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问题及优化对策

2024-10-17 00:00韩光宇
中国经贸 2024年30期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对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党中央在二十大会议上更是对国有企业再一次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和升级面临着新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因此,如何让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发挥主导地位,在经营过程中形成明确导向。实现改善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决策能力。这就需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来精准落实。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将企业预算管理风险控制在管理层接受的可容纳范围内,以确保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得以有效落实。但是由于个别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不仅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还存在预算目标执行不到位,既没有设置针对性的绩效考核体系,也没有及时做出预算调整。从而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发挥作用。为此,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改善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以确保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企业依照经营计划目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目标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是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并对经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逐项控制、执行监督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当代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价值,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获得了非常突出的工作效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仍存在着有待完善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益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发挥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对于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相关概述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研究背景 基于共同富裕、后金融危机、后疫情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求越发紧迫,要实现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各类晾晒比拼的绩效指标。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计划是一项以现代化管理模式为基准的战略工作,是企业在未来一个生产周期内对经营发展活动做出的总体性规划。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仅社会上各中、大型企业关注到了预算管理的作用,各类国有企业也逐步关注并将预算管理工作做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方向。2009年,财政部门联合多部门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不仅融合了之前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代表着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入、学习先进的国际经验,并逐步形成一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同时,这一配套指引的颁布和落实,也为当代企业制定了一个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标准框架。解决了传统国企内部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要求不一、企业发展时常无所适从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在监管工作上的成本支出,可帮助当代国有企业增强其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于维护国有企业党政安全,保障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近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求愈发紧迫,尤其是面临着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更加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在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保障国有企业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研究意义

提升企业决策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融入到企业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其中包括投资目标、收益预期目标、费用预期目标等。在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监督过程中,为企业在经营目标的调整作出相应的分析与指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仅具备协调和监督功能,而且管理综合性更强。通过设置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既能指导企业经济发展规划,又能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确保实现预算指标的有效落实,让决策变得更为科学合理。

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和经济活动都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针下进行。依照国有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各个部门的经营发展需求,将有限的国有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得资源效益作用最大化,将传统的粗放式资源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的不合理 在我国当代国企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状。管理层往往没有从顶层设计出发,从管理层开始全面关注、控制、指导预算的编制工作。简单的将预算管理交给财务部门。

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但是却没有发挥真正的预算编制管理功能,没有真正的将企业内各部门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全面的编制企业预算,认真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全面预算指标编制范围不全面 企业往往出现过度关注业务发展,把关注点集中在收益指标、利润指标等财务指标上,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其他关键指标。例如:投资计划指标、工程进度指标等。导致了在企业战略规划过程中缺乏整体性,出现预算管理的不到位的情况。

关键指标的缺失让企业在预算编制、经营导向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分析。不仅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类指标不能有机融合,也让企业经营失去指标指导的作用,最终让全面预算管理未能发挥出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当前国有企业集团与分子公司之间存在较多层级,人员分布也较为复杂,业务活动涉及范围较广,管理流程较长的问题。预算编制过程中极为容易受到各种内在部门利益冲突以及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有序、有效推进,最终执行时常出现预算控制工作不到位,预算指标完成不佳等问题。

再加上个别领导人员针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未形成正确认知,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效率低下,编制工作推动不畅,预算执行表面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预算管理考核体系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情况。一是个别国有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虽然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但是却忽视了预算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只有开头没有结尾。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形成以考核导向的重要保证。

二是个别国企虽然已经形成了绩效考核机制,但是在最终考核过程中基于人情关系、领导关系的限制和影响,或是为了平衡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员工的考核成绩,在结果评定过程中,让预算考核工作流于表面,导致企业员工没有真正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还让预算管理工作功亏一篑。

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目标和预算管理目标脱节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将收入、支出、资金使用等数字汇总成报表和报告,更是需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过程。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出现了战略目标与预算编制相分离的情况。例如,在编预算制收入时,简单采用财务部门提供的历年数据进行预算编制。在对成本费用进行编制时,也没有综合考量业务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对工程项目支出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和施工单位的有效沟通,做深入调查研究,只是简单地依照自己的设想报送投资总额和完工时间等基本情况,简单的将企业资金平摊到各个月份中展开相应的填列,导致各个节点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把握,对筹资的时间节点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提前增加了大量的资金成本投入。

预算指标不准确 除了预算指标编制脱离实际经营计划的问题,在预算指标设置上也会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标设置太过单一;二是,简单的认为预算编制就是编制财务指标,仅将企业的收入、支出、企业预期获得利润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做为预算编制指标,而忽视了非财务性指标的预算编制工作。三是,在预算编制时,过多重视压缩费用,一味的强调降本增效,只关注降本,反而造成了营收效益的减少,市场也会日渐萎缩,无法确保国有企业真正的实现保值和增值。

因此,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指标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后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的作用。

