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后续学习“花卉学”“树木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该文针对课程教学特点及问题,在互联网、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OBE理念进行了综合教学改革。通过模块化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进考核方法等多种措施,将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将教学活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期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OBE理念;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
1概述
随着信息化、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我们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放、多元的资源和技术手段,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这种变革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限制,摆脱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单调乏味,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准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1]。
“园林植物学”是一门致力于园林建设的学科,它深入研究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园林植物涵盖了园林中的各类树木与花卉,是“园林植物学”研究的核心。它关注植物本身的特点,同时也注重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学习“园林植物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园林植物的种类与习性,掌握园林艺术修养与制图技能,为未来的园林植物繁育、栽培、流通、应用及园林企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园林植物学”在教学上也面临一些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使教学内容显得抽象难懂,尤其对于城市出生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缺乏对植物基本形态特征的认知。因此,现代教学方式中,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展示课程内容,并结合实物道具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模式,即成果导向教育,其核心在于围绕学生能力发展需求设定教育目标。此模式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分阶段评价来明确任务,并据此反向设计教育架构与评价体系,以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OBE教育遵循四大原则:一是聚焦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二是运用逆向思维,先设定教育目标,再据此设计培养计划;三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提升学习标准,逐步达成预定的能力目标;四是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OBE教育模式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2]。教师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差异,熟悉各阶段的学习产出,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3]。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本文借助“雨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将OBE教学理念应用于“园林植物学”教学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同样,“园林植物学”实施信息化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园林植物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内容,还能将“园林植物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个性化学习。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高质量学习。
2“园林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OBE理念,分析发现“园林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对“园林植物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教学内容选择不够精准
“园林植物学”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庞杂,部分教师由于专业背景或教学经验不足,对核心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内容庞杂或过于简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教学方法单调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缺乏实践环节
“园林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设置。这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4考核方式单一
在考核方式方面,尽管包括新疆农业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已经对过程性考核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学生逐渐开始重视课程学习,临近期末死记硬背的现象有所减少[4]。然而,期末考试仍然以闭卷形式为主,占据了较大比例的分数,这导致学生仍然存在应付考试,临考背诵,考完即忘的现象。显然,此种考核评价方式仍有改进空间,需要一种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方式。
3教师基本素养提升
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并构建有效的监控评测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以下是具体的达成策略:
3.1以学生为中心,确立教学目标与产出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素养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目标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对接。每位教师应清晰了解并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达成的目标,这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根据毕业目标,设置每门课程的具体达成目标点,确保课程目标与毕业目标相一致。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进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逐步提升[5]。
3.2OBE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思维模式调整
教师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结合当下国内外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和需求,力求创新,在前人未涉足的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此外,教师还应拥有反思性思维,勇于突破现阶段的专业理论、认知、成果和观念,并不断完善自身。
3.3建立持续的学习效果监控评测机制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持续监控和评测,确保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利用多种评测工具和方法,如课堂测试、作业分析、实践项目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建立完善的评测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6]。
3.4动态的目标调整与个性化教学
OBE教育模式注重学习目标和评测体系的灵活调整,并随着社会各界包括国家政策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而优化,来保证教以致用和学以致用。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这些变化,以期达到要求。同时,利用好“教学—评测反馈—教学反思—教学改进”这一教学闭环机制[7]。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评测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作用,确保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进步,并在达到基础目标后,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8]。
3.5引入多元化评测机制,提高评测可信度
引入行业评测机制,将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纳入评测体系,使评测结果更具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建立师生互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评测过程,提高评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测方式相结合,确保评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互联网融入的教学方式改革
4.1互联网背景下思政元素与教学的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不仅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更是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然而,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育者过于强调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却忽视了其育人功能,导致专业课与思政教育之间出现了断层。
在“园林植物学”这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中,我们更应积极探索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点。互联网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最新信息、国家发展动态及社会发展动态,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享。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精心设计互联网技术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方案。
尽管我国园林行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园林花卉育种领域,我国仍需大量进口;我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但很多种质被国外开发利用,而自身应用不够等。这些问题与“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应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知识的丰富性,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通过对优秀科学家相关领域的介绍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专业从事的热情与信心。
4.2互联网背景下新教学形式的融入
4.2.1
教学资源优化
OBE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模式下师生沟通不畅、学生心理困扰较多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形式变得日益多元化,这为“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园林植物学”课程中,知识点繁多,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例如,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发生,次生结构的发育等知识点。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MATLAB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直观感受根或茎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发育过程,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学习。这不仅能弥补现实教学中实验设备的不足,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另外,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改善,删除一些与其他课程类似或重复的内容并重点讲述关键内容。例如,在教学内容中,我们把新疆地区常见的绿化植物和可作为潜在园林植物的新疆特有植物作为主要讲解内容[9]。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众多短视频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媒介。通过合理利用这些网上的各种资源,我们可以结合知识点、视频、知识问答,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比如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植物的介绍。在“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上,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认识植物、掌握观赏植物结构和特性的能力[11]。
4.2.2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园林植物学”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于OBE理论,教师应从传统的“施教”角色转变为“引导、参与”的角色,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从“被动”转变为“主动”[1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北方内地重要观赏植物北京丁香在新疆地区的运用,通过线上布置课程作业、课上分组讨论以及课后作业成果展示的方式深入学习。在线下课堂中,通过真实案例分享,例如,“天山祥云”在新疆地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指出运用的特点、方式和达到的效果。
4.2.3
互联网背景下考核方式的改变
考核方式改革是线下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教学效果[13]。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侧重于闭卷考试,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试卷上的问题,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在互联网背景下,“园林植物学”的考核方式开始注重多元化和综合性,力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方面,线上考核成为一种重要的考核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线上作业、测试和实验。另一方面,线下考核也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此外,互联网还使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结语
针对我校“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引入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将成果导向作为教学核心,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教学中,结合“课上+课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还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哲,李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2):204-206.
[2]包敏.OBE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教学专业素养需求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3(10):61-63.
[3]陈庆安,申文飞,赵雷杰,等.基于OBE理念的“材料成型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24(04):85-89.
[4]齐文靖,卜庆盼,莫金钢,等.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2):186-188.
[5]宁可为.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9(15):31-34.
[6]石建威,李茂华,高敏,等.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内部体制机制适应性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10):53-54.
[7]李俊,蔡可键,温小栋.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31-133.
[8]武术杰,邢世通,赵佳钰,等.基于金课建设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08):169-172.
[9]周湘林.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创新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7(1):93-98.
[10]王海燕.“互联网+”视野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J].科教导刊,2023(36):13-15.
[11]杨梅松竹,李辉,陈金华,等.虚拟现实技术在研究生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高教学刊,2022,8(24):115-119.
[12]张坚豪,谢雯瑜.“金课”的内涵理解及建设策略[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02):65-68.
[13]张蕾,张海燕,崔娟娟.“金课”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时代,2022(02):83-86.
作者简介:刘玉成(1992—),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林木和观赏植物遗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