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言志,重返青春

2024-10-18 00:00意而
老年人 2024年10期

“……梦笔纵情文运振,春风得意马蹄前。吟笺不惜涂肝胆,状写人间忧乐篇。”2023年6月,湖南省岳麓诗社创始人之一、名誉社长赵焱森,兴奋地写下七律《岳麓诗社成立四十年感怀》。今年,86岁的赵老又出版诗集《诗词四颂》,为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上了厚礼。和他一样伏案耕耘不辍的老年诗词创作者,越来越多。他们结社为盟,互相唱和,寄情言志于传统诗歌,为晚年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弦歌雅兴,诗意的生活

“晚学吟诗梦也迷,时风度我得灵犀。”这是沅江市85岁高龄的黄有为先生《八五抒怀》中的句子。黄老1960年代初到沅江一中任教时的学生曹涤环先生,是现任沅江市诗词家协会会长。“我70岁时在曹会长的鼓励下走上学写诗联之路,我的人生冬季又充满了春意!”黄老说,“我是坚持九分学一分写的自修原则。我在读书上受了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大儿子是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他是我的老师。”已80岁的曹涤环告诉记者,黄老学习刻苦,诗和对联越写越好,因此沅江诗协和联协都聘他为顾问。

老年人写诗,会不经意地给家庭生活带来改变。祁阳县的方向先生,写下“大学琢雕梁栋,岂能岁月蹉跎”等诗句,劝诫孙儿勤学上进,其孙后来还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硕士研究生。湘阴县的何思奇先生,几年前老伴患癌,晚4期,他深情地写诗鼓励老伴,表示“男儿七尺须当柱,拼却羸躯护着卿”,老伴后来奇迹般度过了五年大关。退休教师杨北辰先生,写诗记录外孙女的生活,“笑靥花开两处馨,亲欢惜隔手机屏”,字里行间满满的是祖辈的爱意。

大多数老年人写诗源于内心自然的热爱。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下简称“省老干诗协”)会长朱梅生先生,年近八旬,直言自己就是对诗书有兴趣。年过八十的孙献文先生,结识了抗美援朝老兵方亦兰女士(今年98岁),目睹她坚持十几年,风雨无阻上课学习,积极创作,不禁填词表达对她的敬意:“云笺美,九七诗仙。湘瑟抒情红日,春风释意芳兰。”

为着相同爱好走到一起的老年人,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很多老人是朋友带动起来创作,慢慢形成了兴趣圈。随着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老年诗友们便开始“结社”,组成诗词创作小团体。潇湘散曲社就是由周成村等一群热爱散曲的老人创建(详见《老年人》2023年第11期报道《潇湘散曲社的老人们》)。

加入古体诗歌社团,近年来在银发族中蔚然成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群人的同行,让老年诗友们在行吟路上走得更远、更欢快。

曲水流觞,诗社的兴盛

“不到潇湘岂有诗”,湖南是承载屈贾情怀的热土;“天下诗人半在湘”,湖南孕育了“于斯为盛”的才俊。三湘大地,天然具有诗社繁盛的土壤。

诗歌,尤其是传统古典诗歌创作,原是小众的兴趣爱好,如今越来越平民化。目前,湖南省拥有6个市、州级“中华诗词之乡”(常德、衡阳、岳阳、湘潭、湘西、株洲),38个县、区级“中华诗词之乡”、1个县区级“中华散曲之乡”,31个乡、镇级“中华诗词之乡”,1个“中华诗词之村”,33个“中华诗教示范单位”……山巅河畔、桥下田间,处处有人出口成诗。官方民间,各种诗社尽展风流。成立于1987年的湖南省诗词协会(下简称“省诗协”),集结了全省的诗词爱好者,领导层多为退休后奉献余热的老年人。省诗协下属的市、州基层诗协以及省直诗会等二级组织机构,成了诗友们活跃的阵地。

已成立41年的岳麓诗社(现任社长赵枫),在省内影响深远。诗社由刘正、杨第甫、屈正中、高扬等老同志发起,谢觉哉、楚图南、周谷城等一大批老领导老同志都曾为建社奔走。在“几个老头子,谈的老调子”的嘲讽声中,早期领导班子努力克服困难,让诗社不断发展起来,至今社员已达2900人,内刊《岳麓诗词》编发157期。

省老干诗协依托湖南省老干部事务中心(原活动中心),创建于1992年,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理念,协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名会员。协会刊印了《湖南老年诗词》(现更名《湘江诗词》)、《诗词论坛》等内刊。协会鼓励培养新退休的相对年轻会员,会员吸纳范围不再限于早期规定的省直单位离退休公务员。通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指导,会员的创作质量纷纷得以提高。

