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云南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10-17 00:00曹洁卿鹏举
新经济导刊 2024年9期

摘 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云南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云南省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优化、品牌营销、合作机制创新等路径,产业国际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仍然面临企业国际化竞争力不足、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科技研发水平有限、国际认证标准衔接不足以及跨境配套服务不齐全等问题。为此,建议优先支持龙头企业、持续加强国际品牌营销、利用区位优势推动产业跨境合作、健全合作机制、提升配套服务国际化水平,以加快提升云南省大健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大健康产业;国际化路径;双循环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和产业转移承接地,处于内外双循环的枢纽地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云南发展的重点产业,云南大健康产业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承担加速推进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任务。近年来,云南将大健康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积极探索优化“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分工体系,按照“协同互补、开发共享、协商共建”的原则,致力于打造行业头雁、培育中国国际化名牌、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发展成效逐渐显现,但仍面临不少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云南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一、云南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2022年,《云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提出以面向南亚、东南亚为重点,打造健康产品高端制造的典范区域;建成健康产业创新与创业中心;建设全方位国际康养旅游服务示范基地。预计到2025年,云南省健康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1万亿元,健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到2035年,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和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一)生物医药“出海”蓬勃发展

2018年6月5日,云南白药开发的彝族特色药品“痛舒胶囊”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允许在美国开展第Ⅱ阶段的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首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民族药。同年,云南白药的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实验室接受了美国FDA为期六天的严格审查,并受到FDA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成为全国第九个、云南省第一个通过美国FDA现场核查的GLP机构。同年,昆药集团参股的美国CPI公司利用创新纳米技术开发的抗癌药品CPI-100也成功获得了FDA的批准。昆药集团在非洲地区已基本完成了乌干达诊断中心的项目设计,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医疗服务中心等相关设施,致力于实现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本地化制造。2021年12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发的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灭活疫苗,获得了泰国的国际临床试验及其注册许可,泰国也是首个批准使用EV71疫苗的海外国家。2022年1月,云南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摩洛哥上市注册。云南产疫苗的国际化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功出口至海外18个国家,在海外注册、海外原液技术转移及分装、世卫组织预认证等多条路径全面推进,并同步推动55个常规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项目,覆盖22个国家。

(二)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昆明理工大学制定了三七和天麻两个中药材的ISO国际标准,其中,三七标准是中国第一个针对中药材产品质量评价的国际标准,天麻标准则是第六个。此外,灯盏花素与三七总皂苷原料药获得了FDA认可的GRAS安全认证,增强了云南灯盏花和三七中药材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推动了灯盏花和三七的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三)口岸政策优化反哺产业提速

为提升进口审批通关便利度,云南出台了《云南省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方案(试行)》,在磨憨、河口和瑞丽等口岸已申请设立海关指定药材和生物制品等指定进口口岸,并在中老铁路实施口岸货运“两地一检”监管模式。为“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目标,出台了《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强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磨憨国际口岸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昆明磨憨医疗康养规划》等政策文件。2022年,云南省共办理首次进口药材批件56个,非首次进口药材通关单892个,云南省已成为全国药材进口通关量最大省份。

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中药科学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图为科研人员精准提取中药成分。图/中新社

(四)加快国际高水平医院的建设

云南省全面启动了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国际认证工作。云南省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在昆明挂牌,能够提升外国友人看病就医便利度,未来还将惠及更多南亚东南亚国家民众。到2025年,昆明将初步建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健康名城”和“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

(五)加强国际开放通道的连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以及中老铁路的运营,云南由交通边缘地带转变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西南门户枢纽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中老铁路“黄金路线”通行运营,打造云南省交通物流枢纽中心,跨境物流大通道设施的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除了基建的“硬联通”,还有开放平台的“软连接”。云南与周边9个国家搭建起12个多双边合作机制,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06对,遍布五大洲37个国家,其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50对。云南利用“边”的优势,通过集聚国内优质要素和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了国际分工地位。

二、云南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云南大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来支撑行业形成规模效应并发挥集聚优势。现有的具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业务的步伐较慢,未形成“头雁效应”。产业链上的企业各自为战,产品同质化严重,中草药种植、医疗器械、生物疫苗、绿色食品等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内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对接沟通效率有待提高。

