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成本核算路径探讨

2024-10-17 00:00王晓丹
管理学家 2024年19期

[摘 要]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很多高校成立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承担基础研究或某一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实验任务。文章总结分析了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核算管理现状,在广泛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成本核算路径,以期为推动高校公共实验设备中心长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数字化;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9-0009-03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升级和优化内部控制、财务及职能管理流程、数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逐渐成为提升管理、监督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手段,各高校纷纷在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等方面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基于此,文章尝试通过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构建全过程系统管理的成本核算体系,为高校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管理提供一个量化、动态的管理工具,有效帮助实验设备中心管理部门将设备中心作为整体运营中心,从系统管理理念的角度进行设备中心成本核算,以期为提高设备中心投入产出比和提升高校设备类固定资产效益提供参考。

一、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的定义及范围

近年来,各研究型高校为集约高效承担基础研究或某一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实验任务,依据教学科研长期发展战略要求,在预算控制前提下,统一购买通用分析仪器、材料测试仪及其他实验室设备等,由学校职能部门或专业人员统一管理或委托学院管理,用于该学院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基础实验任务或特定较为复杂的实验任务工作。因此,为确保公共实验室高效运转、满足研究人员多方面实验任务需求和提升高质量科研产出,各高校逐步从实验设备中心大规模投入量的扩张转向关注设备中心管理效益问题。

加强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管理,建立健全核算管理制度,控制成本,共享共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成为高校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落实学校预算绩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二、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核算管理现状

为满足科研人员教学或科研基础测试实验要求,部分高校征求主导各个科技类研究项目学院的意见,购买一定量的测试设备统一管理,供全校使用;较大的学院,比如做化学研究或生命科学研究的学院会合作建立公共设备中心,满足样品处理等基本实验需要。不过,由于不同学院或研究中心承担教学培养或科研课题的侧重点差异很大,学院能得到的财政拨款或学校预算也不同,或创收能力不同,造成经费来源差异很大,根据学院研究方向的不同,设备投入的类型、规模都有所不同,实验设备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更不同[ 1 ]。不同实验设备中心之间在规模、经费来源、管理成本、实验室效益核算上等都存在部分共性问题。

(一)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核算管理简单化,成本核算资料不完整

目前,部分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的规划和定位往往是满足学院内部基本实验任务需求而采购一些通用分析仪器等用于满足本学院基本的实验研究条件,集中采购一些专业度较高的设备用于满足特定实验需求和功能。在运营服务期间,学院负责使用定价,使用人按照定价按次或按期依据使用机时或其他量化指标结算费用,将科研项目经费转账至该公共设备中心,例如某学院进行实验药品测试,依据医院同类型项目定价进行收费,或某样本合成会参照其他高校同类型业务定价,这样简单易行,便于管理人员对设备中心产生的效益进行逐笔记录和汇总核算。一定期间或者年末,设备中心对各科研人员所转的使用费用进行汇总,包括用于采购设备中心运营需要的实验主料、辅料、水电气以及设备维修维护的实际消耗或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务等合理开支。如有结余,会再次采购设备中心所需设备或材料等,这样就实现了设备中心收支的循环使用[ 2 ]。

但是,这样的核算是收支分离的,没有进行投入产出的比对分析,仅依据外部定价,不进行真实的成本核算和测算分析,该设备中心的真实运营成本与科研人员的使用收费之间会产生差异,那么,公共实验设备运营成本在年末分摊至院系教学成本、人才培养成本及科研成本时,就会对学校事业成本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准确评估现有设备中心的成本效益情况。

因此,在准确核算成本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有助于实施预算控制,做到定量投放调控,提高设备类资产的投入效能。

(二)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成本核算体系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控,包括大型设备类的应用,主要方式体现为单个资产的基本记录和跟踪。实验室中多数大型设备昂贵,对科研人员使用收费也主要用于设备再投入和日常运营维护,在管理过程中,一般安排科研助理或办公室人员看管设备和实施日常维修维护,运行过程监管、成本核算分析、设备运行效益和协同效能分析的资料基本没有,因此,缺乏对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的成本分析。如设备中心运营结余,会购买部分材料用于设备的日常运行,例如对于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测试仪器,需要购买一些氩气等专用材料用于维护机器的运转,但是在购买报销时,核算人员可能依据材料报销类别将其归类为材料支出,作为某项科研业务活动的费用支出,并没有进行精细化的核算,并在设备中心的运营成本中再进行分摊,可能出现设备中心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不能呈现出有价值、真实的成本结果[ 3 ]。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财会监督等领域中应用的成功,如何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成本核算、绩效以及风险管控也逐步成为热点。虽然目前高校成本核算逐步开始,但是精细化的核算可以全面、完整、客观地展现公共设备中心的管理状况,有助于其了解各项实验活动中的资源投入情况,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助力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高校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成本核算数字化实施路径

(一)强化系统管理意识,将公共实验设备中心作为运营整体进行成本核算

目前,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基本上是归口管理、统一核算、责任到人,但是使用人和核算部门基本处于分职状态,如使用部门按照高校规定,期间征求使用人员的意见,上报采购需求并具体实施采购流程,完成后将资产的型号、初始价值等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形成资产编号并生成资产卡片;财务部门收到报账资料,审核无误后连接资产管理系统,将其与内嵌的资产卡片进行核对,然后报账、生成账务凭证。设备类资产亦是如此流程,不单独核算或管理,月底或一定期限内,财务部门将该期间完成报账的资产信息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总体核对,按照资产类型等进行日常的折旧计提、处置及报废等财务管理[ 4 ]。

