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茯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4-10-19 00:00:00马智琴孟阳顾博文蒙永琦高岳芳肖斌
中国茶叶 2024年10期

摘要:茯茶属黑茶类,为后发酵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保健功效在茶叶消费市场备受欢迎,发展潜能较大,并逐步成为茶学研究重点之一。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30年茯茶和茯砖茶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Excel对相关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来源、机构作者、关键词和摘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外文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和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茯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茯茶文献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茯茶的相关研究领域经历了缓慢起步阶段、逐渐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提升阶段3个时期。随着政策扶持和研究引领,茯茶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正在逐渐提升。研究结果对确定目前茯茶研究热点、探究茯茶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CiteSpace;茯茶;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4)10-49-10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 Tea based on CiteSpace

MA Zhiqin1, MENG Yang2, GU Bowen1, MENG Yongqi3, GAO Yuefang1,2*, XIAO Bin1,2*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Jingyang Fu Tea Rea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Jingyang 713700, China;

3. Jingyang Fu Brick Tea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Center, Jingyang 713700, China

Abstract: Fu tea belongs to the post-fermented black tea, whi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nutrition fun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s related to Fu tea and Fu brick tea from the WOS and CNKI databas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s data sources. Excel was used to perform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publication year, literature sources, institutions, authors, keywords and abstracts. CiteSpace software was also used to conduct a visual analysis on the key words, authors and organizations of the literatur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Fu tea.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Fu tea has been diversifi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research field has also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slow initial stage, gradual development stag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ge. With the policy support and research guid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Fu tea are gradually improving. This paper provided important references to confirm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explo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 tea.

Keywords: CiteSpace, Fu tea, research hot spots, visual analysis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茯茶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类,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1]。时至今日,在其加工技艺不断恢复和创新的前提下,茯茶不仅产销于国内各地,更是远销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备受欢迎,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和制作技艺,茯茶不断获得国际认可,也为我国茶业经济贸易带来了新的生机。

目前茯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茯茶加工制作技艺、冠突散囊菌微生物学[2-3]、茶叶品质代谢化学[4]、营养保健学、农业经济、茶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服务业等[1,5]。但是关于茯茶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仍缺乏系统总结。本文从文献计量角度出发,以1994—2024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与茯茶相关文献领域研究成果为数据源,运用Excel和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近30年茯茶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茯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探讨茯茶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茯茶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中文文献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期刊”为文献类型,以“茯茶”或“茯砖茶”为主题词,以1994年1月至2024年6月为时间跨度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后得到650篇文献。去掉其中的英文文献后得到中文文献486篇,为保证文献的计量准确性,筛选并剔除无关且重复文献和“仅看有全文”的期刊,最终获得404篇相关研究为中文文献数据源。英文文献以WOS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择“WOS核心合集”,搜索主题为“Fu tea”或“Fu brick tea”,搜索日期与CNKI相同。检索后得到文献137篇,筛选并去除无关和重复文献后,得到英文文献80篇。

1.2 研究方法

本文参考《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将CNKI中筛选获得的文献直接以Excel格式引文导出;对WOS中获得的文献纯文本格式进行Excel转化,利用Excel对相关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来源、机构作者、关键词、摘要进行统计分析。CiteSpace是一款文献分析可视化软件,可分析展示科学发展热点与主流主题动态[6]。本文采用CNKI的404篇中文文献和WOS的80篇英文文献作为两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数据采集。将CNKI和WOS筛选出的文献分别以Refwork格式和纯文本格式保存,按照CiteSpace可分析数据来源及导出模式建立相应文件夹,并将保存的格式内容移入对应文件夹中,应用CiteSpace对下载的数据进行去重和格式转化后,对得到的文本中的关键词、机构、作者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茯茶文献年发文量分析

年发文量可以反映不同时间段有关茯茶的文献整体研究趋势。文献去重和筛选后,获得1994年1月至2024年6月间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有关茯茶的文献分别为404篇和80篇。图1为分别在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中与茯茶相关主题论文数量随时间的分布情况。

