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策略

2024-10-17 00:00贺秋蓉
管理学家 2024年19期

[摘 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国有企业以全面建设为目标,施行全新的经济运行管理措施,推动产业升级,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文章分析了当前国企经济运行体制、动力、产业结构以及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机制、转化国有企业发展动力等举措,构建国有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创新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以期为国企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9-0036-03

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国有企业历经70多年历程,早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石,为国家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推动国家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阶段[ 1 ]。现阶段,国民生活正处于提质增效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需要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监管国有资产。根据当前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治理阶段划分方案,国家经济布局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总体规模不断增长,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发展已经从“要不要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到“如何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监管国有资产,重视经济运行管理高质量改革,以国有企业为载体创新改革经济运行,进一步促进国有资产和国有经济全方位变革,推动国有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进程[ 2 ]。

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的必要性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国有企业面临深刻挑战,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逆全球化风险增加,国有企业必须探究全新的发展运行模式,以自身发展内在需求为根本,稳定内部发展模式,以应对外在风险,逐步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

(一)国有企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国有企业发展运行依靠完备的管理体系,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制约和审核,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经济运行体系改革和优化工作,以市场环境与内部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在全球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转变传统的uyhgk+Vbe8YErH+lugDzng==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系统化管理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为提高经济效益构建完善的经济运行管理体系。同时,企业为增强发展能力,监控日常管理全过程,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中,推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转型。

(二)遵循世界一流企业发展规律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既是国有企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在关键领域或重要行业内,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获得全球企业界一致性认可),也是国有企业发展转型的战略性要求。世界一流企业在经营领域内具备突出的市场竞争力,以强悍的综合实力及行业影响力位于发展前列。就国有企业而言,要想跻身一流企业行列,不仅需要扩大企业发展规模,而且要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制度、企业运行模式。国有企业逐渐步入世界一流企业分四个阶段,即创业—增长—转型—超越,最终实现产品革新、品牌卓越、技术领先和治理现代的目标[ 3 ]。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以质为先,战略性调整“质”与“量”的比重,从不断扩张企业发展规模,即企业发展的“量”,转型到注重核心技术的发展,即“质”的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

(三)国有企业发展内生要求

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赋予了企业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因国有企业不仅具备盈利功能,而且具备兼顾民生的功能,国企管理模式与私有公司不同,个体发展路径和逻辑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企业要想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就要改变当前局势,建设高端产业链,提高产品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达到精细化服务的要求。另外,国有企业在发展期间,要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转变生产要素类别,放弃大规模资产投资扩张,通过技术改革、服务改革及产品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四)应对全球化经济挑战

近年来,全球化经济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经济设置贸易壁垒,我国也因人口红利衰减处于经济下行态势,急需寻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拓探索推动经济前行的新动能。纵观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生产社会化、生产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最佳的资产规模,只有不断开拓融资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才能以充足的资金作为后备力量逐步转型为现代企业,进而以稳定的企业结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全球经济发展挑战,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管理问题

内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管理更为精细化,也更具针对性,但是就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运营来看,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动力、产业变革及管理模式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经济运行体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保证民生的稳定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又要排除市场对自身经营发展的干扰,同时兼顾民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4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家政策强制性力度虽不断减弱,但是经济运行与市场化的矛盾仍旧存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这种矛盾将使国有企业经营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经济运行动力不足

国有企业经过长期历史积淀,采用稳固的治理方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经营发展节奏和管理模式,其在行政控制下具备天然的生产要素优势及政策优先优势。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占比增大,企业融资紧张,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国有企业经济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压力增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市场影响下,发展潜力进一步受阻,导致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环境时较为被动,影响了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另外,国有企业无法在市场环境中占据发展优势,背离高质量发展初衷,呈现出发展动力不足的态势,这会对企业的后续经济运行改革造成阻碍。

(三)产业升级能力不强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依靠原始市场积累已经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再加上国有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相较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高端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设备和国外核心技术,导致国有企业在发展期间屡遭技术封锁,自主创新能力急需提升。对新技术及新产品的投入研发力度不足,导致国有企业面临产品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局面,产业转型受到严重制约。因产业转型和技术限制,国企资本运营配置效率降低,不利于国有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行列[ 5 ]。

