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进街道,熟悉的乡音再次入耳,我回到了故乡的小镇。踏上老街,沿着回家的路往前走。街边是我童年时经常光顾的一家小卖部,我探头往里张望。老板看见我,笑吟吟地打招呼:“欸,回来啦?”“是啊,我回来过节。”我答道。几句家常话唤醒了我儿时的回忆,顿时,时光好像放慢了脚步。
一缕清甜的米香飘来,我看了一下时间,这时应该是粉利出锅的时候了。以前,我经常到家对面的粉利店里买粉利,再加上住得近,自然而然就与卖粉利的阿姨熟络起来。记得小时候,我总是蹲在家门前,托着下巴,攥着几块钱,等着阿姨从锅里拿出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粉利,我就可以抢在第一时间品尝美味的粉利了。
我一路小跑到粉利店,正好看到阿姨在摆放刚出锅的粉利。一条条米白色的粉利乖巧地躺在竹编的盘子上,圆滚滚的“肚子”上还有各色鲜艳的印花图案。大米的清香随着一阵清风飘远,吹过大街小巷。阿姨见了我,忙招手:“回来了?快过来尝尝!刚出锅的粉利热乎着呢!”我一走进店门,手中就被塞了一条烫手的粉利。冒着热气的粉利是最美味的,不用太多佐料相配,只要有一小碟酱油就足够。我轻轻蘸了一下酱油,咬下一口粉利,酱油的咸香和清甜的米香瞬间在口中蔓延。
一条粉利下肚后,我坐在店里和阿姨聊起了天。阿姨一边说话一边做粉利:将米饭磨成浆,放入锅中翻拌,做成雪白的米团,再整理成圆柱形,最后上锅蒸熟。虽然做粉利的过程我已在儿时看过无数遍,但我依旧看得津津有味。临走时,阿姨又给我装了一袋粉利。我本想拒绝,但她说:“你带回城里慢慢吃。多吃粉利,顺顺利利嘛!这是阿姨祝你考上好高中的一片心意。”我接过袋子,向阿姨道谢。
走出小店,我抬头看,满天的夕阳把小镇染成了橘红色,美极了。以前我总觉得遗憾,为什么自己的老家没有江南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的意境,也没有陕北黄土纷飞、鼓声嘹亮的豪情,更没有北地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美景。长大后,我才慢慢醒悟,其实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烟火气,也有独特的魅力。
(指导老师 方西未)
【点评】朱周奕同学以温情而细腻的笔触叙述了“我”回到家乡小镇的见闻,通过对小镇上的小卖部、粉利店等场景的描写,真挚地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勾起读者对童年记忆的共鸣。文中灵活运用感官描写,通过米香、热气、夕阳等,让读者仿佛能嗅到、触到、看到小镇上生动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