因此,设备中心的仪器设备在高校系统中只是隔离存在,并不是作为某个专业设备中心而整体存在,设备的成本核算只是混合在所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不是作为一个运营整体进行成本核算。由于设备使用部门与财务核算部门分离,数据掌握不准确,出于会计处理核算或报税简便的考虑,折旧计提的方式可能与实际使用的消耗方式并不一致,因此,资产成本核算的结果可能与资产的实际现时价值并不一致。

为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构建公共实验设备中心资产系统,需要协同使用人和职能管理部门等多部门,利用数字化工具和信息化系统,统一管理数据,以设备中心为整体,实时采集设备资产的采购成本、录入财务系统的维修维护成本、使用人登记但是作为日常材料报销的设备中心运营成本、折旧、报废年限等大量财务数据,多维度和实时地报告给使用人和管理人,方便他们全面了解设备中心的财务数据和运营情况,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多角度验证,便于高校领导或学院管理者等能够深入细致地从成本核算等角度把设备中心作为一个运营整体,为其预算、投入、定价收费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预见性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信号,进行有效管理。

(二)协同多部门利用数字化工具和信息化系统,构建公共实验设备中心资产系统

财务系统、教学系统以及资产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本质上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体系平台,实现了设备中心数据的全面流通和共享,集中游离的资产数据信息,作为设备中心运营资产进行管理和有效利用。在保障高校设备中心管理工作的合规、安全进行的同时,多角度比对和分析资产数据,以推动设备中心集约高效地满足教学科研实验需要。公共实验设备中心资产系统设备的所有信息对管理人都是公开的,便于其查询使用。因此,管理人员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设备使用的状况和耗损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分析某个单项设备的使用频率、维修次数,准确核算其直接成本和精确分摊间接成本,对单个设备实现科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通过使用记录准确分析设备之间的协同操作等信息,不仅对单个设备是否需要报废进行操作,更应该对设备之间相关的影响进行专业判断,在设备管理中贯彻系统管理理念,注重强调设备中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系统。一项实验是否需要多台设备相互作用与紧密协作,以实现设备中心的绩效目标,帮助使用人实时监控设备中心运作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设备中心的质效。

(三)数字化赋能设备中心成本核算路径

首先,通过高校财务会计系统、采购服务平台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院资产使用平台系统记录的预算、预算执行、验收、维修维护、折旧信息等数据,完整全面地收集成本相关数据。

其次,建立健全数字流转与储备制度。把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销毁等环节的流程规范和使用要求具体化、明确化,以期持续优化,在长期实施中,保持成本数据的相关性和有效性,依据目前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难点不断优化调整成本核算数据流转结果。

再次,在预算绩效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设备中心制定的任务指标,明确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设定设备中心相关的成本范围和成本项目,如设备采购直接成本、中心管理成本(按会计政策规定分摊间接成本)。以单个设备为例,要融入定期日常维修、易毁损需要维修以及运行需要材料或辅料等情况,依据学校规定的核算期进行精细化的核算。通过数字化技术数据整合,协调资产采购部门、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部门、设备中心使用管理人共同核算。采购部门和财务核算部门联合提供核算设备类直接采购成本数据;考虑到实验任务需求进行监控,设备中心使用管理人登记记录日常运营维护的成本并进行归类和归因,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5 ]。

最后,以设备中心为整体,融入管理人员劳务、水电费及共用材料等;一定期限或年末依据规定的成本动因或分配基础按照设备中心承担的院系教学、科研业务任务等进行成本归集与分配,掌握设备中心的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进行设备中心使用收费定价,优化成本控制实效。

(四)配备复合型专职人才,保障设备中心成本核算的精细化

数字化的设备中心成本核算体系有助于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成本数据的分析需要跟踪收集整理设备中心全过程、多维度的财务和运营数据,因此需要熟知设备运行使用、数字化甚至财务知识等领域并具备专业的数据处理、分析解读、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的融合型人才队伍,才能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设备中心的成本分析工作。

四、结语

高校公共实验设备中心的成本核算是高校教学及科研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高校设备类固定资产配置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构建公共实验设备中心成本核算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高校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效益、降低教学科研运营成本、提高预算执行效益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高校推动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在打破数据信息壁垒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设备中心的成本核算依然存在指标内容待优化、多部门协同不足和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高校需要基于发展战略和预算绩效目标细化事业成本核算,注重设备中心整体成本核算,借助数字化分析,保障高校事业活动成本的准确性,为设备中心使用收费合理定价提供依据,降低科研人员的使用成本,满足公共实验设备中心长期持续高效承担事业活动实验任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晓歌.数字化赋能财会监督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3(14):78.

[2]林晋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及绩效提升的措施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4):33-3 7 + 5 4 .

[3]刘海洋.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22(28):111-113.

[4]张梦君.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探讨[J].国有资产管理,2023(12):34-38.

[5]郭妙森.绩效导向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