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山东省莱州市已连续8年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高素质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先后培育高素质农民3465人,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形势下,农民对培训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莱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的调查研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研基础情况
2024年2月20日至3月31日,莱州市农广校在莱州市17个镇街开展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方式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共发放问卷 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3份。本次调研对613名有效受访者进行了分析(因农民培育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同步影响,单一选项难以体现整体情况,因此问卷设计部分问题设置为不定项选择),调研对象基础情况详见下表。
调研对象基础情况表
二、问题分析
(一)学员整体素质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年龄50岁及以上377人占61.5%,40岁以下仅55人占9%,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1.2%;现代农业知识欠缺,素养不高、担当不强,运用科技能力不足,持续发展后劲、创新发展思维和实力缺乏。近年一些青年返乡创新创业人员增加,根据调查显示返乡人员125人占20.4%,这改善和提升了高素质农民队伍整体素质。但他们不愿长期生活在乡村、不愿从事农业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年龄偏大、文化参差、整体素质不高,仍是乡村振bae2dce055ee9041e09cfe2cdae18f2580abacad910dc0729898b41c6e8ead8d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难题。
(二)培训模式缺乏灵活性。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多数是以集中培训学习为主,这种集中培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保障学员学习过程的持续性以及学员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农民往往会有日常的农活需要完成,农民担心会因参加集中多日的培训耽误农活。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不够丰富。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需求从简单的农业技术培训升级到了经营管理、市场运营、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企业管理及策划等多个领域,单纯依赖原来的师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需要,而目前现实情况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三、调研建议
(一)重点培育农业接班人。针对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要通过培育培训留住提升现有从业者,依据学员的学历层次差异,精准培训模式,针对性地开展参与式、互动式农民田间学校教学,优化师资、精准内容,问题导向,集中培训与单独讲解、辅导相结合,让其紧跟培育进度,达到预期效果。重点培育农业新生代,提高政策扶持含金量,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引导退转业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参与培训,共同营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好农业生产大户、农业创业就业带头人及农业科技示范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树立榜样,用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发广大农民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热情。
(二)结合产业开展培育。根据受训人员的需求,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将高素质农民培育融入地方全产业链之中。例如,苹果、大姜产业是莱州市的富民核心产业,为了契合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重点开展苹果、大姜生产技术培训,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民参加对口专业培训和实训,让农民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加速产业发展,提升专业品牌,这种与本地产业相融合的培训可以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更多的农民参训。
(三)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农民需求,优化农业农村政策、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常规课程,同时逐步增加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内容,推动延伸种植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针对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开展经营管理、农业电商等内容培训,提升学员创业创新能力。在培训过程中以提升学员参与度为抓手,培训时间选择上,应尽可能避开农忙时间,安排在不影响农民农事活动的时间开展,根据不同产业调整受训时间,以3天左右的精准性、高质量的研修班为主。在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安排上,要就近组织培训,在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组织学员到一些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强的现场观摩点进行参观学习。另外,利用“齐鲁乡村网络学院”、“云上智农”App、微信交流群等平台实施远程授课,让学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健全培育政策制度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是长期、系统的乡村人才振兴工程,要积极探索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创新适合本地农业发展实际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解决学员遴选难、培育组织难、持续发展难等问题,深入贯彻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政策新精神,结合高素质农民标准和本地实际,争取政府、财政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争取创新制度项目试点,创新管理、扶持等系列政策,建立健全“培育培训、管理规范、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的培育体系,实现资金、措施、政策配套,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服务。通过高效开展后续跟踪服务,解决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销售难题,实现农民创新增收,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上台阶。
(作者单位:莱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