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

2024-10-17 00:00曾玲
中国经贸 2024年30期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组织机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其运行现状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制定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行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实施对构建我国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并且落实绩效目标作为导向的管理措施进而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有序进行。在该工作开展的阶段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作为核心目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顺畅。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使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防止出现资金浪费或者工作效率下降的情况。在我国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日益提升,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与此同时,经过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开展,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

初步建成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举措。在绩效管理目标设定后进行分级设置,将其分为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等,并且逐级进行细化分类,保证各项管理措施有序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的过程中,落实前期可行性研究、过程监督、执行效果评价等。经过上述各项措施,使得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融合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达到全面化、系统化的管理要求。

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责任意识逐步提高 近年来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责任意识逐渐得到了提高而从。以往看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预算编制的工作精度不高,控制不够严格。在这种背景下,基层事业单位编制工作的开展,通过加强内部及外部的学习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制度建设的阶段中,各基层事业单位逐渐完善了预算编制、经费管理、绩效管理等相应制度,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工作流程考核标准,这种制度的出台以及落实,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逐步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定标准要求,尤其是保证部门预算达到精准性的要求,落实各项年度预算管理目标。在预算执行的阶段,特别是每个执行的周期内都专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预算目标达到要求,预防出现资金浪费、无效支出、低效投资严重现象。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全面预算绩效编制的基础比较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虽然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编制工作,但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有些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导致工作效果下降。行政事业单位很多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预算编制工作开展过程中,财务人员对各部门的具体业务不够了解,所以对具体的预算项目在编制绩效目标时偏差会比较大,需要单位各部门配合好预算编制工作。此外,在工作开展的环节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造成预算绩效编制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影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获得财政批复后,即可进行预算执行。该阶段全面落实各项监督管理措施保证预算执行效果合格,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现象。在预算执行阶段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原则进行,保证资金合理利用,避免资金浪费或者工作效率不足的现象。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申请批复后就认为当年度预算工作已经完成,其他的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都由财务部门进行,所以导致各项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

绩效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利用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阶段中,绩效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与评价结果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绩效评价的标准制定缺少一定的科学性,使得评价标准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实际运行情况脱节,不能够客观性全面性的反映出绩效情况。同时由于现有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很多,单位仅采用单一的指标以及方法对相应的绩效评价没有能够了解绩效评价的多层次多维度需求,使得评价的接口受到影响。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分析

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并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管理,进而保证工作效果达到要求。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执行的阶段,根据工作执行效果和实际情况改进调整,防止工作机制存在偏差等影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机制建设见图1所示。在该工作执行的阶段,各级工作人员都要了解自己工作职责,并在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内有序完成各项工作,进而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提升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提升预算执行监督力度的过程中,需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般而言要求部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责任落实,建立预算执行的跟踪体系以及反馈机制,让预算执行的过程具备规范性以及透明性,同时采用独立监督的方式,定期的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细节,提高监督的可行性。另外,采用预算执行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纠正存在的数据异常,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真实性。

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 第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算绩效管理认识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尤其是全体员工都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和监督工作中。

第二,绩效管理结果和预算资金合理安排。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根据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改进调整,使得财政资金合理利用。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对年度内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管,特别是评价绩效执行实际情况,保证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也能为后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合理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和分析。在预算绩效监督过程中审计部门参与进来,明确监督的工作内容和标准,并且分析预算绩效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整改处理。对于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处罚,规避后续工作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通过上述各项措施及时调整预算绩效监督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证预算绩效执行有序落实,确保各项资金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关系到单位发展和工作实施,从实际情况分析很多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而影响工作效果。

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结合管理现状和问题制定优化对策,进而保证预算绩效监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在预算绩效监督管理过程中优化改进工作流程制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保证各级人员工作开展顺利完成,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价格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