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徽县林区小果博落回特征特性及高产繁殖栽培技术

2024-10-21 00:00:00杨小刚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7期

摘 要:小果博落回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和农林防治价值的植物,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和跌打损伤,也可以制成植物源农药,用于生物防治农林病虫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危害。然而,由于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小果博落回的野生资源已经日益稀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开展小果博落回高产繁殖栽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甘肃陇南小陇山徽县林区的小果博落回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及特性,探讨了其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和移栽繁殖3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宜条件,总结了其选地与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小果博落回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果博落回;形态特征;繁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7–00-03

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野狐杆(甘肃)是罂粟科博落回属的一种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为多[1]。小果博落回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有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等,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止痛、镇静、杀虫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和跌打损伤,如瘿瘤、漏疮、息肉、汗斑、痈疔、下肢溃疡、阴道滴虫、湿疹、烧烫伤等,尤其是对皮肤癌有良好的抗治效果,并可杀蛆虫[2]。小果博落回全草可入药,但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小果博落回还可以制成植物源农药,用于生物防治农林病虫害,如博落回生物防治烟剂,可以有效防治松毛虫、松褐天牛、松墨天牛、松蚜、松蝉、松螟、松蛾、松蚧、松蝎、松螨等林业害虫,以及白粉虱、蚜虫、跳甲、螨虫、蚂蚁、蝗虫、蝇虫、蚊虫等农业害虫,既保护了天敌,又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成本和危害,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3]。

由于小果博落回的药用和农林防治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其野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滥采滥用,加上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破坏,小果博落回的野生资源已经日益稀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4]。因此,开展小果博落回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比,以甘肃陇南徽县小陇山林区的小果博落回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和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特性,研究其繁殖和栽培技术,并提出采摘时间和处理方法。

1 小果博落回的形态特征及特性

1.1 形态特征

小果博落回是一种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植株高度在1~2 m之间,个别植株甚至可以达到3 m以上。根系发达,根粗大,呈黄褐色,表皮有纵向的皱纹,断面有辛辣气味的红黄色乳汁,有毒[5]。茎直立,呈圆柱形,粗壮,基部呈现木质化,茎高达0.8~1.0 m,呈现出淡黄绿色,表面光滑,有白粉,茎内空,上部有多个分枝,分枝呈伞形排列,分枝上有小叶和花序。

叶片呈宽卵形,与圆近似,叶长5~14 cm,先端急尖、钝或圆形,基部心形,有7或9个浅裂,裂片呈半圆形、扇形,边缘呈波状、缺刻状,有粗齿或多细齿,表面呈绿色,无毛,背面多绒毛,共有5根基础脉络[6]。侧脉1对,稀2对,细脉呈网状;叶柄长4~11 cm,平坦,没有沟槽。大型圆锥花序,长15~30 cm,在茎和分枝的两顶端;花梗长2~10 mm。花芽长5 mm,呈圆柱形;萼片长5 mm,呈狭长圆形、舟状;无花瓣,雄蕊长8~12 mm,花丝丝状,比较短;花药长3~4 mm,呈条形;子房长1~3 mm,呈倒卵形,花柱偏短,柱头有2裂。

蒴果与圆相近,直径约5 mm。种子1枚,卵珠形,基着,直立,长约1.5 mm,种皮具孔状雕纹,无种阜,花果期在6—10月。小果博落回的花色为淡黄色,花香清淡,花期为6—7月,花序密集,花瓣缺失,雄蕊突出,花形独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1.2 生长特性

小果博落回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也可在干旱、寒冷地区生长。阳光充足更适合其生长,对土壤没有过多的要求,但肥沃、砂质、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及沙质褐色壤土更适合其生长[7]。低洼、水涝地方不适合其繁殖。小果博落回一般会在每年的6—7月开花,8—9月果实成熟。一般常见于山坡、河谷草丛中,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 ℃。小陇山林区榆树、江洛、高桥、严坪、云坪、张家、左家林场分布较多,太碌、立远、东岔林场也有分布,其喜生于沟岸、河边、路旁等地[8]。

