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台湾《警察应用技能》之擒拿术(上)

2024-10-20 00:00:00张雄伟张晓彤
轻兵器 2024年9期

擒拿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中踢、打、摔、拿4大技击术之一,历史悠久。擒拿在明朝时称为锁技,清朝时称为串指,直到民国才称为擒拿或拿技。其特点是:在激烈对抗中,不使用任何兵器,用至微之巧力,针对对手的肢体一部位或关节,采用反关节或集中力量攻击对手某薄弱点,使对手身体局部产生剧烈疼痛或失去平衡摔倒而束手就擒。

擒拿术具有技击防卫作用而受到人们喜爱(图1),也因其独有的特点而融入警务技能被警务人员广泛运用到实战中,包括台湾警界的“武功”无一例外(图2)。

现代台湾警用综合逮捕术的前世今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同气连枝。据史料记载,早在隋朝时期,台湾正式载入我国领土。元朝末年,在澎湖地区正式设置了专门的政权机构即巡检司,治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属泉州路的同安县管辖。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当地人民不甘受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不断斗争,直至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部进军台湾,经过7个月的战斗,迫使荷兰人全部投降,成功收复台湾。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先后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派驻军队和建立军事城堡。1895年,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经过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在台湾警界学者陈良俊所著的《警用逮捕术》一书中提到:“1945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后,日据时期训练出来的台湾籍警察留队继续从警,仍然沿袭柔道、剑道等日据时期的遗技。”1947年,擅长擒拿的长拳名家,浙江省警察学校的武术教官韩庆堂奉调至台湾省警察学校任职(图3)。1949年后,他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手改编成警用擒拿术,并与国术(中华传统武术的简称)套路一起作为警察的武术基础,编写了《警察应用技能》一书,从而立下了台湾警界应用武术的基础,为台湾警察执勤应用技能确立了方向和学习流程。

笔者以1958年出版的《警察应用技能》为蓝本(图4),“原汁原味”地再现鲜为人知、与中华传统武术同根同源的台湾警用擒拿术。

《警察应用技能》由三编九章三十三节组成,主要内容为:第一编擒拿术、第二编夺枪术、第三编夺匕术。

第一编

擒拿术内容较多,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八项技法:(一)霸王请客;(二)船夫撑篙;(三)大小缠丝腕;(四)老驴卧蹄;(五)壮士背虎;(六)黄鹰别翅;(七)紫燕掣翅;(八)张飞捆猪。

擒拿术概论

国术乃我国固有国粹,有数千年悠久光荣历史,乃强身强种、防身卫国之唯一法宝。

擒拿,乃国术之一,原名“分筋搓骨术”,亦称“粘拿跌法”,即所谓“地煞手”,以采抓肘靠,封迫粘贴,分筋搓骨,默点闭气诀为主,所谓俗语:手搭手,无处走,刚柔相济,不成则弃。练之虽不壮观,应用却极为精妙而功倍,诚非一般国术拳腿所可及,属细致上乘之术,最适宜警察人员执行任务之唯一技巧,为便于名符贴切,编者特命名为“擒拿术”

擒拿术与治安的关系

国术包含4项门类,擒拿、摔角、截脉、夺械,其中以擒拿、夺械,动作简而不难,容易学习,使用时不需多大力气,亦不讲求体质、体型,只要技巧熟精,均可灵活运用。故擒拿术于警察人员,无论是逮捕逃犯或取缔不良少年、群众暴动等,均可以发挥“手搭手,无处走”的功果。

擒拿术的死角

所谓“死角”,即人的肢体关节,经脉运用时的最大限度与不能逾越的角度,凡超越此角度者,都是“死角”。

在运用擒拿术时,不但要找死角,且在使用时须将其关节窍门叫开,而后随开而入,使之不能复闭。所谓“叫门”,即开关节之窍,使其有反应,亦即引诱其入施术之范围,继之以抓拿其任何部分,必须猛一拉,而后随之推送,使其重心不固而迟于反应,此即“叫门”顺势而疾的擒拿秘诀,不可不知也。