从图1可知,1994—2023年两大数据库相关文献发文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在选取的时间段内,中文文献最早发表时间(1994年)早于英文文献的最早发表时间(2009年)。依据年发文量统计,茯茶研究发展整体分为3个阶段:缓慢起步阶段(1994—2007年),此阶段共发文27篇,年均发文量1.9篇;逐渐发展阶段(2008—2015年),此阶段共发文133篇,年均发文量16.6篇;全面发展提升阶段(2016—2023年),此阶段共发文307篇,年均发文量38.4篇。

由于论文发表统计时间截止为2024年6月22日,无法在图1中展示2024年全年发文量,但对获得的484篇文献分析发现,2024年1—6月期间发文量为17篇,其中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为12篇,WOS数据库中发文量为5篇,并且该数据还在不断增长,预计2024年发文量会达到一个新高度,这也反映了茯茶研究热度的提升。

在缓慢起步阶段(1994—2007年),中文相关文献较少,英文相关文献无发表,表明茯茶研究起步发展较缓慢,茶叶市场及研究热点倾向于绿茶、红茶等[7-10],且20世纪中后期,陕西泾阳茯茶生产厂家逐渐关闭,茯茶产地“移地筑制”至湖南[11],茯茶市场逐渐由边区向内地市场扩散。在逐渐发展阶段(2008—2015年),中文文献发表数量逐渐增加,英文文献也自2009年开始有见刊发表,研究进入了第一个发展活跃期,这缘于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黑茶产业的支持,进而促进了茯茶产业的发展,但此时期茯茶在市场的普及和认可度仍有待提高。2016年进入全面发展提升阶段后,无论是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发文量都迎来了一个大幅度的发展提升,茯茶研究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活跃期。这得益于2015年后“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茶叶生产及出口贸易[12-13],茯茶产量与日俱增;此外全民健康逐渐成为关注热点,使得茯茶的保健功能被学术界不断关注[14]。虽然此时期茯茶的研究整体呈上升水平,但在2020—2022年前后出现一个低峰区,可能与疫情对人工、物流、经济贸易、科学研究等的影响有关。总体来讲,茯茶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

2.2 相关文献发文机构、期刊与主要作者分析

2.2.1 发文机构分析

茯茶文献发文机构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CNKI数据库中,茯茶文献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湖南、陕西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并以湖南地区居多(表1)。湖南农业大学是发文较为集中的机构,这也与茯茶加工“移地筑制”至湖南密不可分[11],并且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均设在湖南,这无疑推动了湖南地区高校及研究机构对茯茶科学的深入研究;而陕西作为茯茶原产地和重要产区[5,11],也成为继湖南地区后对茯茶研究较为深入的地区。在WOS数据库中,茯茶文献发文起步较晚,与CNKI数据库相比,WOS中发文前十的机构分布比CNKI更具有多样性,但湖南、陕西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仍是发文较为集中的研究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为茯茶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机构(表2)。

2.2.2 期刊与作者分析

期刊是文献发表的重要平台,也是承载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茯茶文献发文量较多的期刊如表3所示。CNKI数据库中,茯茶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主要为食品类和茶学类,发文量共113篇,占总数的27.97%,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茶叶科学》。WOS数据库中,排名前五的期刊发文量共40篇,占发文量的50%,Food Chemistry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并列为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与CNKI发文期刊相比,WOS期刊主要为食品类,这与缺乏专门的茶叶外文期刊有关。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获得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图2)。每一个节点代表不同的发文作者,发文越多节点越大,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代表了作者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由表4和图2可知,CNKI数据库中文文献作者中刘仲华发文数量最多,为41篇;黄建安次之,为31篇;赵运林、刘石泉、傅冬和也是相对发文较多的作者。刘仲华节点与其他周围节点连线密集,表示与其他作者合作较频繁;此外如赵运林、刘石泉等,其节点的连线和密集程度形成一个研究群体,表明他们在群体内的研究合作交集较多,可能有共同的研究目标,群体外联系较少;其他作者的节点之间连线稀疏,交流合作较少。WOS英文文献作者中,Liu, Zhonghua仍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Huang, Jian'an虽然英文发文数量比中文少,但是其英文文献发文数量依旧排在前五。在英文文献作者合作中,群体性更为强烈,群体内部联系更为密集。