(二)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

当前,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还面临一些不足,一是现有国际知名品牌较少。在中医药材产业发展中,云南省虽拥有诸多优质的道地药材,但国际医药品牌少,除云南白药外,其他大健康企业的知名度远远不够。二是国际营销形式单一。目前以线下国际交流展览会为主,社交媒体宣传推广不足,未能形成生物药品、康复器械和保健品等产品的组合营销策略。三是民族医药文化宣传不够。受历史文化、地理区位、职业资格认证和传统中医药健康理念差异等影响,中医医疗机构在国外数量少、中医人才跨境流动较少。当前云南省大健康产业依靠投资贸易的方式出海,单纯的产品输出不能产生深刻的文化影响,民族医药文化宣传和跨境人才教育等途径渗透不足,国际品牌影响力较低。

(三)科技研发水平不高

一是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当前云南大健康相关企业主要通过技术转让来获取高校的科研成果,对自身专业科研团队建设重视不够,而高校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企业研发产品未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中医传统医疗设备种类少,缺乏制造标准和智能数据化,限制了其研发医疗技术和攻克疑难杂症的能力。二是云南省在跨境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上还需加大力度。科研人才缺失主要在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在跨境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理论学习、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跨境医疗科研团队管理松散、临时性强、缺乏默契配合,难以完成重大健康科研难题的攻克任务。三是云南省大健康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与相关科研转化的政府部门与国际市场需求的耦合度不高;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转化周期长,产学研融合有待提高;转化形式单一,缺乏临床新药、高端康复器械、绿色食品和保健品等产业链协同交流机制。

(四)国际认证标准衔接不足

一是ISO中医技术委员会(ISO/ TC249)出台的中医药国际标准数量不够,符合国际服务质量标准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少。二是标准认证领域不均衡。云南大健康企业pLWWx8CbbmJhN1XkOAi7gQ==在标准认证上主要集中在中医药材方面,针灸、中医医疗器械、中医药方等领域少,加之申报单位机构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生物研究所,企业因缺乏激励在国际标准认证上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三是标准化专业人才培育和标准化技术培训尚不到位。在特色道地药材、绿色食品培育质量标准、中药制药标准、医疗器械安全保障标准、康养体验评判标准等领域的标准化有待提升。四是民族医药专利化难,知识产权保护标准难以界定。

(五)跨境配套服务不齐全

一是区域医疗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云南省各市县医疗机构规划分散、医疗机构资源存在同质化竞争、缺乏区域系统联动,难以满足境外游客的医疗需求,需加强本土医疗水平“强基”建设。二是跨境物流体系不健全。航空、高铁公路和海外仓等跨境物流配套基础设施较单一,对公铁联运等高效物流组织模式推动不够,未针对国际陆海新通道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泛亚铁路境外段建设进展缓慢,仍未全线贯通,陆路口岸和泛亚铁路的交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三是金融服务配套有待健全。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存在堵点,跨境结算业务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民币结算监管还有待加强,针对优质企业审批结算时间长,物流运输和贸易资金结算流程冗余。跨境商业保险业介入不深,对跨境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商业保险报销力度不大,在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险种开发较少,无法应对边境政策、信用、自然灾害等风险。四是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跨境电商在食品研发、健康文化宣传、市场供需数据分析等板块尚不成熟。

三、云南大健康产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优先做大做强优质企业,鼓励企业率先开展海外业务

一是加大对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云南沃森、昆药集团、昆明积大等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提供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降低投融资门槛以及研产销政策倾斜等支持。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进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二是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自身内部资源,迅速做大做强。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间相互并购重组,通过并购扩展产业生态圈,丰富产品多样性,持续扩大企业在相对优势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大健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剥离非核心产业领域,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另一方面,与国外当地企业合资建厂,充分利用本地企业影响力,降低推广成本,迅速切入海外大健康产业,并与该国市场适配对接。

三是政府建立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考察指标,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企业需建立高效便利的协同沟通渠道,常态化对接高校院所和科研院所,建立可转化的科技成果数字资料库,并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平台。

(二)立足本土文化,打响国际营销品牌

一是塑造品牌文化。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可是抢占该国市场份额的关键,要讲好传统民族医药人文故事,展示云南省道地药材优势,打造道地药材国际名片,举办面向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座谈会及招商引资活动,向国际上宣传中医文化,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明确招商引资、重点投资项目和优质企业名单等贸易信息,为产品国际化指明方向。

二是立足市场需求,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由于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当地市场消费习惯,通过定制化产品来适应当地市场。

三是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借助当地主流媒体宣传中医药,制作广告和短视频等影视作品。当前国内互联网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在跨境电商上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可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互联网健康产品搜索数据库,引导海外仓合理布局,以适应国外市场需求。