小果博落回的生长周期为2~3年,第一年主要生长茎叶,第二年开始开花结果,第三年结果量达到最高,之后逐渐衰老,产量下降,需要更新种植。小果博落回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和叶,其中根含有最多的生物碱,茎次之,叶最少。小果博落回的采收期一般为9—10月,此时果实成熟,茎叶枯黄,根含有最多的有效成分。采收时应将根挖出,剪去茎叶,晾晒至半干,切片,再干燥至全干,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变质。

2 小果博落回繁殖与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式

小果博落回的种地选择和繁殖方法,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种地和繁殖方法,以保证小果博落回良好生长[9]。以甘肃陇南徽县小陇山林区为例,介绍了小果博落回的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和移栽繁殖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1.1 种子繁殖

选择9月成熟果实,剪下果枝将其晒干,脱粒,放于干燥通风处保存。翌年春季3—4月播种,也可在秋季8—9月播种,这2个时间段博落回的种子发芽率高,长势最好。播种前将种子用400 ℃温水浸泡10~12 h,然后将其捞出,沥干表面的水分,播种前将其与1倍细土、1倍草木灰混合均匀后,采用条播方式,行距按50~60 cm开沟,沟深1.5~2.0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厚度0.8~1.2 cm,保持土壤湿润,15 d即可出苗,一般用种0.3~0.4 kg/667 m2。

种子繁殖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地种植,节省人工费用和成本,并且种子的保存期较长,不易变质。种子繁殖的缺点是种子的发芽率较低,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提高,加上种子的质量不易控制,可能会出现杂种或病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种子繁殖的适宜条件是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气温适中,无霜冻和高温,有充足的光照和水分。

2.1.2 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是从春季根部新长的植株上取分蘖的小苗或在老根部截取根芽进行扦插,按照株行距50 cm×60 cm栽植,栽后浇透水。分根繁殖的时间为惊蛰前后,最迟要在春分前完成移栽,移栽时间越往后小果博落回在当年结果就越少,甚至只长苗不挂果。

分根繁殖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种植的纯度和稳定性,避免杂种和病种的出现;分根的植株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10-11]。分根繁殖的缺点是分根的数量有限,需要保证根部的活力和健康;分根的植株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较高,不耐旱和涝。分根繁殖的适宜条件是土壤肥沃、湿润、透气,有较强的保水和保肥能力,气温适中,无霜冻和高温,有充足的光照和水分。

2.1.3 移栽繁殖

移栽繁殖是将秋季种植的幼苗在第二年春季移栽至适宜的地块,按照株行距50 cm×60 cm栽种,栽后浇一遍透水。移栽繁殖的时间为惊蛰前后,最迟要在春分前完成移栽,移栽时间越往后小果博落回在当年结果就越少,甚至只长苗不挂果。

移栽繁殖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秋季种植的幼苗,节省种子和人工,并且移栽的幼苗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12]。移栽繁殖的缺点是移栽的时间要掌握好,否则会影响结果;移栽的幼苗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较高,不耐旱和涝。移栽繁殖的适宜条件是土壤肥沃、湿润、透气,有较强的保水和保肥能力,气温适中,无霜冻和高温,有充足的光照和水分。

2.2 栽培技术

2.2.1 选地与整地

小果博落回的生命力较强,喜温暖湿润的环境[13]。

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地块选定在榆树林场剡坝,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拥有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褐色沙壤土地。种植前,先将土地深耕,翻土深度在30 cm,将杂草残株、石块清除干净,进行土壤处理。每667 m2撒施:恶霉灵(含量99%)颗粒1 000 g土壤消毒,5%钾拌磷或3%辛硫磷颗粒3 000 g土壤杀虫,施有机肥1 000~1 500 kg。随后及时翻耕,整地作床,制作成宽1.2 m或1.5 m的床畦,高20 cm,呈现东西走向,床畦之间预留40~50 cm的步道,便于作业和雨季排水,6~7 d后播种。

选地与整地的目的是创造一个适合小果博落回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肥力、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果博落回健康生长。选地与整地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和药剂,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以及造成土壤盐碱化或酸化而影响小果博落回的生长。此外,应注意土壤的松紧度,避免过于松散或过于紧实而影响小果博落回的根系发育。