2.3 茯茶文献研究热点分析

2.3.1 研究热点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能充分体现研究热点及趋势,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利用CiteSpace软件关键词项对茯茶文献进行分析,得到茯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及茯茶相关研究领域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5个关键词、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表5)。中文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5个关键词是“茯砖茶”“茯茶”“发花”“金花菌”和“香气成分”,其中“茯砖茶”的出现频次(232)和中心性(1.13)最高,出现年份也最早,说明“茯砖茶”是中文文献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值得关注的是“泾阳茯茶”虽然出现年份(2021)相对较晚,但其中心性(0.02)和出现频次(5)也很可观,有很大的研究与发展空间;“保健功能”中心性为0,但是出现频次排在前15,这与国民日益注重饮食保健的趋势密不可分,并且国务院政策文件中也不断提及健康问题和茶叶健康化发展[15],因此茯茶保健功能仍有深入研究探索空间。外文文献中,排名前5的关键词为“Fu brick tea(茯砖茶)”“gut microbiota(肠道菌群)”“Camellia sinensis(茶树)”“Eurotium cristatum(冠突散囊菌)”和“fermentation(发酵)”,中心性和频次最高的是“Fu brick tea”,可见茯砖茶依旧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他研究内容与中文文献既有相似部分但也存在差异性。英文文献更集中于菌群、发酵、多酚等生物化学层次,也有一些针对绿茶或其他茶类的交叉研究。

总体而言,在茯茶加工工艺等的研究方面以中文文献为主,英文文献中关于茯茶的研究多集中在多酚、散囊菌等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2.3.2 研究热点趋势分析

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突现词以及时区图谱分析(图3),结合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和突现强度,同时参考CiteSpace软件呈现的“Cluster explorer”聚类表格[6]中各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选取节点数前6的标签和LLR算法呈现的关键词,对茯茶发展研究趋势进行分析(表6,表7)。

第一阶段,缓慢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因原料产地问题[11],茯茶生产“移地筑制”转向湖南,在国家计划经济下陕西泾阳茯茶加工厂关闭,泾阳茯茶在1958年后销声匿迹。茯茶制作技艺也逐渐脱离“三不离”学说[5-11],此阶段茯茶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而关于茯茶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茯砖茶展开。从图3时区图谱可看出,在这个阶段以“茯砖茶”为关键词起步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其聚类轮廓值最大,“优势菌”和“优势菌种”起步和持续时间次之,且优势菌多伴随以“金花”“发花”等出现。同时,通过图4可以发现,在1994—2007年“优势菌”突现持续时间较长,突现强度最高。茯茶中的优势菌是一种曲霉属的微生物,并命名为“金花菌”,在1990年更名为“冠突散囊菌”。此后,以刘仲华院士为代表开展的茯茶研究,开始更多涉及金花菌的功能成分[2]。

