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界对生态环境关注度日益提升,并积极推进林业事业建设与发展,旨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除了可以取得理想的有害生物治理效果,还能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对此,论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包括营林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并提出了一些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7–00-03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不仅可以控制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还能促进森林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受到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了解不足、实际运用科学性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际选用合适技术措施进行应用,确保林业健康持续发展[1]。
1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
1.1 有效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
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林业有害生物非常多,常见的有松材线虫、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等。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处理,势必会对林木正常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有效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有害生物对林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在抑制林木病虫害发生、保障植物健康生长等过程中,促进现代林业事业的发展。
1.2 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林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的落实,可在减少对周围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同时,使林木能更健康地生长,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2]。
1.3 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
以往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常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虽然具有见效快、治理彻底的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运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具有绿色、无公害的特点,而且具有更高的生物防控水平。通过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所形成的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也会促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水平与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概述
2.1 营林绿色防控技术
要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改造低效林、抚育间伐等营林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通过有效改善林分生态环境,提高林木抗病害能力。
第一,营造混交林。营造混交林首要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并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营林作业。执行时要注意选择种间关系协调的树种进行混交,如针叶树与阔叶树、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等。同时,对伴生树种和主要树种之间的比例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出现伴生树种比例过大的情况,保证各树种之间的平衡生长。对于混交的方法可根据树种特性和预期取得的生态效果,灵活采用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等方法进行操作。此外,尽量选择良种壮苗进行栽种,并适时进行中耕、施肥、除草等活动,既能有效控制林分密度,又能提高林分抗病虫害能力。
第二,加强土肥水管理。由于土肥水对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时,要加强对土肥水的管理。在土壤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扩穴、隔行深翻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肥料管理方面,应根据栽种林木生长情况,适时为其提供肥料,基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则根据林木生长周期分次施用,整个过程要注意对氮磷钾肥进行合理搭配[3]。在水分管理方面,应根据林木需水情况和季节变化,科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及方法,例如夏季适当增加灌溉次数,灌溉采用喷灌或滴灌方法等。
第三,改善林地光照条件。林木生长过程中一旦出现林地相对封闭、通风透光性差等情况,就容易引发病虫害问题。这时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有效改善林地光照条件,减少有害生物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根据林业建设发展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补植或间伐,以改善树种组成和提高森林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在光照不足的地区种植一些耐阴或阴生的植物,如万年青、麦冬等。
第四,清洁修枝。由于林木生长环境所包含的水分、土壤等也是昆虫、病原菌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因此必须定期对林地进行清洁整理,具体包括将林业出现的枯枝落叶、病虫果、带卵枝条等收集起来,采用集中烧毁、深埋等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引发严重的病虫害;在冬季休眠期和早春树体萌动前,对发现的树干上的翘皮、粗皮、病斑等,采用刮治树皮手段进行处理,完成后还要注意及时进行涂药,从而起到消灭越冬病虫害的效果。
2.2 物理绿色防控技术
采用物理绿色防控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治理,需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和保障林木正常生长的环境。实践中,通常会借助杀虫灯、黏虫板等,通过调控病虫对温度、颜色等相关习性的反应能力,从而杀死、隔离病虫。
第一,绑缚诱虫带。借助人工方式设置害虫越冬场所,并实现对害虫的集中诱杀。要先了解和确认害虫越冬时间,然后将制作的诱虫带固定在适宜树干高度,待害虫出蛰前解下诱虫带,对其进行深埋或是烧毁。第二,绑缚截杀环。在对有上下树活动习性的害虫进行绿色防控时,可以采用制作截杀环的方式,例如用塑料制作毒环实现对松毛虫、草履蚧等虫害的有效防治。第三,安装诱虫灯。利用诱虫灯实现对害虫的捕杀,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实际操作可以在林地内,以棋盘、闭环等方式对诱虫灯进行设置安装,并将诱虫灯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0 m以内。在傍晚时分打开安装的诱虫灯,并在凌晨左右关闭诱虫灯。第四,悬挂黏虫板。利用黏虫板对林业虫害进行绿色防治,以预防虫害为主。执行时可以将制作好的黏虫板悬挂在树冠中层外缘,若出现虫量较多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大型的黄色黏虫板,从而吸引更多害虫,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4]。
2.3 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采用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活动,主要是利用生物种间和种内的捕食、寄生等相互关系,或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制剂,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范与治理。
第一,保护、利用天敌。当前较常运用的天敌种类有食蚜蝇、捕食螨、异色瓢虫、小花蝽等。根据林业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已经批量生产并实现商品化应用的以虫治虫方法,以取得更为理想的虫害防控效果,例如通过释放赤眼蜂实现对鳞翅目害虫的有效防治。
第二,性引诱剂引诱。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和无污染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性引诱剂引诱方法通常会将引诱剂产品制作成为诱芯,并按照说明书对密度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快速开展害虫防治工作。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常使用的性引诱剂有美国白蛾性诱剂、白杨透翅蛾性诱剂、松毛虫性诱剂等。