预算执行力弱和预算调整机制的缺乏 除上述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执行时还存在控制力度不强、预算执行过程中分析力度不够的情况。例如,在进行预算执行时,常会出现一些临时性工作的下达,导致预算执行偏离。尤其是当国有企业在负责民生类项目建设、运营时,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项目未能依照预算进度推进,年初制定的预算不符合实际经营情况等。又由于是民生类项目,必须根据最新的安排推进。势必导致筹资计划、建设计划的改变,增加企业的运营压力。而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又没有及时启动全面预算管理调整机制,在控制执行过程中没有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失调。

预算考核评价环节缺失 预算考核评价环节的缺失或者评价机制表面化也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效。个别国有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但是从考核过程来看,绩效评价的作用不够突出。比如在考核时过度关注预算指标结果,没有对考核的过程进行分析、调整和解决,步骤进行全面考核,导致预算管理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完善措施

完善全面预算编制体系 当代国有企业想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形成编制有标准、实施有监督、考核有指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确保整个管理系统的完善性。一是在实施预算管理体系制度前,先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完成意见收集工作,形成统一的预算编制理念。确保全面预算编制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二是通过成立预算委员会,明确预算管理过程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各层级的权责。从而保障预算管理从组织架构开始就实现全面的意义。

在正式展开预算编制之前,首先要将预算管理的目标进行细分,将分解后的各个小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明确各责任人。在预算组织上,需要严格依照预算标准及要求,设置相应的预算执行办法,要求各个预算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到编制过程中,充分的分析预算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分析机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研判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将日常经营重新引导到预算目标上去,也能够为预算调整提供有力的证据。

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办法上涉及内容较多,其中主要使用的为滚动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不同的预算办法自有其不同的优势和不足。综合国有企业的战略经营发展目标和改革发展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办法,可以结合考虑国企所处行业以及经济活动,对各种预算编制办法进行有机融合运用。例如,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业务周期性的活动来说,可以运用零基预算法;对于经营内容较为丰富的国有企业,可以运用作业基础预算法;若是需要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可以运用滚动预算法。其次是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运算过程的高效性。可以通过建设具备企业特性的预算编制表格,进行预算数据的核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就加强预算指标的控制,让预算编制有依据有过程,杜绝“拍脑袋”编制预算。同时通过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之间的综合水平,以改善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上的执行效果。让国有企业人员全面参与到其中,保障整个管理过程的高效性和透明性,再综合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企业传统的预算编制办法,整个管理过程效率将得到明显改善。

科学编制预算指标 国有企业在对各层级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全面考量企业整体所处的行业及市场环境状况,运用财务部提取的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后填报。首先需要明确企业战略的目标,综合考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内、外环境,还需要重点考虑预算周期内各种重大事项及业务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全面预算管理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经营发展过程中各阶段可能存在的具体特征,确保全面预算指标的设置合理,实现和企业战略经营发展目标的有机融合。其次是需要综合考量企业在实际经营业务上的具体特征,通过分析宏观环境、历史数据,通过明确预算编制方法,运用相关的预算公示进行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从而保障预算在编制过程中依据充分,目标设定合理有效,指标设置具备全面性。最后就是需要在预算编制进行合并审核时,预算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及协调,对预算管理信息及时传递反馈,对预算指标进行第一时间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严格依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层合并这一方式实现改善预算编制水平。

加强预算执行力 在全面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抓执行力度,保障执行效率。一是国有企业需要在全面预算执行率上下足功夫。通过对预算管理目标的细化分解,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责任到人到岗。二是需要定期召开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会议,由各个部门负责人对当期、累期预算完成率进行汇报,分析指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造成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关键因素,说明后期预算执行上需要整改的方a88ey0ISwA6eyHpDRTivESsIQOH20gJ4GhZnx3kTMgc=案。三是需要不断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化监督,并通过预算责任人的自我监督、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企业领导人的从上到下的监督,确保预算控制执行工作的全面性。四是需要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投资计划收到客观政策因素调整的时候,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并按制度层层上报审批。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来说,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责任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民生工程,因此有着非常庞大的资金需求。在项目推进时,可能会因技术限制、天气因素等相关因素影响进度,导致付款节点时常出现调整。因此,融资部门需要加强和工程部门的沟通交流,对民生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的动态沟通,并对预算中的筹资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五是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形成更为系统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展现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职能。

建立健全数字化预算管理 通过建立企业云脑系统,将预算编制与费用报销关联在一起,通过打通费用报销系统、ERP与财务软件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串联的信息体制。既能让业务部门在报销时就能关注到预算的执行情况,又能让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更加有机化,改变以往业务只管报销、财务只管做账的情况。让业务与财务都清楚费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系统的刚性控制可以把控重要费用的支出,通过柔性控制及弹性控制让预算能够及时调整。最后,与分析软件形成数据转换能够更有效的让全面预算执行、分析更加有力。通过智能化的系统管理,对各个层级的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及时发现其中的偏差问题,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执行力度上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经济发展活动的规范性。因此,国企需要了解目前在全面预算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指标、预算执行、预算办法四个层次着手,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出最大价值,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

(作者单位:台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