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

2024-10-21 00:00:00唐贝樊会丽吕颖捷黄敏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7期

摘 要: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概述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分析了大棚土壤现存问题,综述了以往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方法,分析了施肥方法对土壤的影响,介绍了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包括投入土壤改良剂、添加含钾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及使用复合肥料。

关键词: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施肥方法;有机肥料;复合肥料;施肥量和频次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7–00-03

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改良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合理的施肥方法对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作物生长至关重要。介绍了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合理选择复合肥料和控制施肥量和频次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

1 盐渍化土壤概述

盐渍化土壤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成分过高,包括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等盐类物质,导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异常,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类型。盐渍化土壤主要由于土壤排水不良、过度灌溉、气候干燥等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性成分积累过高。这类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壤结构松散、透水性差、土壤含盐量高、pH值偏高等特点。

盐渍化土壤的存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盐渍化土壤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减少了农民的收益。其次,盐渍化土壤也会导致土地的贫瘠化,使得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降低。最后,盐渍化土壤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2 大棚土壤现存的问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大棚种植在现代农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连续种植的长期进行,大棚土壤逐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大棚土壤肥力下降。长期的连续种植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为了追求产量,过量施用复合肥或水溶肥,不注重有机肥的投入,使得土壤中氮、磷矿物元素超标,有机质含量匮乏,导致土壤的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降低。

其次,大棚土壤盐渍化严重。种植过程中施肥相对单一,基本以大量元素为主,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氮磷钾过多,拮抗其他中微量元素,作物容易出现缺素症状,影响产量和品质。此外,大棚环境封闭,土壤缺少雨水浇淋,复合肥或水溶肥中含有的大量盐分累积在耕作层不能下渗,不但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土壤表面泛白泛红等现象),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还会因土壤盐浓度高于植物根系细胞溶液浓度而导致植物根系细胞脱水死亡,继而影响根系健康,诱发根腐等病害。

最后,大棚土壤通风透气性差。大棚内空间相对封闭,通风透气条件差,导致土壤中二氧化碳积累,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因此,研究大棚土壤改良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大棚土壤存在的问题,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盐渍化现象,改善土壤通风透气条件,对于保障大棚蔬菜的生产稳定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方法综述

3.1 传统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方法

(1)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特别是氮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盐分积累。(2)合理灌溉。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减少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累。(3)土壤深翻。定期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通透性。这有助于将盐分均匀分布于土壤深层,减轻表层土壤盐渍化。(4)种植耐盐作物。选择耐盐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如盐生植物等。这些作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保证产量。(5)土壤调理。使用土壤调理剂,如石膏、腐殖酸等,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盐分。同时,这些调理剂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6)轮作与休闲。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在休闲期,可以进行深松耕、淹水等措施,以降低土壤盐分。(7)加强排水。改善土壤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这可以防止水分在土壤中滞留,减少盐分积累。

3.2 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改良方法和技术,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注意施用有机肥,适当深耕。追肥前先进行土壤检测,然后根据土壤的结构等适当施肥,有效地调节土壤肥力,减少盐渍化的发生概率。也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防止土壤盐渍化或用淹水压盐的方法治理土壤盐渍化。当前,生物修复技术在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引入盐生植物、盐生细菌等耐盐、耐碱的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盐分的降解和有害物质的转化,改善土壤环境。同时,这些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提升土壤的抗逆性,减轻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利用地下排水系统和改良排水设施,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淡水,有效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一些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和应用也为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聚合物、有机酸盐等新型的土壤改良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 施肥方法对土壤的影响

在盐碱土壤改良中,选择合适的肥料对改善土壤肥力和减轻盐渍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肥料的选择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第一,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腐殖酸等物质,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第二,无机肥料在盐碱土壤改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特定的无机肥料,如硫酸镁、硫酸钙等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降低土壤的pH值。第三,钾肥可以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减轻土壤盐碱化的程度。第四,复合肥料中含有多种养分元素,可以综合调节土壤肥力,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复合肥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施肥效率,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伤害,有利于土壤的长期改良和保护。

5 用于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方法

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施肥方法需要考虑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盐分浓度、提供养分以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抵抗力。

5.1 投入土壤改良剂

选用有机物质丰富的土壤改良剂如腐熟有机肥或者生物炭等,将其充分混入土壤中。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降低土壤的盐分浓度和改善土壤环境。对于已经出现盐碱化的土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选择使用有机肥、石灰、石膏等物质进行中和,使土壤的pH值处于适宜范围内。还可以通过深翻和覆盖等操作,将底层盐分淘汰至地表,再运用地表水淋灌进行排盐,逐渐提高土壤的利用价值和肥力。