第二阶段,逐渐发展阶段。从时区图谱(图3)和表6、表7可看出,在这一时期茯茶相关的研究开始增多,与茯茶有关的外文文献开始发表,关键词多涵盖“polyphenols”“metabolism”“fermentation”等,且持续时间长,同时还涉及茯茶功效方面的研究,茯茶的保健功能逐渐被发掘。在此阶段共有3个突现关键词,分别为“catechins”“cells”“Camellia sinensis”,其中前两者突现程度最高。国内茯茶研究迎来第一个发展活跃期,各种与茯茶相关的研究关键词出现,同时还伴随着“泾阳茯茶”的出现。这是自“移地筑制”之后,“泾阳茯茶”这项拥有悠久历史的产业再次被提及[11]。中文文献方面,在此阶段共有7个突现关键词,其中以“加工”“化学成分”突现程度最高。2006年起,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就开始着手对茯茶传统工艺技术进行保护恢复研究,并进行小规模试验。2008年,泾阳茯茶制作技艺恢复成功。2011年,“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泾阳茯茶”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1]。2009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颁布,同年《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颁布,茶业成为陕西省重点特色农业产业。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提升阶段。从关键词时区、聚类分析结果可见,外文文献对于茯茶相关领域的研究依然是第二阶段研究的延伸,同时开展了有关茯茶功效的病理试验[16-17],此外还出现了有关茯茶风味、感官属性的研究[14],显示出茯茶研究的多样性;此阶段各个突现关键词均有涵盖,突现强度均衡,“发酵”突现一直持续至今。国内关于茯茶的研究进入第二个发展活跃期,关键词时区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茯茶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化学成分”“发花”等方面,茯茶文化、历史、旅游、乡村振兴和深加工优化、新产品研发等茯茶相关产业也开始融合发展和交叉研究[15],同时关于功效保健的病理试验也有发展[17]。此阶段共有7个突现关键词,以“茯茶”“金花菌”“泾阳茯茶”为主要突现关键词,且持续时间较长。此阶段的变化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实行,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及出口贸易[12-13]。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冠突散囊菌为“新资源食品”的预审公告,这无疑是对茯茶发展的又一肯定。2016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表《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大力提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相互融合,促使茶文化得到重视[18-19]。2018年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推动茯茶文化进入消费者视野。2019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对“泾阳茯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茯茶的产量与日俱增。2021年“乡村振兴”政策全面实施,茯茶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积极建设茯茶镇[20]是对“十四五”规划中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响应。2023年,茯茶成为欧亚经济论坛官方指定产品。上述关键词时区和聚类分析表明,第三阶段茯茶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迅猛发展,茯茶产业和科研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在空间。

3 发展趋势

结合近30年茯茶产业发展及文献统计分析,以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自2006年湖南建立第一条现代化清洁化茯茶生产线以来,茯茶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茯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联合申报项目之一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中国茶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关于产茶区的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战略,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意见》《陕西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等,都对茯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特别是《咸阳茯砖茶产业发展规划》《咸阳市做大做强做优茯茶产业实施意见》《泾阳县推进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年安化县茶产业工作要点》和《陇南市茶叶产业链建设方案》[21]等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茯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方案。

此外,茯茶产业的标准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从国家标准《黑茶 第5部分:茯茶》(GB/T 32719.15—2018)、行业标准《茯茶加工技术规范》(GH/T 1246—2019)、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泾阳茯茶》(DBS 61/0006—2021)的制定,直至机制茯茶国家标准样的亮相和启用[22-23],都体现了茯茶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快速发展。同时,茯茶智能化茶厂建设[24]和凉州茯茶文化旅游产业开发[25-26],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结合《2023—2028年中国黑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2049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和《2024—2030年中国茯茶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以及农业农村部对“关于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的建议”提案的答复,可以看出未来茯茶的发展目标将更加专注于产业优化[27]、加工工艺的提升、产业链的延伸、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内含成分与功能活性的研究[28-29],以及文化品牌特色的发展。通过科技支持和文化赋能,促进茯茶产业的融合发展。

4 总结

本文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对茯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收集,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茯茶在1994—2024年期间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和研究热点,并对茯茶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茯茶相关研究文献中,中文文献发表量远高于英文文献,英文文献起步较晚;文献研究方向的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同时依据茯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将茯茶科学研究划分为缓慢起步阶段、逐渐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提升阶段3个时期,包括了茯茶研究从技艺恢复、基础研究、加工生产到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等全面发展,研究范围从农业种植业、生物化学、食品加工到文化产业逐步推进。

近年来,随着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茯茶产业化与泾阳茯茶、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产品优化、数字化建设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方向。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茯茶产业的提升,茯茶的市场影响会逐渐扩大。茯茶相比绿茶、红茶等茶类起步晚,属于小众茶,但也正因如此,茯茶才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战略支撑、政策扶持和研究技术的深入,茯茶产业的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分散化、传统化,企业带动力差等问题将逐步解决,茯茶产业领域将不断外延和深入。未来将通过加强品牌与龙头企业建设、创新加工生产技术、提高科研引领和文化产业带动等推动茯茶产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永亮. SWOT分析法探讨陕西茯茶的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 28(23): 160-164.

