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划桨
在雾中划桨的人,他们并没能撕开浓雾。
他们一次次把手臂伸出身体之外。
他们不断地划,不断地划。
他们满载着雾,
他们的身体也是雾做的。
他们的脸是雾,他们的眼睛是雾,
他们的心何曾不是白茫茫的。
他们不断地划,不断地划,
他们一次次将白色的枯骨举过头顶,
又一次次探向水之深处。
风
西子湖畔,树木任意的生长都是好看的。
二十多年来,我沐浴着它的风,
而它为我拂去的心灵深处厚厚的尘垢之和,
与二十多年前,那颗年轻的心是相等的。
刹那间的事
一颗露珠的聚与散是刹那间的事,
对一个刚刚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一大半的人
来说,
一只蜉蝣的生与死是刹那间的事,
一朵花的开与败是刹那间的事,
一片山坡,一片树丛的荣与枯是刹那间的事,
对一个刚刚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的一大半的
人来说,
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交替往复是刹那间
的事,
一个家族的盛衰消长是刹那间的事,
万物的生生与灭灭是刹那间的事,
尘世的孤独与寂寞,悲伤与欢愉是刹那间的事,
对一个刚刚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的一大半的
人来说,
佛陀因一种寂静与幽暗,而不得不忍受的喧哗
与炫目,
是刹那间的事。
时间的羞辱
我们相约穿越一个时代,
我们相约穿过了一个共同的少年、青年,以及迎面而来的中年,
更远处,会是一个我们共同的暮年吗?
我们是感激,还是咒骂?
当时间终于完成了对每一个人的羞辱。
空无的蜜
多与寡都不是你所注目的。
你必须成为一,
那唯一的,甚至比一更少,
你必须在对心灵的持续倾听与追随中,
饮下这空无的蜜。
多么孤独啊
多么孤独啊
一个人从人世间走过
他留下的
是被别的眼睛忽视的
是被别的耳朵拒绝的
是被别的嘴唇
没有说出的
记 忆
第一次做爱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这是相对
于一个人的青春而言的。
第一次通过手来抚慰自己的身体也是在很晚了。
而在最初的那些时间里,我一次次用在大街
小巷的暴走
来平息身体深处的饥渴。
那被火追逐,却无路可逃。
记得有一次,我用了整整一个夜晚从城东穿
过整个杭州城
到达了城西一处我从未抵达过的地方,然后
踩着曙光返回。
这是一段并不遥远,但又何其漫长的时光。
轮 回
“人真的有轮回吗?
如果在下一辈子,
我有了别的爸爸与妈妈,
我们在路上遇到,
但我已经认不出你们了,
那该怎么办啊?!”
在又一次辗转反侧中,
点点说出了她
那几乎从绝望中漫溢出的忧虑。
诗人的心
一片树叶落下来,大地以微微的震动作为回应。
是又一片,是又一片片的树叶,
落下来,
落下来——
直到大地获得一颗诗人的心。
保俶塔从来不是被看见的
保俶塔从来不是被看见的,
而是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将它再一次从我
心中取出,
并将它重新放置到这青山缓慢的流淌中去。
巨 石
“他就不能想想那些继续活着的人吗?”
一位旁观者的义正辞严,让我意识到,
你求生的欲望或许真的是不道德的,
当你说,你想回杭州的大医院治疗时。
而更显然,在你从省城肿瘤医院离开的那一天,
甚至是在这之前的很久以前,
在你做完第三次化疗,
而癌细胞依然加速向全身扩散之后,
在医生向你描述死的种种可能性中
那越来越清晰而确定的一种时,
你妻子已然在心底彻底将你放弃了。
当我向她转述你的请求时,
她说,这该是多大的一场折腾,
而这一切又都是于事无补的!
你就当他是一个孩子,哄哄他,
或许,你还可以听听他父母的意见。
电话的另一头,一个悲伤但坚定的声音
多少有些让我手足无措,
直到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了你的最后一条短信:
救救我!
我驱车三小时赶到了你父母生活的小山村。
当我走进那间昏暗的屋子时,
你挣扎着,但终于未能起身。
“要回杭州吗?”
我未能从你身体的晃动中分辨出你在点头还
是摇头。
而你的手不断挥动着,
仿佛我们之间隔着无数飞舞的蚊蝇。
我准备叫救护车的建议
被你父亲坚定而有力的手势打断了,
你妻子在一旁解围,
要不再等等,等到明天早晨,
或许,那时他能更清晰地表达自己。
剩余的时间是沉闷、压抑与尴尬的,
直到夜的最深处,
你终于的死,帮助卸下了
那压在每一个人心头的巨石。
释 怀
还有怎样的爱恨是不可以释怀的?
当我们从宇宙的至深处获得了
一次崭新的凝望
或俯视。
圆月与枯荷
永恒的西子湖,
不朽的你我、圆月
与枯荷。
不可穷尽
孤山之不可穷尽
恰如一颗诗人之心的
永远年轻。
紫阳山
这座三十年前为你所初见
而又一直熟视无睹的山,
突然间让你泪流满面,
并非物是人非,
抑或青山不老,
而是你知道,
你知道了
一个人去寻找,
去倾听,
并去成为那个最初的自己
是多么的艰难!
诗的意义
当你认识到诗最大的意义
在于修补一个残缺的人世,
并帮助你去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时,
你才获得一种真正的拯救,
并终于得以放下
那全部的抱怨
与不平。
耄耋之年的沈先生
耄耋之年的沈先生
绕过他学生为他介绍的相亲对象,
而向与她同行的女儿表白:
“其实,我的心是和你一样年轻的!”
并成为朋友们在此后多年聚会时
被反复提起的笑谈。
而你是在又过了很多很多年之后
才渐渐理解了
这样一份不合时宜的渴求中的
凄美与率真。
又一个真身
最初,你对李白的衣冠冢是无感的。
它几乎与你同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迁于此地)
虽然它坐落于采石矶上
一处眺望长江水的绝佳之地,
并紧邻传说中太白先生的
落水处。
你带着浅浅的失望
或遗憾,
直到你看见了林散之先生题写的碑文,
仿若太白先生的
又一个真身。