诗社活动在湖南由来已久。清光绪年间,大文豪王闿运、郭嵩焘、陈三立等人在长沙碧浪湖边成立碧湖诗社,城北响起了文人的吟诵声。1989年,在湖南省文史馆专家伏家芬先生等人倡导下,长沙县率先复社,并在开福寺开设诗词讲座。2017年,开福寺诗词群体脱离长沙县碧湖诗社独自成社,因此两家碧湖诗社并存。历史较早的还有道水诗社,于1949年初由临澧一中地下党员组织的一批爱好诗词的师生创办,1986年由几位发起人复社,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临澧县诗词学会。长沙嘤鸣诗社成立于1979年,也是一家有影响力的民间诗社。

湖南境内诗社可谓遍地开花。益阳市诗词协会秘书长、沧水驿诗社社长徐德纯先生向记者介绍,益阳市的诗社约有30个,桃花仑诗社、天问诗社等许多社已成立40年以上。诗人的雅聚,也不再是传统文人的专利,沅江市胭脂湖农民文联(前身为农民诗社)出版诗集,举办诗赛,让山村成了更诗意的山村。

“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流过的汨罗市罗江镇,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镇”。罗江诗联协会会长周爱球先生说,这里有省市诗词文化之村、省诗教先进单位、市优秀诗词之家、镇农民诗词之家,打造了“罗江镇诗联文化园”。为了丰富老年诗友的生活,诗会组织了会员到赤壁、君山、花明楼、板仓等地采风。因本地的文旅特色,还吸引了桐荫诗社等友社前来采风、联谊,上级领导和专家也纷纷前来考察。

省老干诗协常务副会长何德祥说,诗协的活动,主要是组织采风、诗赛、社课,举办诗词培训班、讲座,出版诗集、诗评文集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年诗友积极性高涨,乐于奉献。爱好摄影的马如刚先生,每次活动,都背着笨重的相机跑前跑后,帮诗友们留下珍贵的纪念照片。湘潭的成女士说,“加入诗协后写诗更有劲了,老伴也说我精神头好多了。”老年诗友在社团中成长起来,有的从初懂格律,到出版几本诗集或斩获大奖。“迎晓日,找新材,且乘吟兴出书斋。”(罗典《鹧鸪天·学写诗》)长沙县的罗典先生,这些年来在“百诗百联”大赛、“华夏诗词奖”等赛事中多次获奖,还与漫画家石卜合作出版了配画诗集《心痕》。

放怀讴歌,诗国的传承

“城头不改斜晖色,处处英雄气腾骧……”7月6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培训班结业仪式的舞台上,湖南省老干部大学的金秋诗词社自写、自编、自演的诗朗诵节目,赢得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金秋诗词社于2023年12月正式授牌成立。诗社由长沙学院教授、湖南省老干部大学教师皮元珍女士带头发起。虽成立不久,但社员团结热心,各项工作有声有色。为了诗朗诵演出,周萍、戴清林、胡海清等人主动捐资;年龄最大的黄定三先生,主动挑起大梁,感冒发高烧也不肯休息;石升龙先生,患大病刚出院不久,排练都带着药……6月底7月初,华容县遭遇洪灾,诗社领导立即发动捐款,在社内募集了4000余元,并组织创作了一期关注灾区传递爱心的主题诗作。

关注公益事业、国家发展大业,让诗词团体发展更有使命感。每逢奥运会、卫星上天、建党纪念日、国庆等时间节点,诗词团体都会用诗歌送上赞美或祝福。每年春节前,省老干诗协还会组织送春联活动。“致富不忘担使命,扶贫当记初心系”(朱梅生),在扶贫工程中,老年诗人群体也不遗余力。岳麓诗社党支部联合长沙市华容商会党支部组织诗友前往十八洞村,赠送书画书籍。2005年,赵焱森积极倡议,与平江县相关部门领导一起,对杜甫墓祠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与建设。今年,年近七旬的省诗协女诗人工委主任罗建平女士和年已八旬的百侣诗会会长粟仁怀女士,得知益阳爱屋湾村的听障女诗人郭再仙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筹建“心心书屋”,立即热心地组织会员捐赠书籍。从写诗到助人,这是一种使命的担当,是时代的召唤。

时代,不能没有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传统诗歌有其独特的魅力,有着提振精神的力量。省诗协会长蔡建和先生说:“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重视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朱梅生会长则特别强调要重视创新,他认为“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当然,也有诗社领导认为,老年诗友群体的整体创作水平还亟待提高。省诗协顾问王振远先生建议,文字基础较弱的老年人在学诗时,要多观察生活,写身边发生的事,散曲因语言通俗“接地气”,比较适合老年人入门。省诗协顾问李文勇先生说,诗群常有同题诗“作业”,可以多借此了解别人的写法,博采众长才能进步。湖南省老干部大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围绕强基固本,加强自身建设。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金秋诗词社,要坚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打造精品力作。”(题图为诗友在益阳清溪村采风活动合影)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