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遗存 留住记忆乡愁

2024-10-21 00:00:00陆京慧
公民与法治 2024年10期

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河北省人大代表非常关注城乡遗址遗存保护问题,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共商共治共享的原则,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保护传承体系,可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使城乡焕发出新的魅力。为此,一些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城乡留住老居民、保留老记忆出谋划策。

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城市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城市历史街区保留了承载乡愁记忆的特色建筑、原住居民、生活场景,不仅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岁月变迁,而且展示着城市的历史风貌。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让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留住乡愁,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拆大建的时期已经过去,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的高峰亦已过去,城乡建设将会进入以建成区的改造为主体的阶段,而建成区中的老城区部分往往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承载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抓手。”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建投城镇化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邓怀智认为,随着城市更新建设不断推进,保留城市记忆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中心城区的老小区、街道及特色建筑凝结着城市的历史,体现着城市的岁月沧桑,这些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的建筑物,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写照。邓怀智代表在调研时发现,当前保留城市记忆的工作面临不少挑战,存在着诸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他建议从加强政策引导、更新专项规划、促进文旅结合等方面入手,唤醒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为现代城市增添文化底蕴。

“应强化政策引导。”邓怀智代表认为,应结合全国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出台保护传统风貌街区的土地出让、规划建设管理、消防设计、历史建筑使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充分结合,引导和推动城市更新健康发展。

“应编制市级、区级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细化保护举措。”邓怀智代表建议在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工作中开展历史文化调查工作,充分挖掘更新范围内的文化价值特征,讲好文化故事,延续历史文化基因,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一是在老旧小区更新建设中,应注意保护文物、历史建筑、抗战遗址、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历史地名、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提升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二是把文化原色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创新业态,讲好历史故事。三是在命名上借鉴北京、上海、苏州等许多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经验,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具有历史意义和当地特色的名称,对历史地名予以最大可能的保护。“例如,继续用老地名标明新的巷子、街道的地理名称,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老城隍庙等等,不管拆迁改造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地名的地理名称始终保留不变;也可实行新老地名同存共荣、相得益彰,新建道路、建筑、居住区命名过程中注重历史地名的延续和创新,把新地名和老地名融合在一起,保留老称号,标明新名号,让二者同时刻录在人们的记忆中。”

“应重视历史街区、传统风貌街区中的城市记忆活化。”邓怀智代表认为,城市记忆活化不同于静态的记录性保护,而是注重在与人的互动中让城市记忆回归大众生活,在现代重获新生以及持续传承生命力。要做到保护、传承与利用并举,需历经从保护城市文化存量到激发城市文化增量的过程。“例如,河北省沧州市南川老街地处中心城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位置,在文旅发展背景下,可以老沧州运河街埠文化背景为依托,走出以城市记忆活化促进文旅发展的新兴路径。”邓怀智代表建议,一是以人为主体,注重文旅项目与游客的连接互动,打造体验经济,通过人在城市中的动态体验来再现城市记忆;二是唤醒城市记忆的相关物品,把承载记忆的怀旧物品融入游览过程,并挖掘物品背后的象征性内涵;三是重构城市记忆场所,还原历史景观风貌,复兴场所内在精神;四是重现城市事件,在实景演绎中重温老城记忆。

对于如何吸引社会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效能,邓怀智代表建议在依托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建立城市记忆建设流动资金库,制定好资金使用计划及资金监管措施,确保相关保护性资金可以用到守护城市记忆的工作中。除了政府投入,还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特色街区,重构城市记忆场所。通过这种合作共赢的方式,既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让城市记忆得到传承。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厂房、车间、矿区等生产和储运设施,以及其他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工业遗存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与工业生产活动相关的一切物质存在与非物质存在的总和,拥有工业文化特殊的魅力。伴随着城市去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城市工业区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遗存。它们承载着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了工业化进程对历史及当下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城市更新发展、重新规划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工业遗产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若能挖掘工厂、矿山等历史文化与科普价值,通过创造性规划和保护性开发,把它们改造成博物馆、文创园,既能让工业遗产重焕光彩,也能让人们得以回望历史、憧憬未来。”河北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长安区西兆通镇东杜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磊磊认为,加强工业遗产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为城市注入独特的文化元素,展示城市历史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价值。