第三,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绿色防控,主要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剂,如绿僵菌、抗霉菌素120、多抗霉素等,从而实现对林业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4 化学绿色防控技术
当林地暴发大面积的病虫害时,采用营林、物理等防治手段无法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这时就要考虑使用化学绿色防治技术。执行时要取得绿色防控效果,就要优先考虑无公害农药的使用,并对用药时间、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等进行严格控制。
第一,加强对林地现场情况的了解。在使用化学手段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时,应深入到实地对有害生物分布区域、严重程度等进行有效了解和科学评估,并在准确把握林业有害生物具体类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控工作方案,为后续绿色防治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科学、合理选药。应选择效率高、安全性好的农药种类,在林木安全期内进行用药,以防止对林木健康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并有效保障病虫害实际防治效果。同时,若需要对化学农药进行混合使用,要注意两者之间发生其他化学变化,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执行时要对搭配使用的药剂进行了解,并在准确把握各种有效成分单剂使用范围及之间的关系后,最大限度减少用药品种和实现精准用药,在发挥最大病虫害防治作用的基础上,减少各种毒副作用发生,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
目标[5]。
第三,选择合适的器械施药。要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毒副作用,还可根据树木大小运用合适的施药器械。实际喷药时要尽量呈雾状,保证叶面用药均匀,以实现减量控害的作业效果。
3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对策
3.1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宣传推广
要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得到深入应用与发展,就要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增强林农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与了解,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朝着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第一,编制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宣传图册。相关部门在了解绿色防控技术手段、适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范围等信息资料后,可以将之以宣传图册的方式直观形象展现出来,方便人们直接通过制作宣传图册对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系统化了解,并为后续实践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安排专门人员深入基层宣传培训。在完成宣传图册制作工作后,应安排专门的工作队伍深入基层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促使农民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优先考虑使用绿色防控57bf75e7e45a51bf786eca326e02a24e技术。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座谈会、推介会等方式,让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其中,并由专业人员向农民详细讲授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帮助农民有效掌握和熟练应用。
3.2 有效建立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考虑到不同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不同有害生物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也有所差别。可建立专门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林地科学、合理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从而实现林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无公害防治示范点。应深入到地区实地对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优先考虑处于中间位置、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开展较早和已经取得较为成熟有害生物防控经验与结果的林地,并将其作为无公害防治示范点进行打造[6]。
第二,定期组织开展参观学习培训活动。在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示范点建设以后,定期组织开展参观、学习、培训等活动,让周边开展林业建设工作的基地人员参与其中,宣传无公害防治技术、分享绿色防控工作优秀经验,从而提高周围地区对绿色无公害防控的认可度,引导其将学习了解到的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当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范围。
3.3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已是必然发展趋势,只有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科学化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助力林业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第一,加强检疫防疫和监测预报工作。要使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要立足实际,深化落实好检疫防疫和监测预报工作。执行时可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如无人机、3S技术等,对不同地区林业建设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勘查,并围绕林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常采用防控手段、有害生物防控效果等信息资料,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指明方向。
第二,积极开展合作,开发更多新技术新产品。相关部门应与各大研究院所、高校等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等研究活动,共同研制出更多种类、操作简便、价格亲民和防治效果好的无公害技术和产品,并广泛推广应用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域,从而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7]。
4 结束语
传统化学农药的治理方法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新时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优先考虑绿色无公害手段,在取得较好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对周围生态造成破坏与污染。实践中要取得这一效果,就要全方位了解林业有害生物较常使用的营林、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通过建立无公害防治示范点、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等,在以点带面中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切实保障林业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可.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策略[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36(4):45-47.
[2] 尤媛媛.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及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4(3):43-44.
[3] 李世翠.昌岭山自然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J].乡村科技,2020(19):77-78.
[4] 王乾.平原生态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索与应用[J].种子科技,2022,40(6):78-80.
[5] 仲国庆.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J].农家参谋,2021(2):170-171.
[6] 杨译.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6):34-35.
[7] 王兴正.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