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单: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心理课堂学习支架的研发与运用

2024-10-18 00:00:00倪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0期

摘要: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学习单并应用于小学心理课堂,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深度体验与心理成长的学习支架。遵循“聚焦核心,实用为先”“寓教于乐,激发深度参与”“尊重主体,彰显生命力”三原则,构建了课前“心预习”、课中“心成长”、课后“心期待”三类学习单。心理课堂学习单作为有效的学习支架和成长记录,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心理成长,对培养核心素养与良好心理品质具有积极意义,为同类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型。

关键词:学习单;深度学习;心理课堂;学习支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0-0035-03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石,旨在引导并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兼具发展性与预防性的双重功能,尤其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的教学特质,对心理活动课的策划与实施提出了高标准与严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活动与体验,倡导以活动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深度感知、领悟并实现内在心理成长。然而实践中常出现如下问题:一是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却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活动体验的关注;二是互动频繁但缺乏深度分享与反思;三是活动体验时间充裕,而内化理解与应用的时间相对匮乏;四是过度依赖预设教案,对课堂动态生成及效果反馈应对不足。因此,兼顾课程活动设计与学生个体体验的双重优化,是提升心理课程实施效能的关键。

深度学习理论由弗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尔乔在其著作《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与过程》中首度提出,主张教学应在学生既有经验和待探索领域之间构建桥梁,激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主动认知,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全情投入,积极互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提示我们,教学应瞄准学生现有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潜力地带,即最近发展区。这意味着教学应引领学生跨越已知与未知、显性知识与隐性能力之间的边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构建学习支架,以适应并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进程。

学习单,亦称学习任务单,作为深度学习在课堂实践中的重要依托,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操作化,是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的具象表达,也是学生学习任务的直观指南。其内容涵盖学习目标、任务设定、学习内容、方法指引、参考资料等多个维度,旨在为教学提供清晰路径,为学习搭建循序渐进的阶梯[1]。在心理课堂的语境下,学习单不仅是深化学生课堂体验、助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有效工具,而且以其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主动参与、尊重个体差异等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心理教育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

一、学习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积极效应

(一)明晰学习任务,激发探究热情与兴趣

心理健康学习单详列活动主题、思路及内容,信息呈现简洁明了,任务指向清晰确切。作为心理活动课中的学习支架,学习单对学生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当学生收到学习单时,能迅速把握课程任务与要求,引发初步思考,进而激发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

以“我的生命能量树”一课为例,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单,成功引发了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好奇与兴趣——这是何种类型的树?树上包含哪些象征元素?如何通过这棵树反映个人的生命成长历程?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溯自身成长经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之中。

(二)关注内心世界,促进觉察与表达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深度投入。心理课堂中,教师往往会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引发学生体验,联结其过往经验与当下情境。然而,仅凭活动体验不足以确保知识与经验的内化,学生需要静心反思与表达的工具与支持。学习单的恰当运用,恰好能将学生的内在体验外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将无形的心理活动转化为有形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课堂表现各异:有的学生乐于主动分享,有的则倾向于保留想法。如何激发更多学生表达自我?学习单为此提供了契机。学生在填写学习单的过程中,教师可密切观察,洞察学生的各种想法。一方面,教师可主动邀请有意愿的学生分享其观点;另一方面,对于不愿直接表达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转述其学习单内容,让其他学生了解到多元的思维视角。这样,学习单成为联结学生内心世界与课堂交流的有效桥梁。

(三)揭示内心体验,增进师生情感互动与理解

学习单可以成为学生近期心理成长状态的直观记录。学生运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在学习单上进行个性化表达。教师通过收集、批阅学习单,深入洞察学生的即时状态,特别是通过解读学习单内容,教师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质。在“我的家庭优势树”一课中,学生运用表达性艺术手法绘制家庭树,通过色彩、形状等元素展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各自优点。一名六年级学生所绘的家庭树悬浮于空中,画面稀疏且色调黯淡,缺乏生机。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后得知,该生近期家中父母关系紧张,频繁争吵甚至谈及离婚,导致学生内心安全感缺失,对事物失去兴趣。心理教师随后与学生进行了深度交谈,并在取得学生同意后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建立家校、师生、亲子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并支持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学习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设计原则