2.2.2 田间管理

在甘肃陇南徽县,小果博落回一般播种后15 d即可出苗,20 d后幼苗出齐,待真叶出现2~3片后,应立即结合除草进行间苗,间苗进行2次,将株距控制在40~50 cm之间,间去病残苗、病虫苗,留取壮苗,秋季种植可适当间苗,多余的幼苗可以在第二年春季移栽。幼苗在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可根据土壤的干湿状况适时、适量地浇水,促进幼苗生长。此外,也可以结合除草疏松土壤,促进其根系发育。当幼苗生长到30 cm时,根据生长情况在根部适量追肥培土,以磷钾肥为主,及时除草,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随着气温的升高,根系逐渐形成,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便可实行粗放型管理,但水肥要足,及时拔除大草。雨季要注意排水,以免诱发病虫害,或导致植株根系腐烂。

田间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小果博落回的健壮生长,增加其茎叶和根部的生物量,提高其含碱量和增强药效,促进其开花结果,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田间管理时,要根据小果博落回的生长特性和需求,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疏松、培土等,避免造成植株生长障碍或营养过剩,影响小果博落回的生长。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保护植株健康。

2.2.3 病虫害防治

小果博落回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但在种植过程中,仍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影响其生长和产量[14]。小果博落回主要的病害有斑点病、锈病、炭疽病等,主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蝗虫、蝇虫等。为了有效地防治小果博落回的病虫害,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集中清理和烧毁病残株、杂草、残叶等,消除病虫害的越冬基地和传播源。

(2)选择健康的种子或分根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带入病菌或虫卵,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3)实行合理的轮作或间作,避免连作同一种植物,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周期,减少其暴发的机会。

(4)适时、适量施肥浇水,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湿度,避免因土壤过干或过湿而造成植株的生理障碍或诱发病虫害。

(5)及时除草疏松,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6)定期观察和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其扩散和产生危害。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或施用,注意药剂的浓度和用量,避免出现药害或药残,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有益的天敌和微生物,实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 采摘

小果博落回的采摘时间一般为9—10月,此时果实成熟,茎叶枯黄,根含有最多的有效成分。采摘时应将根挖出,剪去茎叶,晾晒至半干,切片,再干燥至全干,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变质。茎叶也可以晒干后打包保存,药用或制成植物源农药。采摘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避免雨露或霜冻影响药效和品质。此外,还要注意采摘的干净卫生,避免混入杂质或污物而影响药效和品质。

4 结束语

小果博落回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和农林防治价值的植物,开展小果博落回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甘肃陇南徽县小陇山林区的小果博落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特性,提出相关繁殖与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小果博落回的药用价值,为小果博落回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具有药用和农林防治价值的植物的人工繁殖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庆森,蔡继增,牟顺泰,等.小果博落回繁殖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7):162-163.

[2] 冯岗.小果博落回杀虫杀菌作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 伍全会,吴霞.美人椒优质高产培育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情况探讨[J].江西农业,2023(8):42-43,46.

[4] 张改,曾祥耀.豫西南地区夏芝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22(25):15,64.

[5] 王东,许忠来.嵊州市草莓优质壮苗培育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2):42-43.

[6] 王家禄.半夏种质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

[7] 彭依晴.航天诱变柴胡SP2代优良株系田间筛选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

[8] 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等.贵州皇竹草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建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177-178.

[9] 江若岚,黄鹏,汪鹏,等.温度对小果博落回种子萌发的影响与血根碱合成基因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 (7):2159-2162.

[10] 程筵寿,周0I8oWykg2qAJQUpZITw9DA==国华,王卫东,等.根茎繁殖的华重楼植株生长量及花期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21,42(5):102-106.

[11] 高洁,曾笑菲,刘晓辉,等.滇杠柳扦插繁殖及生根相关理化特性的动态分析[J].中药材,2011,34(6):841-845.

[12] 钱瑭璜,雷江丽,许建新,等.华南地区8种地被植物的耐旱性及繁殖移栽效果[J].草业科学,2013,30(11):1718-1724.

[13] 江若岚,黄鹏,汪鹏,等.温度对小果博落回种子萌发的影响与血根碱合成基因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17(7):2159-2162.

[14] 冯睿,司嘉怡,杨柳君,等.博落回田间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10):1424-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