(1)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腐熟有机肥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肥料,其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投入前,可以对有机肥进行充分腐熟处理,以增强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

(2)生物炭的使用:生物炭是一种稳定的碳质物质,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吸附能力。将生物炭混入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

(3)混合施用:将选用的有机改良剂充分混合,可以有效地增强改良效果。通过混合使用腐熟有机肥和生物炭,可以在不同方面促进土壤改良,达到更全面的效果。

(4)施用方法:在施用有机改良剂时,需要将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面,并轻微翻耕或进行深松,以使其充分与土壤混合,使有机物质更好地渗透土壤,使改良效果达到最佳。

5.2 添加含钾肥料

添加富含钾的肥料是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重要一步。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施用富含钾的肥料如硫酸钾或钾肥等,可以增强植物对盐碱环境的抵抗力。

(1)选择适宜的钾肥:在施用钾肥料时,可以选择硫酸钾、氯化钾或者磷酸二氢钾等富含钾元素的化肥。这些肥料中的钾元素可以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1]。

(2)施肥量控制:在添加钾肥料时,需要根据土壤的钾素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用造成钾素积累或影响其他养分的吸收利用。

(3)施用时机:施用钾肥料的时机一般选择在作物的生长迅速期或抗胁迫期。这样可以确保作物在关键时期有足够的钾元素供应,增强其对盐碱环境的抵抗能力[8]。

(4)混施有机肥料:可以将钾肥料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钾肥料的利用效率。

(5)均匀施用:在施用钾肥料时,需要确保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可以通过施肥机具或手工均匀撒播的方式实现。

5.3 施用有机肥料

施用有机肥料是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关键步骤。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腐殖酸等物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同时,有机肥料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1)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在施用有机肥料时,可以选择腐熟的有机肥、粪肥、厩肥等。这些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2)施肥时机:有机肥料的施用时机一般选择在作物播种前、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等。这样可以确保作物在关键时期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施肥方法:在施用有机肥料时,需要将其充分混入土壤中,可以通过翻耕或覆盖的方式。使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和微生物更好地渗透进土壤[2]。

(4)控制施肥量:在施用有机肥料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养分浪费。

(5)结合其他施肥措施:有机肥料可以与其他肥料一起施用,如无机肥料或者生物肥料,从而达到施肥效果的互补和增强,促进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

5.4 使用复合肥料

选择适宜的复合肥料是改良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重要一环。复合肥料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全面需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壤的伤害,有利于土壤的长期改良和保护。

(1)选择适宜的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一种将多种养分混合而成的肥料,含有氮、磷、钾等养分。在选择复合肥料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选用合适的复合肥料,以满足作物的全面生长需求。

(2)施肥量控制:在使用复合肥料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生长需求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用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施肥时机:复合肥料的施用时机一般选择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从而使作物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4)混施有机肥料:可以将复合肥料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提高复合肥料的利用效率。

(5)均匀施用:在施用复合肥料时,也需要确保肥料的均匀分布在土壤中。

5.5 控制施肥量和频次

大棚内植物生长周期短,作物对养分要求较高,若土壤肥力不足,经常大量施肥则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从而促进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作物品种需求合理施肥。在施肥时可采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等代替部分化肥,避免化肥的过量使用。

(1)土壤检测:在施肥前,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植物的需求量,从而合理施用肥料,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积累或浪费。

(2)施肥计划: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需求量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避免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施肥过量。

(3)控制施肥频次:根据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养分需求,控制施肥的频次,避免过于频繁的施肥,以免造成养分积累和土壤负担过重[3]。

(4)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

(5)结合土壤肥力和作物品种选择施肥量:对于肥力较高的土壤或一些对养分需求量较低的作物,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避免肥料过量。

5.6 选择适宜作物

在大棚种植时,应根据土壤的状况和作物的特点选择适宜的作物,避免种植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盐碱危害。同时,可以轮作或间作一些抗盐性较强的作物,既可以保持大棚的生产性能,又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

5.7 加强管理

大棚管理是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手段。定期检测土壤盐碱度和肥力等指标,及时调整施肥量和水分灌溉量,保证适宜的种植流程。此外,大棚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及时开门换气、浇水降温。

6 结束语

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宜的治理方法,有效地改善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环境,保障大棚作物的健康生长,进而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产量和品质。这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晓,张翠英,张培,等.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芹菜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3,46(2):62-69.

[2] 魏春秀.温室大棚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及合理防治[J].农业知识,2023(9):32-33.

[3] 江福英,吴志丹,张磊,等.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J].茶叶学报,2023,64(5):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