擒拿术研究与运用

此术易学实用,如以单人练习,难能领悟其奥秘,必须2人先行依擒拿之诸动作要领研练,而后相互敌对实行真干。在练习时,必须遵循要领,找到关节脉息之死角,即关节运用之顺与逆,这就是死角。务必熟悉各法之死角,而后依各死角,勤加锻炼使之烂熟,方能应手灵活,克敌制胜,非熟悉练精而不能致用。但在应用时,必须研练变化实施运用,随机应变,因何而来就如何以应,可以顺手乘心而得之。练习时,千万不能过度用力,尤其不能存开玩笑之心,否则,会造成筋断骨折意外伤害。

研练擒拿术之先,必须习以步、眼二法。步法是擒拿术之基本,步随身移,其作用在支持身体而成活动中心,不偏不倚,进退便利,但在每一动作之下,必须扎实规范。且步有虚实之分,以虚实之步,作诱引之计,使对方中计,而收用术之利。

其次是眼法。眼的活动是根据心之发始,故观物而心动,此人之常理。又因眼之灵活有神,无形中可使勇气倍增,而动作亦形敏速,所以眼除察颜观色外,尚可作防备,故眼的活动,在擒拿术之运用与变化上,确占有很重要一环。

欲使擒拿术造化于上乘,宜须兼练点、打、摔以及反阳术(对跌打伤者等,科学运用点穴手法进行施救)等合而并用较妥。不过在实施运用上,须特别注意,使拿者感到痛苦而无反抗能力时即止,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筋断骨折造成伤害。一定要彼刚我随,以柔进之,彼柔我刚,以劲拿之,则功果两兼。

总之,专以擒拿制人之人,千万不能持己之艺高胆大,而忽略细心之处,一定要想到进攻对方,也要保护自己。所以研究擒拿术时,必先要从被擒拿着想入手,要先了解如何逃脱被拿,再研究如何使人不能逃脱,反复研究,始可求得奥妙无穷之果。擒拿术乃技击中最细微之手法,诚秘而不轻传,编者为便研究与练习,特分项附图详述如后,以供读者对照。

擒拿术之八项技法

第一项 霸王请客

出手有阴阳之分,虚实之别,阴手阳手之异,手心向上者为阳,向下者为阴。有虚实先后之分,先抓者为实,后抓者为扶持即虚,实手在未拿好之前,不可任意开放,扶持之手可变化运用。练习时,有被动主动之分,被动者可抓可打,而主动者则自行抓拿,原则是以得力者为实。有对面背后之拿、对面拿,则以右手为实,抓右手,阴阳皆可,左手不可阴抓。左则反同。背后拿,先抓者为实,后抓者为扶持即虚,左右阴阳皆可应用。该术有左右式之分,右式者则拿右手,左式者则拿左手。

擒拿时因角度不同,霸王请客分为5个动作,连贯而成,动作分解详述如下:

抓拉式(图5)

准备动作:以甲乙二人相对立或背后立,距离以两步为度,成自然势。

动作要领:甲将左脚向前上一大步,以两手同时抓拿乙之右手,右手阴抓,用拇食食指扣其手腕,手掌贴其手背,左手阳抓其4个指头,两手相合捧抓之,向下猛一坠拉,即是开腕肘两关节之窍,使之向回反应。

推送式(图6)

动作要领:两手同时推送其手,将右手放开,拇指向上用虎口顺其小臂推其肘弯使之回曲,左手将其手腕拉直,同时左脚移至其右脚外。

开弓式(图7)

动作要领:以左脚为轴,身向右后方转,与对方同一方向,两脚左右离开尺许,同时右手搬拉其肘,左肘上置于胸前,左手由其肘下,将其手推至胸前,两手如开弓式。

合抱式(图8)

动作要领:两手同时,右手按压其肘,置于左肋下,左手拉使其手腕向下弯,以肘挟其肘,右手放开以两手将其手向右扭转,用右手4个指头搬其大撑边,以掌按压其手背,使其手斜侧,向下扣其手腕,以左肋抵其肘尖,使之不可移动。