[2] 周祎炜, 燕飞, 曲东, 等.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及其发酵茶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24, 51(1): 16-22.

[3] 王铭海, 龙娇, 张亦凡.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J]. 现代食品, 2024, 30(11): 195-199.

[4] 余士兰, 张宁, 闫昊艺, 等. 代谢组学分析中国典型砖形黑茶的非挥发物[J/OL]. 食品科学[2024-09-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40709.1324.002.html.

[5] 黄浩, 黄建安, 李适, 等. “茯茶”研究进展[C]//湖南省茶叶学会. 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石门, 2011: 171-177.

[6]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7] 毛贤贤, 许晨新, 张思访. 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绿茶茶多酚研究进展[J/OL]. 茶叶通讯[2024-09-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06.s.20240517.1643.034.html.

[8] 周高新, 陈绪敖, 石磊, 等.基于文献计量的富硒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 41(6): 65-71.

[9] 张旭雯, 刘岁, 赵锦琦, 等. 基于CiteSpace的黑茶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45(8): 397-406.

[10] 李东旭, 陈富桥.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中国茶产业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1(5): 57-67.

[11] 周海岚. 泾阳茯砖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12] 刘璐, 李海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陕西茯茶品牌外宣现状研究[J]. 商讯, 2021(11): 5-6.

[13] 侯胜东. 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释放“一带一路”茶叶贸易新活力[J]. 中国经贸导刊, 2024(6): 67-70.

[14] 文雨洁, 彭书锋, 冯江, 等. 茯茶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11): 190-192.

[15] 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10): 19-22.

[16] CHEN G J, XIE M H, WAN P, et al. Fuzhuan brick tea polysaccharides attenuate metabolic syndrome in high-fat diet insduced mice in association with modulation in the gut microbiot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66(11): 2783-2795.

[17] 左高隆, 陈美艳, 林勇, 等. 茯砖茶对NAFLD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31-640.

[18] 崔海洋, 肖艳栩, 章正浩.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茶文化研究状况与热点分析[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6(6): 88-95.

[19] 李侠, 姚思懿. 陕西茯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 科技资讯, 2019, 17(21): 187-188.

[20] 刘阿平. 乡村振兴战略下泾阳茯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3): 83-86.

[21] 侯树银, 田金全, 曹莉, 等. 陇南市茯砖茶加工技术及发花工艺创新研究[J]. 中国茶叶, 2020, 42(9): 30-34.

[22] 杜颖颖. 机制茯茶国家标准样品正式启用[J].中国茶叶加工, 2024(2): 69.

[23] 尹娟, 王镇, 段兆翔, 等. 江苏茶叶机械化加工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J]. 中国茶叶加工, 2024(2): 65-69.

[24] 王磊, 胡歆. 茯茶绿色工厂的数字化实践[J]. 中国茶叶加工, 2022(3): 78-83.

[25] 许春华. 依托非物质文化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以凉州茯茶文化为例[J]. 福建茶叶, 2024, 46(3): 58-60.

[26] 李金峰, 时书霞, 杨琳. 文旅融合非遗先行助推甘肃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23, 29(12): 48-51.

[27] 李适, 黄建安, 王伟, 等. 安化黑茶产品及其加工技术[J]. 中国茶叶, 2024, 46(2): 1-6.

[28] 谢志勇, 陈贵杰, 曾子琦, 等. 安化黑茶调节肠道菌群功效及作用机理[J]. 中国茶叶, 2023, 45(11): 1-9.

[29] 陈贵杰, 谢旻皓, 曾晓雄. 茯砖茶调节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 2022(1): 11-1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