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悯之花开遍世界

2024-10-17 00:00周浩柏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34期

明代名臣于谦在《咏煤炭》中写下“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其心系百姓乃至甘愿粉身碎骨的悲悯情怀跃然纸上。世间万物并非都会顺遂如愿,但人间的悲悯跨越了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点燃温情的火炉,于寒冷幽暗中熊熊燃烧。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种慈悲心肠,正是我们人类繁衍不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机缘所在,假如我们没有这样的慈悲心肠,那么我们就变成了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哪里会有这生生不息的世界?

悲悯是对个体命运的同情与关怀。可见七旬拾荒老人捐款支援灾区之义举,亦当见重病临危者自愿捐献器官延续生命的壮行;可见苦痛之下凡夫心中尚存良善,亦当见万千世人于险境中伸出的温情之手。万千苦痛戕害亿万生灵,然而正是生灵心中一份良善与同情,成就了于苦痛中盛放的悲悯之花。

人存活于世间,会面临许多看起来与自己无关的选择,其中同情与关怀让人们感受到人间温情。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你感到痛苦,那么你还活着;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那么你才是人。”我们每个人应该心怀悲悯,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有时,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能帮助人面对生活的许多磨难。

悲悯是对社会、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二战爆发后,作为一名战地记者的海明威不顾他人劝阻毅然前行,他说:“这是一个记者的良知,是记者的良知呼唤我去冒这个险。”是良知,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让海明威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家园遭难之际,多少前仆后继的革命志士怀着对四万万同胞的悲悯之心,舍生忘死。那些鲜活而又勇敢的年轻人,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拼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他们心怀悲悯,努力改变国家民族命运,把爱的力量伸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所有人感到温暖与希望。

有些人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有些人会关注到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还有些人会关注到我们整个人类。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现在,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精于算计,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漏洞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我想,如果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天朗气清,人们都心怀良知和悲悯,也许就没有了培养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温床。如果一个人有信仰、有良知、有悲悯之心,那么打动他的就不只是切身的利益,而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

人类只有心存对生命的敬畏,拥有良知和悲悯,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才能派生出羞耻心和责任心,让悲悯之花开遍世界。

【湖南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318)班】

点评

作文以于谦和苏轼的诗句引出“悲悯”让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观点。紧接着从两个方面“悲悯是对个体命运的同情与关怀”“悲悯是对社会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进行论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悲悯到底是什么。最后联系现实,对比分析,突出了我们拥有良知和悲悯才能让悲悯之花开遍世界。本文说理周全,逻辑缜密,阐述具体;思想深刻,富于时代性,体现了忧患意识、家国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肖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