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优质学习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持续的学习动力[3]。遵循此理念设计心理课学习单有利于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一)聚焦核心,实用为先

首先,学习单须服务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并非所有心理课程皆须配备学习单,应视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其存在价值在于辅助学生深度感知情感,扎实掌握知识要点。因此在设计学习单时,应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难点,注重操作性,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为例,学生需理解情绪ABC理论并学会换位思考。此时,学习单设计应紧密围绕该理论展开(即情绪与发生的事件无关,而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有关),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深刻体悟“视角的转换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二)寓教于乐,激发深度参与

心理课教学手法丰富多样,学习单的呈现形式亦应富于变化。内容层面,学习单应简练清晰,凸显教学重点;形式层面,可创新采用明信片、手账、剪贴画等形式,打破传统A4纸型学习单的视觉常规,驱动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体验。在“友谊的小船我们不翻”一课中,我们巧妙地将学习单设计为小船造型,以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其探究本课关键——“维系友谊之舟平稳航行”策略。这样的学习单设计既富含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使其不仅是心理教育的载体,更成为一种视觉愉悦的享受。

(三)尊重主体,彰显生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单设计应契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性。具体而言,学习单的构思与应用应依据学生年龄段进行调整。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鼓励其以绘画方式完成学习单;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倡导采用“文字+绘画”的混合模式进行个性化表达,充分展现其成长过程中的生命力与独特性。

三、学习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研发与运用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结合心理课程特性,研发出课前“心预习”、课中“心成长”、课后“心期待”三大类学习单,以优化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心理成长。

(一)课前“心预习”学习单的应用设计

课前“心预习”学习单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收集、访谈等多元化形式,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心理状态及认知基础的翔实信息,以便精准定位教学起点,选择适宜内容,确保课堂活动与学生需求紧密对接。例如,在“举手?举手!”一课中,我们关注到高年级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率下降的现象,遂设计“心预习”问卷,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如图1)。通过“心预习”学习单,我们准确把握学情,锁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框架,有效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与体验。

(二)课中“心成长”学习单的应用设计

课中“心成长”学习单紧密围绕课堂教学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自我探索,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推动深度学习体验。以“当挑战来临时”一课为例,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即面对挑战时,能积极应对并从中发现自我成长。为此,学习单设计遵循成长型思维养成的四步法——“接纳”“观察”“命名”“教育”(见图2)。

首先,在“接纳”环节,通过让学生用“黑点大小”象征所遇挑战,引导他们描绘情境、表达情绪与应对方式,从而在分享中接纳挑战的普遍性,增强表达意愿,接受自身面临的困境。其次,“观察”环节要求学生设想拥有成长型思维后如何重新审视挑战,通过绘画创作揭示挑战的多元可能性,引导他们在接受挑战洗礼后觉察内心的成长与变化,替换原有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再次,“命名”环节邀请学生为黑点蜕变的作品命名并解读,这一环节使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命名过程涌现出众多富有启示性的思考。最后,“教育”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成长型思维的语言提炼学习单内容,并以文字记录,此过程既是内心的深度对话,也是内在成长的体现。整个“心成长”学习单设计层次分明,任务清晰,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领略成长型思维的魅力。

(三)课后“心期待”学习单的应用设计

课后“心期待”学习单旨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课外,促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在“好心情博物馆”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运用“五感”在生活中捕捉快乐瞬间,记录并主动调整心态。为丰富“博物馆”内容,布置了课后作业:一周内收集令自己放松、愉快的经历,记录在学习单上,并在汇报课上分享。汇报中,学生的分享带来了诸多惊喜,拓宽了寻找快乐的视角。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单的引导与练习,他们在课后实践中汲取力量,学会了在情绪低落时借助“博物馆”自我调节。

心理课学习单不仅是学习支架,更是学生成长历程的生动记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设计与运用高质量小学心理课学习单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与学习,有力促进其核心素养与优秀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敏.“双减”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品质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J]. 天津教育,2023,(15):108-110.

[2]刘凤. 中职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探索[J]. 广东教育,2023,(5):105-106.

[3]颜学新. 善用课堂活动单助力心理成长[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34):35-37.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