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双棘长蠹在板栗树上的危害与防控

2024-10-18 00:00高红赵永军周光锋张春香边晓慧玄斌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5期

摘 要 日本双棘长蠢在山东泰安1年发生1代,成虫在板栗被害枝条的环形蛀道内越冬。各虫态均隐蔽生活。主要危害1~2生枝条,幼虫孵化后沿枝条纵向蛀食,随虫体发育蛀道不断加粗,蛀道内虫粪细腻紧实,一般不排出蛀道,造成枝条枯萎或风折。根据该虫生活习性,采取树干打孔注施缓释药膏的方法进行防控,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日本双棘长蠹;板栗;危害;防控技术

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又称双齿长蠹(图1),属鞘翅目长蠹科双棘长蠹属。1981年在我国云南昆明地区首次发现,并作为中国新纪录种进行了报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寄主种类较多,可危害国槐、刺槐、柿树、核桃、板栗等30多种树木。2021年首次在泰安市岱岳区板栗园内发现该虫。近几年,该虫在山东泰安等地对板栗、国槐的危害日趋严重。笔者对其危害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打孔注药防控技术初步应用。

1 危害特征

日本双棘长蠹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大树侧枝和幼树主干。其成虫从受害枝条侧芽附近钻入,在紧贴韧皮部的木质部蛀食一周,形成环形蛀道,受害枝条在蛀道处易折断;幼虫一般沿枝条纵向蛀食。虫道切断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通道,使受害枝条衰弱,叶片枯黄,严重的会导致整个枝条枯死,造成风折。

2 发生规律

日本双棘长蠹在山东泰安市岱岳区1年发生1代,成虫在被害枝条的环形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越冬成虫开始在原蛀道活动取食,钻出蛀道交尾,并在蛀道内产卵。

幼虫孵化后,沿枝条纵向蛀食,随虫体发育蛀道不断加粗,蛀道内虫粪细腻紧实,一般不排出蛀道。5月中旬老熟幼虫在蛀道尽头化蛹(虫龄不整齐,8月中旬仍可见幼虫)。5月下旬成虫羽化,在原蛀道取食,反复窜蛀,严重时被害枝条只留表皮和髓心部分。气温较高时,成虫白天爬出蛀道活动,晚上返回,8月中旬温度降低后不再外出,持续在蛀道内窜食为害。10月中旬到11月初,成虫转移危害新枝条,在边材处横向蛀食,形成环形蛀道,并陆续在蛀道内越冬。

3 防治技术

该虫虫体较小,整个生活史较隐蔽,为害前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防治起来有一定困难。根据该虫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采取树干打孔注施缓释药膏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1)打孔位置及标准。在板栗树干基部上方30~50 cm处打孔,打孔角度向上倾斜45°左右,孔径 1 cm,孔深5~6 cm。

2)打孔数量。胸径10 cm以下的板栗树,每株打1个孔;胸径10~20 cm的,每株打2个孔;胸径 20 cm以上的,每增加10 cm,增加1个孔。

3)用药方法。缓释药膏主要成分为36%吡虫啉,与60%环糊精(缓释剂)、4%伤口愈合剂混合呈膏状。按标准打孔后,立即向孔内注入缓释药膏,药剂填满孔后用防水橡皮泥封口。

4 小结

针对板栗树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实际情况,采用打孔注药法,一次用药可保持药效90 d以上,防治效果可达92%以上,环保、无污染,对使用者安全、方便,持效期长,防控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曹诚一.双齿长蠹-中国新纪录[J].昆虫分类学报,1981(2): 118.

[2] 赵杰.一种值得注意的害虫——日本双棘长蠹[J].植物检疫,2005,19(4): 222-224.

[3] 刘晨,朱耿平,陈易彤,等.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林间防治效果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5,37(2):343-347.

[4] 朱耿平,刘晨,李敏,等.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J].昆虫学报,2014,57 ( 5) : 581-586.

[5] 潘云轩,宋汉林,彭佳佳,等.树干注射在园林树木养护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