此术纯系拿手腕关节之死角,用两手向下,猛扣按其手腕,以肋挟抵其肘,方可达其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要使其手肘手腕弯曲。

曲缩式

主动擒拿法动作要领:右手为实,甲将左手放开,顺其小臂掐抓其肘关节穴之窍,使其肘曲缩,右手推按,使其手腕向下弯曲,用两手对挤其手与肘,贴于胸前持之。

握手擒拿法动作要领:甲开始抓手时,似行抓握,右手实,左手扶持,右脚上前,以两手合抓其右手,上左脚,同时将左手放开,拍抓其肘关节之窍穴,右手提握其手腕,置于胸前持之。

背后擒拿法动作要领:甲以两手抓其手时,阴阳均可,先抓之手,或得势之手,皆为实用,扶持之手搬抱其肘,使之弯曲,同时将实手上举,握其手腕置于胸前持之。惟有脚步不同,拿右手时,则左脚上前,拿左手时则右脚上前,其余皆同。

被动擒拿法动作要领:其用拳打或抓时,或接握其手时,如其为右手,则右手为实,如其为左手,则左手为实。接抓法视其左右手来,即以两手交叉,右手在里,接架其手腕,顺势将身右转,退右脚,将右手心向下外翻,刁抓其手背,虎口持其手腕,同时左手向里反,合捧其右手或拳,左肩倚碰其肘猛击,即开肘关节之窍,再将左手放开向里搬其肘,使之回曲,右手将其手腕向下握住,合抱于胸前而拿之。

第二项 船夫撑篙

船夫撑篙擒拿术分为3组10个动作,分解详述如下:

第1组之抓胸襟(图9)

准备动作:由甲乙二人准备姿势开始,距离以两步为度。

动作要领:乙上右脚,以右手将甲之胸襟抓住。

第1组之按手式(图10)

动作要领:甲以右手将乙之手按抓,四指抓其小掌边,用掌按其手背,小掌边靠其手腕,持紧。

第1组转身式(图11)

动作要领:甲将左脚移至其右脚外,同时身向右转,右手向右拉于右胸前按紧。

a14e530faa26c91efb46d9213674795e

第1组之搭肘式(图12)

动作要领:甲将左手抬起,以肘搭乙之肘以上拐压之。

第1组之压撑式(图13)

动作要领:甲将身体下沉向左倾,以左肘及肩拐压其肘,同时右手将其手外转,使其手心向上,以掌抵住其手背,使其身体下沉,以左膝抵其肩部,以不能动转为度。

附记:此系拿肘及手腕关节之死角,不可不知也。

第2组之自行抓式(图14)

准备动作:甲乙二人相对立,(或背后立)距离二步,成自然式。

主动擒拿法动作要领:甲上右脚,同时以两手虎口向下,右手在外,将其右手合捧向下一沉,开关节之窍,使之反应,顺其反应再向上举,右脚退半步,往同一方向拉,使其身体失去重心,再将左脚置其右脚旁,而后左肘搭其肘上撑压之(图15)。

第3组被动擒拿法

动作要领之一:甲被乙或打或抓时,可将左脚退半步,身向左闪避其手,以两手接抓合捧其手,身下沉往同一方向一拉,再向上举,同时左脚再上一步,以左肘搭其肘以上,而撑压之。

动作要领之二:甲被乙以右手将胸襟抓住,其猛一拉或推时,甲可顺其势,同时一按手,二转身进左脚,三搭肘,四撑压,与前述之基本动作完全相同。

动作要领之三:甲被乙抓住胸襟时,甲臂硬于棒,同时一手按,二转身进左脚,三以左手圈打其头部,使之闪避,超越其头,将肘搭其肘拐压,其他动作,与前述基本动作完全相同。

动作要领之四:甲被乙抓住胸襟时,其锁臂生硬,搬扭不动。甲先将其抓之手封锁扣按,以胸向前猛一抵,同时左手向其头部猛抓或用掌撮其鼻,或用手指以二龙戏珠,或金鸡搯嗦(见图2),使彼将身向后仰,同时右脚退半步,反应其肘关节,使之伸直,再将左肘置其肘上而压伏之,其他动作,与前述基本动作完全相同。