河北省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例如制药厂、酒厂、矿业、钢铁工业遗址等,还有丰富的工业发展历史故事。这些工业遗产、遗存是一种宝贵财富,记录了工业进程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保护和活化利用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遗存对于保留城市记忆、赓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前,对工业遗产、遗存的保护利用缺乏法制化约束,一些工业遗产处于被动低效利用或者闲置状态,一些地区缺乏对工业遗产进行活化利用的措施。”刘磊磊代表认为,工业遗产、遗存的保护利用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作,需要统筹考虑、多方支撑、累代经营。因此,他建议,一是加快工业遗产、遗存保护利用的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制度办法等从法治和制度层面加大保护利用力度,将保护利用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分类保护利用,明确保护利用要求,加快工业遗产遗存普查,摸清底数,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三是统筹谋划,编制多层次工业遗产遗存保护利用的规划,开展工业遗产遗存价值评估、认定,建立保护利用名录。四是探索多元化的活化利用模式,凝聚文化活力,用保结合,推动工业遗产遗存多空间、多功能、多人群共享利用,实现工业遗产遗存再生与有机更新。

推动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保护

河北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一些具有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有276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不断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法规制度,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增加了传统村落的相关内容,强化了保护措施。各市也出台了市级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一批濒危传统建筑得到保护修缮,村内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太行山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所蕴含的农村乡土遗产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加强对该地区重要乡土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的开发保护,对于挖掘和利用河北省农村遗产有重要的作用。”河北省人大代表、平山县蛟潭庄镇蛟潭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俊伟认为。

“就拿我所在的平山县蛟潭庄镇蛟潭庄村来说吧,我们虽然没有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但这里风光秀美,乡土文化内涵深厚,具有很明显的太行山东麓的地域特色。”刘俊伟代表说,村落中具有千年树龄的老榆树、古槐树,还有多处建设于明清的古建筑。而且,这里曾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驻地、革命老人梁银兰的故乡,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居住。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全村老百姓积极参战拥军,为全国抗战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群众基础扎实,革命传统深厚。

“近年来,我们把文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持续推进文旅项目,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蛟潭庄的历史文化品牌。”然而,刘俊伟代表经过对周边县市参观学习考察,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概念还未被人所熟知,其生态、经济、文化方面的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刘俊伟代表举例说,闫三妮民歌是河北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是河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作品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内容。其民族风格鲜明,具有明显的人文关怀、社会审美和民族文化特质,具有很高的社会史和民间音乐史研究价值。然而多年来,筹建“闫三妮民歌传承基地”规划一直还停留在纸上,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是对这一领域的宣传与保护力度较弱。”刘俊伟代表认为,在传统村落和革命遗址保护方面,居民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愿和行为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其感知意向对村落文化传承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因为缺乏有效宣传,居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不够。

“三是农村公共设施落后,对传统老旧建筑的修缮未能及时跟进,环境得不到改善。”刘俊伟代表发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旧址、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多为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建筑,因年久失修,已全部成为危房。因涉及房舍较多,修缮工程面积大,而村集体又缺乏资金,所以亟需动员各方力量进行抢救性保护。

为此,刘俊伟代表建议河北省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实现传统村落经济价值活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让历史风貌保存完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他建议河北省出台相关文件,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保护遗址重要性的认识。财政加大对文化和旅游的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在试点过程中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服务。完善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担保信用体系,拓宽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此外,一些河北省人大代表还建议文旅部门积极探索以文化产业带动城乡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利用,通过文创产品、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等方式,打造一批既有“乡土味”又有“文化味”的文化旅游产品,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旅游品牌,让人们读懂河北,记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