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为例,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跟鲁迅先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选材方法,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读写结合;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材
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可亲、可敬、又特别”的鲁迅形象,让孩子“爱其文,亲其人”。《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很特别的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用其温情的文笔,纪念他童年时期的保姆,读起来可亲可敬。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被编排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而第四单元的写作教学以“怎样选材”为主题。教材总编温儒敏先生曾说过:“在教学实践中单元目标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作适当的调整。”所以,笔者将第四单元的写作目标调整到第三单元,引导学生跟着鲁迅先生学习选材。
一、品析《阿长与〈山海经〉》的写作特点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笔者主要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中心是什么?鲁迅先生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有什么特点?它们跟文章中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经过个人研读、同桌交流、师生互动,学生发现《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材很有特色。
首先,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中心是“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与敬佩。全文共写了关于长妈妈的八件事:无名无姓、切切察察、睡成“大”字、规矩烦琐、教“我”道理、讲“长毛”故事、“谋害”隐鼠、买《山海经》。是不是每件事都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呢?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写长妈妈没有名和姓,表明她地位低下;第三自然段写长妈妈“切切察察”“低声絮说”,说明她喜欢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是非;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写长妈妈睡成“大”字,母亲提醒后依旧不改,表明她粗俗、率性。难道“我”要感激长妈妈地位低下,怀念她好议人非,敬佩她粗俗吗?特别是文中两次提到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这件事就更严重了。结合《朝花夕拾》首篇《狗·猫·鼠》一文我们可以知道,阿长起初说了谎,说“我”可爱的隐鼠是被猫害了,大半年后“我”才知道“那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小孩子还知道不能说谎呢,何况是大人?这不是人品有问题吗?“我”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情感激她?笔者把以上疑惑提出来,跟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发现,八件事都跟中心有关。前七件事写出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行为习惯、性格特点,表明阿长是农村普通的、目不识丁的、有着不少缺点的劳动妇女。可就是这样一位保姆,却对幼小的“我”给以心灵、精神上的高度关注,为“我”买来“我”十分向往的《山海经》。她的身份地位越是普通平凡,生活中越是有诸多缺点,越能显出其买书行为的可贵可敬。因此,八件事都跟文章中心有关,只是前七件事是次要的,所以略写;第八件事震撼了10岁左右的“我”,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所以详写。
这样一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跟中心有关的次要材料要略写,主要材料要详写。
其次,从生活中选择材料。《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八件事都来自生活,都是真实的,正如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所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来的。”平平常常才是真。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年龄小、阅历浅,尤其要将作文与做人联系起来,要启发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但不是所有的真实事件都可以写进作文中,除了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外,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感人。
笔者重点分析了课文中提到的买《山海经》一事。阿长不识字,将《山海经》念成了“三哼经”,表明长妈妈可爱又可笑、无知又善良,十分真实。别的保姆只给主人提供物质服务,常常手到心不到;阿长却关注小主人的精神需求,这件事别家不会遇到,这就是人无我有的新鲜事。在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崇尚的是“长者本位”,几乎所有人都无视孩童的心理。可文盲阿长在不经意间却将“我”倡导的“幼者本位”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到鲁迅身上,使得小鲁迅感受到长者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保护了孩子的天性。因此,这件事难能可贵,十分感人,乃至成年后的鲁迅先生回忆起此事时依旧充满感激、敬佩之情。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从鲁迅先生那里学到了记叙文的选材应该真实、新颖、感人肺腑。
二、以《我的一天》为题完成习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学生知道了鲁迅先生围绕中心从生活中选择写作材料,所选材料真实、新颖、感人;行文时,能反映中心的主要材料要详写,次要材料要略写。如何活学活用呢?笔者要求学生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前,笔者先让学生安静思考两个问题:“我写哪一天?写哪些事?”在小组交流各自想写的事情,说明写这些事要表达的中心。小组成员交换想法,相互启发,决定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拓宽了写作视野,打开了写作思路。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现场作文。这样,读与写、说与写就紧密结合起来了。
这次作文训练获得了极大成功。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女生写出了学校一天发生的三件事:“上课上黑板做题时‘我’‘挂’在黑板前做不出题,十分尴尬。午餐时同学们三五成群去食堂就餐,‘我’独自在教室啃妈妈自制的馒头。下晚自习后老师叫住了‘我’,送给‘我’一盒小巧可爱的生日蛋糕,并祝‘我’生日快乐,‘我’激动万分,红了眼圈。”这位女生在文章结尾写道:
我怎么也没想到,老师竟然记住了成绩不好、家庭贫困的我的生日,并送上诚挚的祝福,难怪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天开始,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将来我也要成为老师,像我的老师一样塑造人的灵魂。
这篇作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三件事详略适宜,展现了校园一日的真实生活,体现了新时期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感动人心。
有学生写周末一天发生的几件事,详写全家就自家阳台上野鸽下的两只蛋的争论,在“吃了鸽蛋”还是“让鸽妈妈孵出小鸽”问题上最终达成共识,体现了善待鸟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有学生写走亲戚的一天发生的几件事,重点写了一位满脸雀斑的老年女子戴着老花眼镜在别人打牌、聊天、侃大山时,坐在墙角一隅安静地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事情,给人唯美之感。有学生写小升初暑期一家四口去敦煌旅游的一天,听了导游的介绍,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树立了文化自信,立志像樊锦诗一样为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奋斗。
通过品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学生捕捉到鲁迅先生的柔情,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可亲可敬。更重要的是,跟鲁迅先生学到了记叙文的选材方法,在自己的作文中实践了一番,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对鲁迅先生产生了钦佩之情。
参考文献:
[1]翟嫚.文学经典文本的“读写共生”教学实践探究——以《背影》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10).
[2]陶峰春.记叙文选材取胜的四个法宝[J].中学语文,2023(20).
作者简介:卞云娟(1980— ),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