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特殊的时代境遇,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转型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多重困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积极承担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责任,日益成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原则下积极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能有效纾解全球环境治理困境,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实现转型,促使各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全球发展倡议;全球环境治理;中国;治理困境;治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4)05-0072-09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23090);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团队引领计划”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宫玉涛,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王先霞,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阶段大量侵占自然资源,如消耗化石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这与当今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密不可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及其“污染”转移等行径均是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进而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却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治理经验,拒不承认因自身原因造成环境破坏的历史,推延履行甚至规避自己的应尽义务与援助承诺,失信于“全球南方”。因而,全球环境治理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当今世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等理念与原则,重点推进减贫、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倡议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为目标,致力于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1〕全球发展倡议能够推动更多的国家、组织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并深化合作,有助于纾解全球环境治理难题,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
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特殊的时代境遇,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事件频发,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了新态势。2023年全球全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1.45±0.12℃,进一步逼近《巴黎协定》所设立的1.5℃控温目标,至此全球进入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核污水正式排海,造成海洋及水生生物遭受核辐射污染,等等。上述表明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环境治理也面临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竞争激烈
全球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既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科学问题和环境问题,也是事关经济发展与安全的重要问题。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理主体,决定着全球环境治理的成效。因此,是否掌握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决定着治理主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综合利益乃至国家安全。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庞大的资源占有牢牢掌控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当代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向自然界和发展中国家“索取”大量资源之外,还将其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造成环境恶化的结果转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并试图通过法律、公约、协定等制度手段将其合法化。这导致全球环境治理风险增加,加剧全球环境治理的分歧,拖累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
第二,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中国秉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领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塑造和维护负责任大国形象,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协作并努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及经验扶持,已成为世界环境外交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例如,中国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通过多边开发银行等途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展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等方面合作。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参与提升全球环境治理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深化互利合作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成为一股中坚力量,深刻改变着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格局。
总之,当今时代,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竞争激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深化合作,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断提升,但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话语权仍不足。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灾害及复合风险,而且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常常面临责任和受益的不平等境遇,体现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滞后性,制约全球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南北合作的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错位”现象突出
利益冲突是全球环境治理的深层次矛盾,基于利益、价值观及权力的分歧,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错位”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利益和环境责任上的失衡。南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沟通协商、共谋对策的重要沟通桥梁,因此南北双方在承担生态环境责任、资金筹措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意见关切到全球环境治理的绩效。
第一,在环境危机的成因以及恢复全球环境责任方面南北双方未达成有效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侵占并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是导致全球环境出现问题的重要根源,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理应承担历史责任。但西方发达国家却试图回避历史,推延履行甚至规避自己的减排义务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西方发达国家在把环境责任推向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援助条件。〔3〕这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不满,导致南北围绕全球环境治理的分歧扩大。
第二,全球环境治理资金安排机制不健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加大了全球环境治理难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财政、社会压力增大,开展全球环境治理的意志减弱,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具有更加强烈的意愿。此外,世纪疫情使全球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政策链等难以有效融合,全球一体化进程减缓,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资金紧张,致使部分国家难以维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和保证环境治理的质量,不得不减缓环境治理的计划进程。
第三,全球环境治理技术供需不平衡。绿色技术是环境治理的核心问题,发展中国家希望西方发达国家兑现承诺,以优惠和减让性条件转让环境治理技术,但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持技术优势和获取经济利益,常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强调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技术转让,他们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出售技术获得高额经济利润,并不情愿拱手相让。虽然当前的国际环境治理谈判中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援助责任已经形成了较广泛共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没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以致很多国家没有履行约定,或者在援助过程中呈现碎片化的趋势。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面临资金、技术和建设能力不足的窘境,导致全球环境治理赤字继续扩大,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仍难以实现。
