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立医院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医疗行业中,由于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和不断涌现的风险挑战,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基于此,本文首先在风险导向的框架下,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探讨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以便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挑战。
伴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扩张和患者需求的增加,公立医院在运作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以降低各类潜在的风险,从而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提供。在这一背景下,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就成为公立医院管理的关键议题。风险导向的理念强调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和及时应对的能力,使得医院管理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可能对医疗服务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还能够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过程,旨在项目或公立医院存在风险的环境中,通过识别、评估、规避、转移或接受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项目或公立医院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公立医院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市场波动、法规变化、产品创新和竞争加剧等。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对于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贯彻执行经营方针,以及确保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公立医院有效的治理体系。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程度不足 公立医院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的融合程度不足,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策略制定缺乏整合性,导致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分割。这使得风险管理无法真正渗透到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缺乏统一的战略指导,影响了医院对综合性风险的全面把控。其次,信息共享不畅,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信息流通存在障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较为有限。这使得不同部门对潜在风险的感知和应对存在断层,缺乏全局性的信息整合,影响了医院对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最后,医院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上也存在不足,员工对于风险管理理念的认知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对风险的漠视或低估。
公立医的院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第一,信息透明度不足是当前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短板之一。由于医院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决策者无法及时获取关键信息,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而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就会使得员工对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目标设定的了解相对有限,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方向和协同能力。第二,流程不畅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复杂的流程,若流程不畅,就容易导致患者信息丢失、药物误用等问题。流程的不规范性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效率,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风险。第三,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也是当前内部控制环境亟待改进的方面。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容易导致出现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等情况。医院内部监察机制的薄弱使得问题往往在初期就难以被发现和解决。
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也较为突出。一方面,医院内部监督体系的设计可能存在漏洞,导致对医疗流程、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监控不够全面。而缺乏全面性的监管就可能会导致患者面临未被察觉的潜在风险,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一些公立医院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执行层面存在不足。可能存在监督责任不明确、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对医护人员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进而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若缺乏有效执行,那么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纠正作用,在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就有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不畅通 公立医院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不畅通的原因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医疗服务的专业性质影响,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使用的专业术语难以被其他非专业人员理解。其次,医院内部可能存在繁琐的层级结构和过多的审批流程,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最后,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也是影响内部沟通的因素,使得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在医务人员之间流通。卫生管理者没有充分重视内部沟通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培训,导致医务人员对信息沟通的关注度不足。
风险导向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改进策略
充分融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医疗领域,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健康保障的中流砥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如何在医疗服务的复杂环境中确保高效运作,并有效地管理潜在的风险,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融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既是对医院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极致追求。要充分融合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医院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明确医疗服务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信息泄露、财务风险等,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分类。其次,通过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医院各个业务环节的运作流程,能够确保各项活动符合法规法律、道德伦理和医疗标准,防范患者权益和医疗服务风险。再次,引入信息化系统,加强对医疗过程和患者信息的监控,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最后,医院还应强化内部审计和监察力度,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内部审查机制,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防范管理漏洞。
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一个完善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是确保医疗服务安全、高效和合规的基础,这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至关重要。因此,公立医院有必要不断审视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这不仅是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刚性要求,更是对医疗管理者在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迎接各种挑战的有效应对。要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建立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促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政策与流程,确保医院运营活动在明确的法规框架内进行,并及时更新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第三,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医院内部控制状况的了解程度,增强透明度。第四,医院还应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政策能够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处着手:首先,医院管理层应制定明确的内部监督政策与流程,确立内部监察的目标和职责,加强对监察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敏感性。其次,建立定期的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对医院各个部门的运营、财务、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医疗活动合规进行。在内部审计中,要注重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严重性,以便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最后,医院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外部评估,借助外部力量对医院内部监督机制进行独立评价,以提高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制定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 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能够更加全面地识别和管理患者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通过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的医疗错误、事故或感染等问题,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要制定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医院管理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通过风险评估和分类,明确医疗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包括患者安全、财务管理、法规合规等方面。第二,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政策,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确保内控与风险管理相互协同。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内控风险管理的实践中。第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便收集、整合和分析医院运营中的关键数据,为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对患者信息和医疗过程的监控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加强医院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 要加强医院内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医院管理层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沟通体系,以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到各个层级和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例会、报告和内部通讯等方式,传递医院的发展战略、政策和重要决策,以确保员工对医院整体的发展方向有着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数字化的信息平台,使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必要的信息。这包括医院内部的在线协同工具、电子邮件系统、内部社交平台等,以便为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供便捷的途径。最后,鼓励和支持跨部门的协作和交流,通过定期的跨部门沟通会议、协作项目等形式,促使各个部门更好地理解彼此工作,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协同效能。
积极构建风险评估系统 构建风险评估系统能够帮助医院更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患者面临的各类潜在风险。通过提前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医疗错误或事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要积极构建风险评估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其一,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通过专业团队和广泛的参与,收集与医院运营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医疗服务、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这有助于全面了解潜在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其二,明确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标准,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评估方法,确保对各类风险的评估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其三,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风险评估系统,以此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自动分析和报告生成,从而提高评估的效率和精准度。其四,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挖掘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潜在风险,以便为医院提供更为深入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公立医院作为卫生系统的支柱,其在承担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管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制定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已经成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迫切需求。通过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改进,公立医院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管理的需求,并提升服务质量,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