各种资源融合在一起,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眼球,而且能让其在体验中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第二,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地方需要在保证传统文化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出圈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地模仿或改造,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和技术手段,打破传统的宣传、体验方式,让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地方可以借鉴成功案例,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沉浸式体验、跨界合作等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走近大众。
3.2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文旅融合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够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部分乡村地区普遍存在交通设施落后、公共卫生较差现象。这些地区的道路网络往往不完善,道路质量不佳,导致交通拥堵和不便,限制了文旅产品的输出。因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可停留性和可体验性,这就包括改善交通条件,如修建更多通往景区的道路,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以及建设足够的停车场等。同时,还需要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例如建设高品质的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和娱乐设施,以满足游客在旅途中的各种需求[13]。
针对文旅融合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先构建完善、高效的服务网络。这个网络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通过建设多功能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信息服务,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指南、住宿推荐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把握游客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14]。
3.3 丰富乡村产品营销策略,拓宽文旅融合输出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和偏好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加注重健康、安全和个性化体验。地方政府和社会需要紧紧抓住这些新趋势和新需求,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旅游,以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要深入探索市场需求,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和偏好,以便开发针对性的文旅产品。
第一,在新发展阶段,文旅产品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容,能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应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特殊文化遗产和特色,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应以当地独特的手工艺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商品。同时,也可以将当地的传说故事、历史人物等元素融入文旅产品中,以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第二,年轻一代对于文化创意的敏锐洞察力,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不仅深谙时尚潮流,更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文旅产品。因此,地方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专业培训课程,培养具备文化创意和旅游市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吸引更多具有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经验的人才投身于文旅融合事业。
第三,科技力量的加持使得文旅产品的营销更加适应大势所趋。地方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前期进行精准营销,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营销等方式,将文旅产品推送给目标客户群体[15]。
4 结束语
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文旅融合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城乡经济的互动性,提升了双方资源的流动性,而且实现了城乡生态的互补与共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对经济发展进行布局,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表达。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及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文旅融合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周红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佛山路径探索[J].旅游纵览,2023(10):4-6.
[2] 刘梦婕.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红色文化与乡村规划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18):187-189.
[3] 曾泽霞.我国农村农旅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 2022(18):1-3.
[4] 陈瑶.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J].产业创新研究,2023(13):112-114.
[5] 祝鑫,胡佳,赵馨怡.长沙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9):133-135.
[6] 曾庆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层群众艺术节模式[J].文化产业,2023(24):109-111.
[7] 杨仪,陈锦文.乡村振兴战略下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以绍兴市S村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7):104-108.
[8] 渠小玉.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经济创新发展模式构建[J].文化产业,2022(33):139-141.
[9] 笪衍,郝鑫,李博.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3,37(2):9-12.
[10] 余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10):116-118.
[11] 王晓芸.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陕西为例[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24(6):71-75.
[12] 宋子千.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J].理论导报, 2023(11):32,35.
[13] 侯天琛,杨兰桥.新发展格局下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中州学刊,2021(12):20-25.
[14] 傅才武,程玉梅.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与政策路径:一个宏观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6):69-77.
[15] 陈建.契合中的差距: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政策论析[J].长白学刊,2021(3):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