(三)国际环境组织的重要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现代意义的国际组织自19世纪初期发端至今,因其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通常通过协调国家间利益冲突、均衡环境技术水平、提供贷款、信息分享等方式将环境治理付诸实践,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起到了协调者、建议者乃至推动者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国际环境组织大多数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追求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忽视甚至侵蚀了发展中国家权益,因而难以维护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公正。
当今全球环境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持续多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某些方面吞噬了世界各国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落实受阻,国际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受到多重阻碍。一是全球环境治理公共支出经费缩减,国际环境组织执行力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期间,世界各国经济深受影响,多数国家减少甚至切断对全球环境基金、绿色气候基金等环境公益组织的捐赠,大幅削减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共经费支出,导致国际多边环境组织资金紧张、执行力低下,导致众多计划方案被搁置,严重损害了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公正和成效。〔4〕二是国际环境法律体系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为强制执行力不足和问责机制存在缺陷两方面。一方面,现存的国际环境法律只是国际环境组织进行自我约束的一种软法性文件,并不具有强制性,只能为国际环境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行为提供指导,无法对违反环境公约协议者进行强制性制裁。例如,美国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反对及协议的约定,任意进退并阻碍其他国家参与《巴黎协定》,但由于缺少国际环境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支持,国际环境组织无法对其采取强制性惩戒,表明国际社会亟待加强国际法律执行力以应对环境变化。〔5〕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环境组织的问责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问责依据、问责力度过轻以及问责效果不佳等。三是在当今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日渐抬头的大背景下,个别国家完全立足本国利益,从“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立场出发,拉拢其他国家组建带有政治博弈色彩的环境利益集团,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忽略了全球环境公共利益、仅追求内部成员个体利益。这种地缘政治行为人为割裂了全球间的相互联系,使全球环境治理碎片化现象不断加剧,进一步冲击着国际环境组织的权威和影响力。
(四)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壁垒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环境问题的政治化趋势增强,全球环境治理中单边主义加剧,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盛行。这容易滋生环境霸权、恶化多边环境合作,破坏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效率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全球环境治理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剧,最终难以对全球环境系统危机施以有效应对。
第一,某些西方大国在应对环境问题上大搞单边主义。这些国家奉行利己主义方针、优先考虑自身权益,无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利益,屡次违反国际环境公约协议及法律法规,拒绝或拖延履行理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单边随意“退约”“退群”“退协议”,妨碍多边环境进程。例如,2011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不履行应承担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2014年7月,澳大利亚为发展国内经济全面取消碳税,是实行碳排放交易的国家中首个废除碳排放定价的西方发达国家;2019年11月,美国违反承诺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严重削弱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努力。上述单边主义行为集中反映了某些西方大国对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轻蔑态度,严重破坏了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环境合作,极大损害了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和效率,也给全球环境治理前景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第二,国际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基石。过去几十年,人们普遍认为贸易和环境没有多少联系。随着各国依靠贸易获得了经济发展,现在贸易政策已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社会和环境色彩。美国拜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混合型政策,包括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环境贸易政策、技术贸易政策和地缘战略贸易政策,给全世界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贸易关系也日益复杂,极易造成“绿色保护主义”。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与成员期待,肆意破坏WTO多边自由贸易规则,打着环境管理的幌子限制欠发达国家的产品和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施加高额的进口关税,诱发全球性关税壁垒,增加了多边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上述行为是国际环境秩序不成熟的表现,容易滋长环境霸权、恶化多边环境合作,最终难以有效应对全球环境危机。〔6〕
(五)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效率
全球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构建全方位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等问题均具有明显的全球性特点,表明亟待世界各国在完善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下携手合作、共同为全球环境问题履行应尽职责和贡献应有义务,然而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碎片化状态日益加剧,体系建设也明显滞后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需求,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效率。
第一,当今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内部矛盾突出,抑制了全球环境治理的创新活力。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从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忽略全球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特征,致使全球环境治理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治理赤字问题不断加剧,各主权国家也呈现割裂状态。〔7〕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既不承担历史责任,也不愿意为全球环境的改善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因而无法有效整体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环境危机适应和处理能力较弱,容易遭受到全球环境危机事件的冲击。
第二,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和阵营化趋势加剧,难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日益转向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以促进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低碳转型相关的生产、供应链、金融、规则、技术创新应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但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新兴市场大国视为竞争对手,通过搞地缘政治、跨大西洋伙伴等霸权行径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加剧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和阵营化趋势,致使全球性环境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必然会阻碍到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
第三,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强制性执行力不足,影响了全球环境治理效力的持续性。全球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不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国际法律体系来促进环境问题的及时和有效解决。〔8〕个别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肆意霸权行为严重侵犯了其他国家的合法权益,也是对国际环境法规的赤裸挑战,影响了全球环境治理效力的持续性,进一步制约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个体利益至上的决策及其行为对全球环境治理的整体性eoCwwk/ITz1M8M1HS4oUdw==效应造成冲击,导致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所发挥作用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二、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及对困境的回应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承担与发展阶段和能力相匹配的环境责任。在全球环境治理制度建设中,经历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贡献、再到积极引领的演进历程,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发挥作用越来越大。