(三)发挥好区位优势,推进大健康产业的跨境互通

一是发挥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已有优势。充分发挥云南在天然道地药材、民族传统医药、旅游温泉、森林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做好沿边国家的服务贸易、文化交流、科技创新、资源互通工作,重点在创新药、生物疫苗、国际康养、跨境健康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二是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满足东南亚国际市场需求。东南亚地区华侨众多,人口集中,且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长期的合作,在医学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云南省大健康企业应充分利用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优势,调研和收集南亚东南亚各国间产业差异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国际市场发展战略,扎根当地产品市场,更好地进行中医药产业建设和向外推广工作。

(四)健全合作协调机制,创新合作模式

一是构建自贸区大健康产业先行示范区。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分院,开展医疗服务;在审批流程方面,先试先行,建立负面清单机制,充分利用产业数据化优势,统一构建国际审批监管体系,简化审批流程。

二是由政府牵头与当地政府、企业、高校等谋划建立健康产业国际城市联盟。利用与东盟签署自贸协定的契机,通过友好城市优势实现产业资源互补,在企业税收优惠、人员出入境便利政策、投融资金融服务、物流运输和仓储、搭建健康数字化平台展等方面开多边合作,整合国内外资源,让高质量大健康品牌“出海”,依托该国国际城市品牌项目联动国外知名品牌资源。同时,加快打造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国家战略。

三是探索建立跨境医疗共同体。鼓励卫生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开展跨境从业,针对跨境就医人群搭建医疗云服务平台,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周边邻国开展多领域、跨学科协同合作,开展人文交流宣传活动,改善医疗设备和科研工作环境,建立与当地高校、生物医疗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培养跨境人才机制,在防治疑难杂症、慢性病、流行病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四是出海企业应积极与本土政府对接,争取合作服务政策支持,签署国际化合作共创共建协议,共同协商探索技术转让、专利招商、政策推广等多元科研成果转化路径。

(五)满足跨境资金需求,深化配套服务国际化

第一,丰富跨境金融服务。一方面以保险业保驾护航,积极设计出口政治风险、外汇兑换风险、海外仓风险、物流运输以及仓储等系列风控保险产品,为出海企业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建设跨境扶持基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由政府牵头设立产业融合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共建各类专项基金,推动产业、项目和科创园区的自主发展。扶持基金应重点支持几大方向,即生物疫苗突破性技术、高端康复器械技术企业、创新药、中医药和跨境康养旅游重点项目,以社会资金合力扶持企业与高校等科研院所建立互通协同机制,共同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第二,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国—南亚博览会和RCEP等国际机遇,在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开展海关口岸、陆路、港口、机场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强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海外仓、中转仓、分拣仓和冷冻仓等跨境物流纽带工程。同时可在当地开展跨境种植,减少物流损耗。

(六)重视专利产权保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建设

一是争取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取得药品注册认证等相关销售的许可证。应充分利用ISO/249委员会的机制,积极出台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机构中的话语权。

二是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宣传。积极向企业推广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通过税收、补贴、低息贷款等方式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认证,并以RCEP、“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积极开展与邻国的卫生医疗合作。

三是强化专利产权促进机制建设。提高产权保护意识,尤其是对中医药处方的保护。政府应出台鼓励将专利纳入国际标准的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申请国外专利认证并给予奖励,开展专利产权与国际标准间的对接工作,构建中医药国际标准与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欣,崔日明.西部地区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3):128-135.

[2]李哲,罗寅,白鸿雋.云南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与思考——基于产业投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21,21(09):247-253.

[3]张思文,姜庆丹.中医药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障碍与路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3,37(10):52-57.

[4]吴玲霞,高山,翟菲.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问题及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2022,(03):37-39+50.

[5]曹雅丽.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速[N].中国工业报,2022-02-15(004).

[6]李俊昆,潘莉娟.新时期云南大健康产业发展探索——以南博会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商洽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馆组展经验为例[J].产业科技创新,2022,4(01):32-34.

[7]翟慧霞,付云清.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国际传播,2023,(04):69-78.

【本文系2020年度云南省科技厅地方高校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产业生态圈视角下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202001BA070001-195)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健康生活目的地背景下云南‘体卫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SX202217)的阶段性成果】

(曹洁系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卿鹏举系昆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Dual Circulation" Context: Pathway Choic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Yunnan’s Health Industry

Cao Jie Qing Pengju

Abstract: The health industry in Yunnan fac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Yunnan Province, leveraging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policy optimization, brand marketing, and innovativ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However, iss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low international brand recognition, limi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adequate integ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incomplete cross-border supporting services urgently need to be addressed.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prioritize the support of leading enterprise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brand marketing, utilize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to promote cross-industry cooperation, improve cooperative mechanisms, and eleva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supporting service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Yunnan’s health industry.

Keywords: Health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way;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Dual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