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张丹

2024-10-17 00:00张丹
中国经贸 2024年30期

内部控制是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国企深化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受到了影响,提高内部控制适应性迫在眉睫。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优化应以提高实践工作有效性为根本目标,以深化内部控制观念、方法创新为主要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还需结合实际,探索内部控制的个性化升级路径。基于此,本文聚焦现实,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价值以及必要性做了简要分析,再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而后,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为根本目标,提出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创新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以及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等可行性建议,以望借鉴。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内部控制提质增效备受重视。故探索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步伐从未停止,有关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日渐丰富。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路径进行分析,能对内部控制优化路径实现深层次研究,有利于找准内部控制的优化方向和方法,为改进实践策略、提高实践质效提供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开展的价值与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基础更为坚实,也可在企业治理过程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生产力,还对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财务绩效、增强综合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有效开展内部控制不仅有着加速改革、深化转型的重要价值,还对切实提升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这一工作也可以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十分必要,这是发挥内部控制职能、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的必要前提。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势在必行,实践工作重点应集中在优化内部控制设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以有效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为依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也要以企业内部控制为保障,所以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十分必要。事实上,基于内部控制企业能够实现降本增效,并提高自身适应性。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 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了支撑、促进作用,后者对前者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性、完善性事关内部控制有效性,而且其能在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的衔接方面发挥辅助作用。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使得主体数量以及主体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治理主体与内部控制主体高度重合,所以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也会对内部控制产生间接影响。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增强内部控制监管效果、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保障内部控制广度深度等方面极具优势,所以内部审计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有效性。事实上,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与目标,但后者还能对前者进行监督评价,内部审计优化可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支持。

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信息是内部控制的依据之一,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完整性都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有效性。随着公司治理层次提高、难度加大,财务信息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加,因财务信息失真、错误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失灵的情况频频发生。实践中,内部控制以财务信息为导向,财务信息质量可反映管理内控质量以及明示内控缺陷,所以优化财务信息管理可以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辅助。

内控管理 结合实践可知,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高都源于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十分必要,以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十分可行。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路径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思想环境 企业领导层要以身作则,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以形成正确认知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设置内部控制目标,为全面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做好准备。此环节,需要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组织架构优化、完善规章管理制度和细则、生产经营作风建设等方面着手改善,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形成内部控制共识,使全体职工做好内部控制优化的思想准备。当然,在思想基础的夯实过程中也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概念、价值做好宣传,对内部控制观念、规则、方法进行渗透,确保内部控制与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融合,使内部控制职能得到切实发挥。

制度环境 实践中,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还应强调制度环境的改善,此环节要求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管理体系。从治理层面着手优化组织架构,基于完善治理结构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以及责任,为有序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保障。结合现实需求优化顶层设计,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主管部门、审计委员会等不同层次内部控制主体的权责,并通过构建、落实内部协同机制确保各部门协调配合。优化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设置环节,企业要践行不相容职务相互独立的原则,打造定期轮岗以及定期稽查机制、建设反舞弊机制,优化反舞弊程序以及流程。

审计环境 前文提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所以企业在促进内部控制提质增效环节,应积极改善审计环境。此时,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环境建设,以便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第一,组建现场局域网,实现审计组成员工作电脑内部互联,为安全高效地共享数据信息提供保障。第二,引进开发网络系统以及审计软件,改善审计环境,夯实信息化作业基础。第三,加强部门培训与专业审计队伍建设,深化内审营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实践工作成效。第四,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内部协同,发挥审计案例的指导效应。

构建内部控制新机制 结合实践可知,公司治理主体结构的变化导致内部控制主体的职责边界和权限范围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必须立足公司治理结构来推进内部控制的机制创新。比如,优化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反馈机制;重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打造内部监督与纠偏机制;完善企业治理框架。此外,还要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并行机制的有效运行。

推进党组织融入 基层党组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主体,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展现党组织统领大局、把握方向、促进发展的重要职能可为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提供根本保障。所以,构建内部控制新机制必须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功能,推进党组织深度融入内部控制全过程。此时,可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使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合二为一;再基于组织结构与顶层设计优化,做好党组织与各层内部控制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从而结合实际重新划定决策清单以及工作权限,以打造规范化、法制化的内部控制决策程序。而且,党组织全面融入内部控制流程,还需要做好内部控制程序、规则的重构。

改革股东会管控 在企业发展中,股东会属于公司治理主体,并非内部控制主体。但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这一治理主体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出资人职责履行以及企业管控方式的选定方面。因此,股东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合理利用这种影响将会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辅助。比如,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明确国有资产“监管资本”的要求,构建治理型管控方式。实践中,股东会可委派党委委员、董事、高管等各级内部控制主体履行出资人权责,通过提高授权与放权的层次性,让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内部控制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发挥董事会权责 从本质上来看,企业股东会属于权力机关,而董事会则属于该机关的业务执行机关,负责统领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指挥、管理的重要角色。企业董事会权责众多,组织、执行股东大会,决定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批准企业基本管理制度以及聘任、解聘各级管理人员都是其基本权责,所以董事会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之一,其职能权责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应以发挥董事会权责为切入点。比如,加速董事会改革,持续完善该机构的议事规则,提高决策规范性;突出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决策制定、机制建设、方案执行以及内部审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董事会负责机制;改变董事会构成,提高董事履职能力,夯实董事在风险防范方面的履职基础。

履行经理层职责 对于企业而言,经理层是内部控制方案的执行者,他们位于内部控制一线,其履职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发展状态。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主体,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所以,经理层必须参与内部控制全过程,组织制定内部控制的管理细则、工作手册,履行审批业务控制程序、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等设计职能,并且全面介入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环节,要适度扩大经理层权限,推进董事会放权。比如,加强董事会权力下放,做好权力细分,适度增加总经理权限;制定总经理权责清单,构建总经理任期制以及契约化管理制度;结合企业战略目标以及内部控制标准,明确各层级的业绩指标,由董事长起自上向下逐级下达。为确保经理层履行自身权责,董事会还要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基于绩效考核、股权激励等方式来激发经理层活力,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建设内控大监督体系 企业应基于战略风险改造风险评估体系、重塑内部控制流程和信息沟通体系,在实践中还需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构建审计监督负责体系以及打造内部控制动态评价系统。实际作业环节,企业不仅需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需要基于制度保障、思想引导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突出董事会对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地位,协调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从而基于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来提升内部控制的监督质量。

促进内控信息化发展 随着国企改革加速,财务制度持续创新,业财融合成为了主流趋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受到了影响,需要满足制度标准化、流程信息化、管理集约化要求。而且,企业内部控制提质增效必须强调业财信息的综合应用,以及重视先进技术方法的引进,所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十分必要。从现实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满足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此时,企业应做好深层次的信息化建设,改善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物质环境,保证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系统,搭建个性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必须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融入,为数据互联互通、建立端到端的全业务工作流程提供保障,而且内部控制系统还要展现出集成化管理和可扩展性特征,以便有效的服务企业发展。通常来说,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中台;OA管理系统;CRM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促进企业提升生产力、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要以明确目标为指引、以科学方法为支撑,应保证高度重视并实现全员参与;而且,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更应该基于机制创新、体系完善与技术升级来进一步夯实内控优化基础。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公共交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