第三项 大小缠丝腕

此术运用于甲手腕被对方抓住时,小缠丝腕分为2个动作,大缠丝腕分为3个动作,各自连贯而成,现附图解详述如后:

小缠丝腕

搭腕式(图16)

准备动作:由甲乙二人准备姿势开始,距离以两步为度。

动作要领:甲用左掌按其手指抓紧,再向回拉,与身相合,同时上左脚将身右转,右手向上仰,以小掌边搭其手腕,猛一推动,以备向下切搓。

附记:甲启动的同时乙上右脚,以右手将甲之右手腕抓握住。

搬搓式(图17)

动作要领:甲将身下沉,向前倾斜,以手搬扣其腕,切搓使乙身蹲伏,而擒之使不能反抗为止。

大缠丝腕

带压式(图18)

动作要领:乙将甲手腕抓住,猛一推送时,甲顺势将身体右转,同时上左脚,右手向回带置于腰间,手心向上,指下压,左臂贴乙肘。

抱抓式(图19)

动作要领:甲左手由其臂下环抱平曲,由手上抓抱乙手,同时以肩向下压乙臂肘,使之身右左倾(图20),再挺身将肘上抵使之弯曲。

压切式(图21)

动作要领:甲将两手抱紧,身下沉向左倾斜,压切乙手腕,使乙身蹲伏而擒之。

第四项 老驴卧蹄

老驴卧蹄,有主动、被动之分。主动由背后拿,被动是打或抓而接拿之,3个分解动作,连贯而成,现附图详解述于后:

抓手式(图22)

准备动作:甲乙同一方向,距离以两步为度,成自然式。

动作要领:甲上左脚,置放乙之右脚后,以两手同时抓乙手,虎口向下,左手实,在外,手掌贴其右手背,两手相对,小掌边卡其手腕,拇指交叉合捧之,向下一沉,扼其关节之窍。

握腕式(图23)

动作要领:甲两手将乙手向上一举,左脚再回退一步,两腿下弯,臀向后坐,身向前俯,用两拇指抵乙手背骨拐,向内下压其手腕,使其向外倾斜。

扭按式(图24)

动作要领:甲将身向左转,两手将乙手向右外扭按,使其身向右倾斜。

附记:右式被动擒拿法,对方上右脚用右拳打来,视其来手,退右脚,身右转向左闪避,同时以两手左手在上向下盖按,右手接捧其手,向回引领,再退左脚,身向左转。

第五项 壮士背虎

此术系拿肘关节之死角,有主动、被动之分,主动者则由对面与背后拿法两种,被动者则是对方打或抓,但一定要视手来时接拿之,方较为妥。现附图解分述于后:

插足式(图25)

准备动作:甲乙二人背对立,距离以二步为度。

动作要领:甲右脚插乙右脚后,以脚掌着地(以备转动),左肩贴其肘,左臂上抬,右手拉,使其臂伸直。

抵碰式(图26)

动作要领:甲再将身贴靠乙身,左肩抵乙右胁,以臀抵碰乙臀,此是侧动倾斜,使之重心不固。

背抗式(图27)

动作要领:甲再将身向右后转至两腿平横,以两手向右扭乙手腕,使其置于肩上,身向前俯,以臀抵臀。同时用力,用手拉其手,肩抗背而擒之,但不可用力过度,否则其肘必断。

被动擒拿法之动作要领:开始时均与第一项霸王请客之被动擒拿法接抓法相同,其余动作,均与壮士背虎式完全相同。

背后擒拿法之动作要领:甲乙同方向,则乙上左脚至其右脚后,以两手虎口同时向上右手抓手背,掐其手腕,两手合捧之,将其肘置于左肩上抗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