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思路和修订重点

2024-10-17 00:00徐轶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4年9期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修订思路;修订重点

按照统一部署,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修订版教材”)于2022 年启动修订,2024 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这套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进行修订,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修订原则,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要求。

一、加强时代性,坚持“以文化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新时期教材修订工作的基本遵循。课程方案要求,义教新课标的编制以及教材的修订,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法治、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教育内容,反映科技进步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通过更新内容,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突显时代特征,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发挥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独特价值。

1.增添新时代选文,反映时代精神

加强教材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选文的更新上。修订版教材着力加大三大文化选文的比例,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文的比例。新增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以及新时代建设成就的选文,如赞颂港珠澳大桥建设成就的《绚丽的“彩虹”》,展现时代楷模英雄精神的刘洋家书《航天员写给孩子的信》。这些新选的篇目体现时代特点,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修订版教材不仅选入这些时代感很强的“时文”,也选入了一些历久弥新的典范性文章。例如,一年级上册新增课文陶行知的《两件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渗透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潜移默化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2.新编学习单元,落实重大主题教育

为了进一步强化重大主题教育的落实,修订版教材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全新的学习单元。例如,四年级上册新增“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单元,六年级上册新增“生态文明”单元。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单元,设计了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学生阅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我是小小讲解员”,在习作中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通过一系列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情感认同;在“生态文明”单元,从调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开始,设计环环相扣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身体力行,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

3.调整各板块内容,有机融入主题教育

修订版教材遵循“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原则,将重大主题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个栏目、各个板块,将立德树人理念全程渗透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例如,一年级上册修订后的入学教育,使学生一入学就学习“我是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一家”,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我爱我们的祖国”“我爱长江,我爱黄河,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心底播下爱国的种子。

口语交际和习作话题的选择,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都自觉渗透主题教育,彰显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六年级上册新增习作《传承好家风》,引导学生树立家庭美德观念,传承文明家风。又如,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加油站”,呈现有关职业和工作场所的词语,新增一组词语“ 传达室门卫”,在学习常用字的同时,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再如,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告”,新增农村题材内容“参观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现新农村建设成就。

教材中的插图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此次修订中也给予了格外关注,着力体现时代特征和育人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修订版教材的封面,结合“放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在最突出的位置新增中国航天员风筝,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展现儿童放飞的美好愿望——要像航天员一样追求梦想、为国争光。

二、加强实践性,聚焦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

语文教材的修订,坚持素养导向,突显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要求。

1.强化语言实践,“以一带三”带动核心素养提升

温儒敏老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所包括的四个方面,要转变为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必须以‘语言运用’为本,这是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把其他三方面‘带’进来,彼此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综合提升”[2]。语文教材的修订,将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作为立足点,以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贯穿全套教材的重要线索,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在提升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带动核心素养整体发展。

小学语文修订版教材通过精心设计各个板块的听、说、读、写活动,强化语言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一年级上册集中学习拼音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在《ai ei ui》一课,引导学生拼读、积累两组词语“萝卜白菜蔬菜”“鸭梨西瓜水果”,初步感知具有种属关系的词语,体会上位词和下位词的包含关系,促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具有丰富思维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同时发展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又如,在“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栏目中安排的识字活动,突显汉字构字规律,使学生在识字的时候可以体会到汉字构造的精妙,领悟汉字的美,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每一次识字活动都成为提升核心素养的良机。

2.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修订版教材努力创设真实的、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建立起密切联系。低年级加强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例如,在语文园地中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识字活动,在作业本上识字、在其他学科的教材中识字等。从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设置更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往能力、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册引导开展“社区读书交流会”活动,六年级下册引导开展“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活动,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高年级修订版教材将“交流平台”栏目改为“梳理与交流”,依然定位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梳理总结,但改变了呈现方式,不再直接呈现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提出特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经验,发现语言规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读书明智”单元,建议学生举办“读书分享会”,并提示学生可以使用结构图或表格整理名人的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交流关于读书的收获。

3.丰富跨学科学习内容,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利用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阅读材料包含着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为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活动线索和便利条件。修订版教材还安排了专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例如,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单元,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的历史文化,调查生活中的用字情况,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多方面能力。

修订版教材重视多种媒介的使用以及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有用资源,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需求,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和交流学习成果。例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运用多种媒介宣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又如,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专题学习活动单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美术、音乐、信息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分享活动成果。与此同时,修订版教材还重视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醒学生善用网络,注意辨别信息来源和信息真伪。

三、加强系统性,一体化设计学习内容,强化学段衔接配合

此次修订,强化系统观念,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一体化设计,对教材内容作整体安排。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统筹规划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从小学到初中,体现由隐性融入到显性呈现的阶段性特征。

1.强化各年级衔接,体现进阶性

统筹安排每个年级的内容,对某些主题单元进行重组或归并,对不同学段涉及的相同或相近主题,做好整体规划与协调分工。对语文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并作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完善,使读写能力发展体系更加科学,梯度进阶更加合理。例如,删去四年级下册的“童话”单元,相关学习要求与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整合;归并五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单元,集中安排在五年级下册,语文要素调整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单元的重组和语文要素的调整,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更加合理,不同年级的纵向衔接更加紧密,更好地体现了学习能力要求的有序进阶。