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中,“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机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际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外,角色作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中国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意愿、能力的与日俱增,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日益成为世界环境外交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具体来说,中国积极参加和主持了一系列国际多边会议、国际公约谈判和国际环境立法活动,推动多项环境治理机制贯彻落实,与环境治理各主体开展深入合作,坚持和发展“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防范西方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环境挑战作为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筹码。〔9〕中国积极推进《巴黎协定》等多边国际环境谈判,支持联合国、G20等多边机制发挥国际环保合作领导力。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通过多边开发银行等途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合作。而全球发展倡议正是中国继“一带一路”倡议后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其最终目标是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框架”原则下全球绿色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得中国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全球绿色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第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引领全球绿色转型。中国从工业、农业到城市发展都在不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国,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另外,中国积极探索将绿色转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不仅促进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经验。例如,通过倡导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越来越多国家有机会共享中国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借助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分析,助力全球环境治理。〔10〕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充分认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和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生银山”的理念和战略的世界影响和世界价值。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指导原则。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1〕。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12〕。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出,“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13〕。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再到“地球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延展,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普遍适用性,也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三,中国致力于成为多边环境关系的维护者和国家自主贡献的示范者。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原则,积极开展多边环境外交,维护国际环境组织、环境公约权威,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例如,中国主动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和国际组织的环境外交,持续开展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以及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等周边国家的环境外交,并通过建立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等多边对话合作机制,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合作。2020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引领示范。
(三)全球发展倡议是对全球环境治理困境的有力回应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演进之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恶化导致的全球性问题致使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世界各国经济复苏乏力,发展鸿沟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能为化解当今全球环境治理困境激发新动能,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转型,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方案。
第一,推进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内容。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14〕全球发展倡议能为化解全球环境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智慧。首先,携手合作是必由之路。全球发展倡议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西方发达国家要重信守诺,履行应尽责任。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其次,务实行动是重要保障。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遵循务实合作的行动指南,倡导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发展合作擘画了蓝图,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全球发展倡议对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提出的重要理念和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球发展倡议的内在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全球范围内极端干旱、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和威胁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提出全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提议各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其一,要平衡各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权力和义务,各国应秉承“共同担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自身国情积极承担和发展能力相适应的全球环境治理义务。西方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全球环境治理义务,完全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可以承担更少的义务,但并非不用参与到全球环境治理当中,同样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努力。其二,各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要始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环境治理秩序,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开放性、多层次的全球或区域性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使各种机制协同增效,防止环境议题被政治化。其三,各国要力争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复苏、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例如,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引发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各国需要积极履行碳达峰与碳中和承诺,推进能源低碳绿色发展。〔15〕
三、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全球环境治理转型的路径
(一)积极塑造中美合作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引擎作用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能源消费国,两国合作是推动全球采取强有力的环境治理行动、加快环境治理转型的关键。中美加强合作事关全球环境治理的未来发展。全球发展倡议提议加强中美合作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引擎作用,提倡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美两国在很多方面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在环境等诸多领域都可以也应该坚持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中国政府在各个场合一直强调,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矛盾,中美各自取得成功是机遇而非挑战,应加强对话合作而非零和博弈。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日益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实现了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要角色演变。此外,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虽然遭受多方面的挑战,美国依靠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其西方盟友一起长期把控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长远来看,中美合作对于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中美携手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两国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合作,造福两国、惠及世界无疑是正确的并且是可实现的。例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前夕,中美两国重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并达成“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包括努力保持1.5℃可实现”的共识,这为维护联合国多边气候治理框架的稳定注入了确定性,推动了这次大会取得一系列成果。