(四)经济运行管理模式落后

国有企业要应对外部挑战,应实施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重新整合经济管理模式,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趋势。但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管理受到一定阻碍,部分运行制度不符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个别企业出现“重运营、轻管理”的现象,管理者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经济运行管理模式不够重视,导致国有企业陈旧的经济运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要求。另外,虽然部分企业引入了现代化的经济运行管理模式(生产—消费运行模式,生产、分配、消费模式等),但是企业因高质量发展战略考量,导致现行经济运行管理模式无法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相结合,阻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四、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措施

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管理机制僵化,内部动力、产业转型等呈现明显不足,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及经济运行转型期间,国有企业必须凸显国有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联合其他国有企业共同施行经济运行管理措施,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优化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新机制

国有企业在保证国家领导的前提下,坚守党的领导,完善企业经济运行管理制度,制定现代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在满足当前市场规律及市场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推动经济运行管理升级。

首先,国有企业基于“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及项目重点,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检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法治化、专业化程度,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

其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制定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目标,结合日常运行管理要求,以经济活动为管理重点,重新规划设计管理流程,推进经济业务管理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最后,充分利用多元化管理工具,根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节奏,细化监控指标,落实企业发展过程中可切实执行的管理方案。

(二)转化国有企业发展动力

首先,明确国有企业战略导向,将长期经营利益作为发展目标,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从市场倒逼、外部驱动转变为主动迎合市场,践行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自我驱动,积极解决市场发展难题。

其次,强化科学技术在发展期间的动力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工业技术手段,攻关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快核心技术转化为科技成果,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渗透到企业经济运行中,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能。同时,重视研发生产技术原创成果,扩展技术在企业经营生产中的应用深度、广度,创造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

最后,促进国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发展存在技术短板,技术创新程度不高,通过科学技术投入,优化企业产业布局,优先考虑行业属性,是激发企业发展潜力的最优战略,也是构建企业经济运行全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资源供给,建立良好的经济运行系统。

(三)监控产业发展全过程

首先,加强产业转型全过程监督,要求工作人员明确产业转型目标,根据现行企业高质量发展计划,探索产业转型有效途径。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每月、每季度收集企业相关发展数据信息,组织人员评估分析产业转型需要的投入,重新拟定产业转型方案。

其次,结合国企实际经营现状,加强管理层和运营部门的沟通,制定后续产业转型决策,分析产业转型各个阶段的工作现状,通过比对国有企业经营实际与产业转型计划差异,评估产业转型进程,健全产业转型方案,保证产业转型与国有企业发展相契合。

最后,完善合作机制,国有企业应根据合作机制相关内容,协调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产业资源流转,关注国有企业与合作伙伴各方的利益,以便构建良好的产业转型合作模式,解决产业转型的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四)评估经济运行管理结果

国有资本运作和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是评估国有企业管理成效的基本标志。现代经济发展态势下,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从国有资本运作效率及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两个层面考量。

一方面,发挥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调整产业模式为国有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助力,确保国有企业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使其财务效益向好,推动国有企业经济价值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治理,国有企业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各方共生的利益关系,在国有企业治理阶段,直观展现各个层级、部门的绩效目标落实情况,分析企业经济现状和经济管理实际。企业管理者应立足于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改革措施,实现对国有企业的全过程监督,以及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的全方位评估和监督。

五、结语

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管理人员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济运行情况,通过构建全面的经济运行管理体系,解决企业治理问题,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实时跟踪产业转型进程,精准预测市场走向及市场信息对当前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施行经济运行管理措施。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内部经济运行管理体制,完善产业转型监管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有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助力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使其成为国有经济坚实的支柱。

参考文献:

[1]吉亦宁.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4(12):106-108.

[2]蒋玲.国有企业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探讨——以A集团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12):133-135.

[3]李若彤.我国环境保护税对石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4.

[4]何瑛,梁湘钏.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经验范式与实践路径[J].经济管理,2024(04):5-28.

[5]李方友.国有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