2.强化幼小衔接,体现连续性

起始年级教材的修订,强化幼小衔接,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度过入学适应期。例如,一年级修订版教材设置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引导师生共读或亲子同读,与幼儿园阶段的语言活动方式保持一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大人一起朗读儿歌、童谣或简单的故事,实现学生学习从口语到书面语的平稳过渡。

初入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还通过活动化、游戏化的设计,体现对过渡时期学生心理适应的充分关注。例如,主题为“我说你做”的口语交际,帮助学生学会听指令,适应课堂学习,同时知道与人交往时“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的交际要领;主题为“交朋友”的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主动结识新朋友,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帮助孩子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教材设计从内容和呈现方式都体现与幼儿园的衔接,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帮助孩子们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3.强化小初衔接,体现整体性

小学语文教材从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小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阶段,体现义务教育的整体性。

小学和初中修订版教材在单元主题设计方面有延续性,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内容安排有计划地重复出现,并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语言知识的学习也作了整体规划,尊重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重在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感性认识,伴随着课文的学习,以及在专门安排的“字词句运用”“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可大量积累关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材料,在典型的语言现象中初步感知语言规律。初中阶段在小学的基础上,系统安排语言知识的学习,梳理并揭示语言规律,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从小学到初中,语言知识的学习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为学生形成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为加强小初衔接,修订版教材体例作了一定的调整。小学高年级安排了“专题学习活动”,与初中的“专题学习活动”接轨,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在学习方法方面,小学阶段也有针对性地作了安排,例如,高年级修订版教材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借助资料读懂文章、学习整理课堂笔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资源等,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夯实基础。

四、加强综合性,强化内容关联,倡导单元整合理念

修订版教材加强知识整合和内容关联,促进综合学习,为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必要条件。

1.优化框架结构

修订版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关注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此次修订,优化框架结构,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和栏目的定位,对相关板块和栏目作必要的调整,厘清内部层次,加强整合,突显教材的内在脉络,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例如,低年级修订版教材重新整合栏目,将原来独立的口语交际并入语文园地,与“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栏目相呼应,提升语文园地的综合性。语文园地内部的栏目也进行了适当整合,将“我的发现”和“展示台”两个栏目并入“字词句运用”,从而使内部结构更加简洁清晰。

2.完善双线组元编排

修订版教材保持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基本架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显单元主题,并在单元内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强化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低年级修订版教材在一些单元中增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对主题的认识。例如,一年级下册“快乐伙伴”单元,引导学生在学习几篇课文之后,交流自己与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丰富对“伙伴”的认识。从中年级开始,单元篇章页上新增一条专门阐释单元主题的条目,与原来的人文导语相呼应,更好地帮助师生把握单元主题。例如,四年级上册“连续观察”单元,在语文要素的前面新增条目“用心观察,发现自然的秘密”,与人文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呼应,使单元主题更明晰。高年级修订版教材则进一步在语文园地的“梳理与交流”栏目中,设计与单元主题密切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例如,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引导学生围绕感兴趣的古典名著搜集历代名家的点评。通过突显单元主题,并配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强化单元整体设计,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不同学段的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有一定的差异,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程度也在逐步加深。

此次修订,还强化了每个单元内部各板块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单元主题,调整各板块内容,在充分考虑各项语文能力纵向发展脉络的同时,加强听、说、读、写的横向联系。调整后的“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大都与单元主题建立起一定联系,形成知识的有机整合,更好地体现了单元整合的理念。

五、加强适宜性,改进呈现方式,提升便教利学程度

教材修订坚持问题导向,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对教材使用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材的适宜性。

1.降低学习难度,减缓学习坡度

此次修订精简教材内容,整体减少小学阶段的课文数量,着力降低起始年级教材难度。一年级上册减少课文4 篇,减少识字课2 篇,识字量也由原来的300 个减少为280 个,较大幅度地减少教材容量。同时调整单元设置,改变单元结构比例,适当增加入学教育的教学时长,增加集中学习拼音的教学时长,达到分散教学难度的目的。

依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安排教材内容,控制活动总量,尽可能地使教材容量适中,难易适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2.改进呈现方式,完善助学系统

此次教材修订,专题研究如何改进呈现方式,使教材更便于师生使用。例如,改进教材的目录,使之更加醒目易读,指示作用更加明确。低年级修订版教材目录增加单元标识,呈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等,中高年级修订版教材增加“阅读”标识,与“口语交际”和“习作”呼应,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使各板块内容的逻辑更加清晰。

修订版教材还进一步完善了助学系统,比如增加必要的注释,对某些特殊的编排体例作出说明,更清晰地呈现编写意图,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用好教材。低年级教材增加了关于儿化音的标注规则:“在儿化词中,‘儿’不单独发音,注音时在前面的音节后加r,表示一个卷舌的动作。”[3]为师生提供了一系列辅助性学习资源,为开展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

总之,此次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着力强化育人导向,优化体系结构,细化学习内容,虽然调整幅度不是很大,但是通过一系列调整,凸显核心素养导向,更加鲜明地体现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学科特质,更加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育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