中美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存量优势,而且有增量优势,将为双方合作开辟更多更宽广领域的增长空间。鉴于此,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中美双方应设立新的合作愿景,共同树立正确环境认知、有效管控环境治理分歧、推进环境领域互利合作、共同承担环境治理大国责任,携手推动世界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国际组织是落实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者,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应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复杂,要求多边管理和协调,全球发展倡议倡导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应彼此协调、分工合作、相互策应,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充分发挥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发展倡议目前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以联合国框架为核心的国际组织的支持和拥护,成为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重要公共产品。在当今世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最能够团结各国共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最能够为存在分歧的各方提供交流对话平台。从一定意义上说,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功能作用发挥决定着全球治理的成效。此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制定和落实环境条约、议定书等方式,统筹全球环境治理安排,提高全球环境治理的效率。2023年11月30日在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首次完成了对《巴黎协定》的全球盘点,并就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转型远离化石燃料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明确了未来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最新写照。
中国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者,应主动遵守并积极采用多边环境协定(MEA)形式的环境公约和国际环境法,并利用自身不断提高的影响力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和落实相关的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环境法则,从而尽可能地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三)携手共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等危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阻碍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亟待世界各国在完善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下携手合作、共治全球性环境问题,但当前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求,难以维护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合理性,也制约着全球环境治理的效率。因此,携手共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迫在眉睫。
要平衡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当前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仍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把控。这种状况不改变,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仍会磕磕绊绊。因而,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平衡全球环境治理的话语权。一方面,发达国家要明白,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性问题,仅仅依靠发达国家是无法有效实现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适度让渡部分领导权和话语权给发展中国家,从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通过自身努力、集体合作来不断提高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基石。要坚持普惠包容,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之下,明确不同类型国家的责任,并关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关切。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主权国家依然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理主体。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应展现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责任和行动,切实履行应承担的减排等方面的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积极履行并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承诺和力度。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应继续加强南南合作,共谋发展,积极承担起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义务与责任。这有助于弥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系列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增强双方的互信。各国要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此外,全球发展倡议提出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应逐渐转向生产、供应链、金融、技术创新等低碳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等应重点列入各国的发展议程。这有助于缓解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内部矛盾突出、治理体系碎片化和阵营化加剧等问题,增加全球环境治理效力的持续性。
总之,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境遇,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共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转型,才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要继续积极承担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责任,继续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角色,并随着自身能力和实力的提升而发挥更出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68-471.
〔2〕 夏志强,郑雅庆. 环境问题社会自治:理念、逻辑与路径〔J〕. 党政研究,2015,(2).
〔3〕 于宏源. 中国生态文明领导力建设—基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视阈的分析〔J〕. 国际展望,2023, (1).
〔4〕〔10〕 刘海涛,徐艳玲. 全球环境治理与中国角色和贡献〔J〕. 理论视野,2021,(3).
〔5〕 李淑云. 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制度建设与中国角色〔J〕. 当代世界,2021,(5).
〔6〕 崔盈. 核变与共融: 全球环境治理范式转换的动因及其实践特征研究〔J〕. 太平洋学报,2020,(5).
〔7〕 栾林,阎博强.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破解全球环境治理“集体行动困境”的路径研究〔J〕. 环境保护,2022,(21).
〔8〕 叶琪.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发展演变、困境及未来走向〔J〕. 生态经济,2016,(9).
〔9〕 于宏源. 全球环境治理转型下的中国环境外交:理念、实践与领导力〔J〕. 当代世界,2021,(5).
〔11〕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04.
〔12〕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23.
〔13〕 习近平.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 民日报,2022-12-16.
〔1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14.
〔15〕 侯冠华. 习近平全球发展倡议的多维论析〔J〕. 理论探索,2023,(2).
【责任编辑:董史烈】党政研究2024.5
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GONG Yu-TaoWANG Xian-Xia7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encountered significant challenges, making its transformation a pressing issue of global concern.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aces multiple difficulties.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actively assuming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in this area, becoming a key participant, contributor, and leader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Furthermore, China is promoting global green development guided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instance, 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proposed by China not only helps mitigate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ut also facilitates its transformation. Additionally, this initiative encourages all nations to work together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contribut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all.
〔Key words〕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hina, Governance dilemmas, Governance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